1. 楷书的红字该怎么写
红的楷书写法如下:
红的基本解释:
红[hóng]
1. 像鲜血的颜色 :红色。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 :红人。
3. 喜庆 :红媒(媒人)。
4. 象征革命 :红军。
5. 指营业的纯利润 :红利。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 :红学。
红[gōng]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红,丝帛呈浅赤色。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工”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走红[zǒu hóng]
解释:遇到好运气:这几年他正走红,步步高升。
2、鲜红[xiān hóng]
解释:状态词。形容颜色红而鲜艳:鲜红的朝霞。
3、桃红[táo hóng]
解释:像桃花的颜色;粉红。
4、红军[hóng jūn]
解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
5、红灯[hóng dēng]
解释:原为指示车辆停止前进的标志灯,现常用来比喻妨碍事物发展的障碍。
2. 楷书的写法
一、整齐平正 1、平正:间架布置要平正,笔画长短要参差,要求平正为主。
如正、主、生。 2、中正:中竖要写在正中,上点和下竖应垂直,力求保持平正。
如定、帝、常。 3、横断:左右二横虽中断,但应力求平正安定,不失重心。
如垂。 4、竖断:上下二竖虽中分,但应垂直,以求平正,避免偏侧。
如平、年、辈。 5、让横:横画多者,务求长短各异,宜使中横较长,求其平正。
6、让竖:竖画多者,中间直竖要长,并应垂直勿斜,才能平正。如寺、奉、喜。
7、偏正:结构正者,横画不宜过平,应稍倾勿侧,所谓正者偏之。如天、安、其。
8、偏侧:结构斜者,务求斜中取正,勿失中心,所谓偏者正之。如乃、勿、方。
二、上下平稳 1、天复(上广下狭):天复者,要上面盖尽下面,宜上广下狭,求其平稳。如守、宗、宇。
2、地载(下广上狭):地载者,要下画载起上画,宜下重而上轻。如且、丘、皇。
3、上宽(上大下小):上占地步者,要上宽而画清,下窄而画浊。如掌、学、声。
4、下宽(上小下大):下占地步者,要下宽而画轻,上窄而画重。如表、慕。
5、二段(上下均分):二段者,分为两半,校其长短,微加调整,力求上下平稳。如思、昔。
6、三停(上下三分):上中下三部等分者,上下宜略宽,中部宜略窄,求其平稳。如素、慈、累。
7、中宽(中占地步):中宽上下窄者,中间略宽,上下宜略窄,使其均匀平稳。如崇、壹。
8、中窄(上下占地步):中间窄而上下宽者,上下宜略大,中间宜略小,以求平稳。如囊、鴐、孁。
三、左右均称 1、平分(又名分疆):左右平分者,如两人并立,左右宜均,尽力避免宽阔。如股、顾。
2、三均:左中右三部合成者,中间部分要平正,左右务求均称。如街、御。
3、左右占(左右占地步):中窄左右寛者,左右两部宜略宽而长,中部宜略宽而短。如仰、柳。
4、中间占(中占地步):中宽左右窄者,中间宜较宽大,左右宜较疏而略小。如徽、微。
5、长方:字形长方者,四角要齐平而稍长,并使左右均称。如同、固。
6、短方:字形偏方者,两肩要上开而下合,力求左右均称。如口、曰、白、田。
7、四方:字形四方者,上两肩要平,下两角宜齐,力求左右均称。如门、问、闻。
8、浑圆:字形浑圆者,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应力求均称。如亦、赤、香。
四、轻重平衡 1、左占(左占地步):左宽右窄,要左大而画较瘦,右小而画较肥,使能轻重平衡。如数、断。
2、右占(右占地步):右宽左窄者,要右大而画较瘦,左小而画略肥,如此即可保持平衡。如提、练、埔。
3、让左:左重右轻者,要左高而右低,右边应让左,使其平衡。如都、郇。
4、让右:左轻右重者,要右高而左矮,左边应让右,使其平衡。如睁、璃、端。
5、左上平:左小右大者,应使小者齐上,大者中心移左,使能保持平衡。如场、雄。
6、右下平:左大右小者,应使小者较矮而与左部之脚齐平,如此既能保持平衡。如弥、教。
7、偏右:上部偏左者,应使下部偏右,如此才能保持平衡。如左、名、有。
8、偏左:上部偏右者,应使下部偏左,以便保持平衡。如威、藏、载。
五、分布均匀 1、宽:分间寛者,笔画宜肥,形态宜短勿长,力求布白均匀。如西、而、尚。
2、窄:分间窄者,笔画宜瘦,形态宜长勿瘠,俾使布白均匀。如目、自、月。
3、疏:间架疏者,笔画不宜瘦而宜丰,分间布白,宽窄宜均。如大、丈、天。
4、密:间架密者,笔画不宜肥而宜瘦,分间布白远近宜均。如藩、慕。
5、单:结构孤单者,笔画宜肥勿小,横画要长而遒劲。如十、万、五。
6、复:部首重叠者,宜瘦勿过大,分间布白,远近宜均。如露、警。
7、简:笔画少者,宜肥勿瘦,间架要正,直画宜短,点需近上。如上、下、士。
8、繁:笔画多者,宜瘦勿肥,粗细轻重,分间布白疏密宜均。如囊、宠。
六、对比调和 1、长短合度:笔画排叠要疏密停匀,参差不齐,力求长短合度。如其、真。
2、肥瘦调和:笔画排列应有阴阳之分,粗细之别,务求肥瘦调和。如福、锺、3、大小合宜:两字相合,小则化疏为密,大则化密为疏,力求大小合宜。
如端、瞻。 4、疏密停匀:两字相合,疏者宜小,密者宜大,力求疏密调和。
如何、情、得。 5、避密就疏:笔画排列要随字形变换,力求避密就疏,避远就近。
如既、粒、理。 6、穿宽插虚: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停匀,务求穿宽插虚。
如滞、佛、第。 7、左右相应:左右简复不同者,要相生相让,避险就易,力求左右相应。
如没、诸、族。 8、补其空处:字欲四满方正,空处宜补,使与整体相称。
如盛、载。 七、连续各异 1、连点:各点相连,力求上下应意连,切勿似棋子。
如清、滔、深。 2、连挑:各挑先后连挑,力求互变各异,切勿相同。
如篆、等、蔡。 3、连横:各横上下连续,长短要参差,间距要均匀,形态要各异。
如言、重、事。 4、连竖:各竖左右连续,高低要参差,形态各求各异。
如门、开。 5、连撇:上下两撇连续,形态应有不同,下撇之首,宜置于上撇之胸。
如家、象。 6、连捺:上下两捺先后书写,务变其一,以反捺代正捺。
如逢、飬。7、连钩:各钩先后书写,形。
3. 怎样写好楷书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o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
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
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 “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
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
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
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
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
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
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
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
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
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
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
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
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
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
4. 毛笔楷书怎样写
学习书法第一应注意的是要持之以恒 。在这个基础上要想学习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正确的纸张:
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黄色,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四川产的毛边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黄色,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适合写小楷。
正确的临帖方法:
学习书法要继承前人的经验,首先要选好临写的范本,即选帖。选帖即是拜古人为师。我国历代优秀书法家的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在学习前人的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在结体运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规律,创作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受人喜爱,使他们的作品千古不朽,成为后人学习书法入门的楷模。后学者掌握了他们这套写字的规律,为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打好基础,从事书法艺术就能登堂入室了。因此,选帖很重要。选好贴,就要恭恭敬敬地学,学得惟妙惟肖,即称为“入帖”了。有人怕学像了就跳不出来了,产生疑虑,其实是不必要的。正如明代倪苏门在《书法论》中所说:“必须取古之大家一人为宗主,门庭一定,脚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务使笔笔肖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种嫡派,纵有誉我、谤我,我自不为之动。”如果朝三暮四,就会影响基本功的练习。到了确实掌握了一家书法的规律,字字写来确是“此种嫡派”,那时候你的基本功力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书法的结体和笔法都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提高对书法艺术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多找几家书帖,临习研究,知其长处和短处,加上其他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就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出帖”了。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5. 颜体楷书 (若)字如何写
,横画的写法 横画既要写得平直,又要生动得势。
落笔时,笔锋先从右到左作一段逆行姿势,随后略提笔调锋,使笔锋从向下变为向右沿着点画的中线运行,收笔时要将笔提起,迅速有力地向左回收。两端略垂,中部拱起,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方起圆收。
二,竖画(悬针竖)的写法 竖像一根柱子,是字的主干,像一个立正的人起着支柱作用,要写得劲健挺拔。显示出粗壮强劲的笔力,有一种撑起大厦之感。
竖画要写得粗壮有力,通常都有4/5才提笔。竖的病笔: 牛头、鼠尾、竹节、钉头三,撇画的写法 撇,犹如人的手和足,鸟的两翼,撇画写得好坏,关系到字的稳健、活泼、死板。
要求左右相称,一般撇比捺细,撇的斜度和长短要随字而定。1,右上起笔。
2,转锋左下。3,用力捺出。
4,出锋出笔。要求力到笔尖,在写撇时,从右上向左下,起笔稍重,行笔渐轻,收笔较快,笔须送到笔尖。
皆用空抢收笔,要使末锋飞起。又要有飘逸之感受。
病笔:钉头、鼠尾、锯齿、垂尾四,捺画的写法 捺如字之手足,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捺画有“蚕头燕尾”之态,如雕刻而成,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创造。
写法:从左上向右下,逆锋起笔,下笔稍轻,转锋向下行笔时渐渐加重,至捺的下半截微带卷起之意,与左撇相配,至捺出的焦点处稍驻停顿,用力较重,然后轻轻提笔,向右捺出,捺脚较长,呈燕尾状。捺的病笔:翘尾、狐尾、散尾、直颈五,点画的写法 点是字的眉目,最能表现用笔精神。
要写得十分有劲,似石头砸在地上。要求:要有头有尾,有腹有背;腹平、背圆、头微拱、体丰满,像一颗葡萄核或者像大蒜头的肉。
点的写法:侧锋落笔,落笔要快,力量要重,略顿之后即回锋收笔,要圆聚有力。其运笔过程:逆锋向上,折锋向右,转锋向下行,稍驻停顿,回锋向左上方收笔。
点的病笔:瘦长:随手一点,显得单薄;臃肿;残缺:随手一点,未一顿挫转锋;牛头;凹腰:顿后未转锋向左上方向收笔。六,钩画的写法 颜体的钩画多呈“鸟嘴状”。
出钩前须先顿锋提笔,力量凝聚在笔尖。注意钩不能过长。
引笔下行到顿处,顺势向下,再将笔以原路回锋到顿处,略驻笔,完成顿的笔姿后,快速钩出,不能迟疑。钩的病笔:尖薄、散锋七,挑画的写法挑的写法:逆锋向左下写成长点,顿笔铺毫,由粗变细,快速成向右上提出,用力到尽头,墨色不虚。
挑是向右上角挑出的一笔,这一笔很像撇的反向。要有仰势,写法也是逆锋取势,横画直落笔。
铺毫转笔,沉着有力地向右上方挑出,行笔由慢渐快,笔毫也渐渐收拢,收锋时宜快不宜迟,要力到挑画的尖端。挑的病笔:尖薄:一按即挑,未必送到笔尖;钝软:出锋迟疑,送力不够。
八,折画的写法 折是横竖两种笔画的结合。横画的尾部和竖画的头部拼接上去,行笔到横末,转笔右上稍提笔再转右下按笔、转笔,向左调整笔锋,然后按颜楷的竖法完成竖画。
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内方外圆。从左至右写横,至转角处在折笔向下写竖。
折处提笔上升使群毫由散而聚。要求交接转换处自然浑厚有棱角,要善于运用连和接。
1,2,同横的写法;3向右上提锋;4转下按笔;5,6,7,同竖的写法。 颜体折还常有下列写法:1,转折处提笔另起,不顿不折,蓄势暗过,转角处或斜面或为“圆肩”。
2,折的笔法多为外圆内方。3,折处有时一路圆转成圆弧形。
折画病笔:塌肩、耸肩、臃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