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字的拼音怎样写
多音字:[xiě]或 [xuè]。
1.读[xiě]时,多为口语用;
2.读[xuè]时,为书面用语,或词组时使用。
【字义】
血[ xuè ]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 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歃血为盟。
2、人类亲属关系:血统、血缘。
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血[ xiě ]
义同“血”(xu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
【词语】
鲜血[xiān xuè]:鲜红的血。
血渍[xuè zì]:血迹
血型[xuè xíng]:基于红细胞表面有无某种抗原可将人血划分为某一类型,标准的ABO血型系统可将人血分为O、A、B、AB四型。
2. 拼音O怎么写
拼音O写法:直接画个瘦长的圆就可以了。拼音O和英文字母O是一样的,也可以按数字O写法。
由于地区文明的差异,以及学科之间的不同,O这个字符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含义:
1、拉丁字母O。
2、汇编语言O。
3、数字0。
4、字符编码O。
5、音标O。
6、血型O。
7、函数级数O。
8、元素符号O。
9、英文字母O。
10、化学符号O。
11、表示时间复杂度,如O(n),O(logn)等等。
扩展资料:
其他O的解释:
1、许多语言都有形似O的字母,而且都代表人的眼睛。在一些古老的字母表里有的O当中还加了个点,表示瞳孔。在腓尼基语中O叫cayin,意为“眼睛”,在古英语里O叫oedel,意为“家”。
2、在北约音标字母中,O表示Oscar。
3、拉丁字母O,o 是拉丁字母里的第15个字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
3. 流血的血字的读音
流血根据意思的不同有两个读音,分别是:[liú xuè] [liú xiě]
流血 [ liú xuè ] [ liú xiě ]
释义
[ liú xuè ]
〈动〉特指牺牲生命或负伤。
[ liú xiě ]
〈动〉流出血液。
血
读音:[xuè][xiě]
部首:血
五笔:TLD
基本释义
[ xuè ]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3.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xiě ]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详细释义
1. 血 [xiě]2. 血 [xuè]
血 [xiě]
〈名〉
[口]∶“血”( 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血 [xuè]
〈名〉〈动〉〈形〉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喻赤诚 。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染,涂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又如:血泪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组词
抽血 血液 血型 输血 歃血 喋血 咯血 血印 血气 血路 流血 血沉 血亏 碧血
4. ABO血型是什么意思啊
血液有不同类型是奥国病理学家、免疫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一八六八—一九四三)在一九○二年提出的。
他曾从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样本,合成三十个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的样本成功混合,有的却发生凝结(黏在一起」。
他於是领悟,每个样本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有两人的样本,红血球上有一种称为「Anti-gen」(抗原)的物质,他於是以「A」作标记;另外两人的样本,另有一种「抗原」,他依字母顺序,以「B」作标记;只有一人的样本,A抗原和B抗原都没有,但血清中却有两种抗体,他自己的血液也是如此,他於是以「O」(表示无抗原)作标记。
后来,他发现有一群人的血液,既有A抗原,也有B抗原,他便叫它做AB型。 从此,血液便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ABO血型物质除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外,还出现于唾液、胃液、**等分泌液中。中国60%汉族人唾液中有ABO血型物质。
血型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指构成血型抗原的糖蛋白或糖脂,而血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血型抗原糖链的组成(即血型抗原的决定簇在糖链上)。A、B、H3种血型抗原化学结构的差异,仅在于糖链末端的1个单糖。
A抗原糖链末端为N-乙酰半乳糖,而B抗原糖链末端为半乳糖,H抗原和A、B抗原相比则糖链末端少1个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1981年已有人用绿咖啡豆酶(半乳糖苷酶)作用于B型红细胞,切去B抗原上的半乳糖,从而使B型转变成O型获得成功。
E.von邓格恩及L.希尔斯费尔德于1911年发现A血型的亚型。他们看到不同A型人的红细胞与抗A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强度不一,在反应弱的A型人血清中还有一种抗体能与反应强的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据此认为在A型中存在亚型;即A1及A2亚型。A1.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来自B或O型人)反应强,而A2型红细胞与抗A血清反应弱。
而且在部分A2型人的血清中,除存在的抗B外,还有不规则的抗A1。在B型人血清中有两种抗体:抗A及抗A1。
抗A能与A1及A2细胞发生反应;抗A1只与A1细胞发生反应。A1型红细胞上有A及A1两种抗原。
A2细胞上只有A抗原。AB型也可分为A1B及A2B等亚型。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亚型。[编辑本段]ABO系统 血型 红细胞抗原(凝集原) 血浆中抗体(凝集素)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无抗A、无抗B O 无A、无B 抗A、抗B 血型成因的推测 美国科学家皮特·达达莫博士认为,人类的血型是由进化决定的。
我们的4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并不是在所有的人身上同时出现,而是由于不断进化和人们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在寒冷的年代,由于草原上可供吃用的东西匮乏,游牧部落不得不去适应新地形所能提供的新食物。
由于新的饮食结构出现,人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会随之有所变化,紧接着血型也会有所变化。 O型血的历史最为悠久。
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6万至4万年之间,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简单的饭食:野草、昆虫和从树上掉下来猛兽吃剩下的果实。而4万年前出现了克鲁马侬人,他们以狩猎为生。
在猎光了所有的大野兽后,他们从非洲向欧洲和亚洲转移。 A型血出现在公元前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
当时,我们的以果实为生的祖先逐渐变成杂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成为住在现今欧洲土地上的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野禽野兽开始接受驯养,人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就是现在,绝大多数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欧和日本。 B型血出现在约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之间。
当时东非的一部分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草原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气候的变化便成了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
这种血型一开始出现在蒙古人种身上,随着他们后来不断向欧洲大陆迁徙,结果今天有很多东欧人都是这个血型。 人体的4种血型中最后出现的为AB型,它的出现还不到1000年的时间,是“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混杂在一起后的产物。
AB血型的人继承了耐病的能力,他们的免疫系统更能抵抗细菌,但他们易患恶性肿瘤。 很快会出现第5种血型。
完全有可能出现一种新血型,比如说C型。只有这种有新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的严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来,因为这时原先那4种血型,也就是说,有好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将抵挡不住这种日益加剧的生态灾难,他们会很快消失.这就是皮特,达达莫博士得出的结论! 要弄清自己的血型去医院查一下就清楚了。
5. 写血型时写A+后面的加号是什么意思
A+是A型的一个亚型 基因和血型 一、血液概述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也包含了许多止血必需的血凝块形成的化学物质。
血细胞和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另外45%。 有两种血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
红细胞占大部分,看起来像有洞的圆环,不能到处穿梭。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特殊的称为血红蛋白的蛋白质,使红细胞看起来是红色的,它能携带吸仅肺内的氧至全身,集中全身的二氧化碳到肺。
虽然血液含有很多非红细胞成分,但红细胞数目太大了,以至于血液本身也呈现红色。 白细胞是圆形的,比红细胞大得多,能产生一种称为抗体的蛋白质,帮助机体抵抗细菌、病毒、外来物质引起的感染。
血小板其实不是细胞,只是细胞的碎片。当我们外伤后,血小板就聚集起来,粘附在伤口周围,产生启动凝血机制的化学物质,血液就止住了。
二、什么是血型 每个人都有血型。最常用的血型分类方法是早在二十年代初由Karl Landsteiner发明的ABO分类系统,包括A、B、AB、O四种血型。
你的血型在你出生前就由从你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基因决定了。我们遗传了大量的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结合起来决定了血型,产生一种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称为凝集原的蛋白质。
有三种血型基因的等位基因:A,B和O。既然每个人都有两个基因拷贝,就有六种结合的可能:AA,BB,OO,AB,AO和BO。
在遗传学术语中这些结合物称为基因型,包含了从父母亲遗传下来的基因。 除了存在于红细胞的蛋白质凝集原,其他基因还产生运行在血浆种的一种称为凝激素的蛋白质。
凝集素的作用是保证在你的血液中只有一种血型的血细胞。 三、基因型决定血型 由O型等位基因产生的凝集原没有特殊的酶活力,然而A和B型等位基因产生的凝集原有各自的酶活力。
因此基因型为OO的人就有O型血,意味着他们红细胞上的凝集原没有任何酶活力,血将中含有凝集素A和B。凝集素A破坏可能进入机体血循环的A型血细胞,凝集素B破坏B型血细胞。
基因型为AA的人属于A型血,因为他们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具有酶活性。基因型为AO的人也有与A等位基因有关的酶活性,因此它们也属于A型血。
(记住O等位基因没有任何酶活力!)A型血的人血浆中有凝集素B,破坏进入机体血循环的B型血细胞。 同样的,基因型为BB和BO的人属于B型血。
这些人血浆中有凝集素A,破坏进入血循环的任何B型血细胞。 基因型为AB的人同时有关于A和B等位基因的酶活性,这些人血浆中没有凝集素。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可以很容易地从血型的例子中理解。基因型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决定某一特征的真正的基因,表现型是指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特征。
血型的例子中,基因型AA和AB使人表现出血型A的表现型,同理,基因型BB和BO表现出血型B的表现型。表现型为血型O和AB的人只可能有一种基因型,分别为OO和AB。
在全世界的不同地区,血型A,B,O,和AB的人群分布比利是不一样的。下图说明了世界各地区每种血型人群的各自比例。
人 群 O A B AB 美国 .289 .499 .132 .080 澳大利亚 .427 .391 .115 .066 印度玻利维亚 .931 .053 .016 .001 中国 .439 .270 .233 .058 丹麦 .423 .434 .101 .042 爱斯基摩 .472 .452 .059 .017 法国 .417 .453 .091 .039 爱尔兰 .542 .323 .106 .029 尼日利亚 .515 .214 .232 .039 美国圣路易斯安娜州白人 .453 .413 .099 .035 美国爱荷华州黑人 .491 .265 .201 .043 血型的发现率由世界不同地区发现的A,B,O三中等位基因的多少决定的。当世界各地的人更大规模地移民混合,不同血型的分布就会变得越来越趋于平衡。
四、什么是输血 因为只有四种血型,从一个人身上抽取血液输入另一个人体内的称为输血的过程就成为可能。为使输血成功,必须使捐赠人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对应于接收者的凝集素。
换句话说就是捐赠者和接收者的血型必须相容,否则接收者血液内的抗体(凝集素)将攻击捐赠者的血细胞,通过凝集反应形成血凝块。 如果你要输血,会有人来抽取你的血样检验血型,决定谁的血液基因型和相对应。
A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基因型为AA,AO和OO人的血液,B型血的人能接受基因型为BB,BO和OO人的血液。 五、输血时的两种特殊血型:OO和AB O型血的人被称为全能捐赠者,因为他们的血能捐给任何人,然而他们只能接受O型血。
O型血没有携带凝集原A或B,免疫系统把凝集原看作异物,O型血的人血浆中有抗凝集原A和B的凝集素,因此如果有A,B或AB型血液的话机体不能避免凝集反应。 具有第二种特殊血型AB型的人被称为全能接收者,因为他们能接受来自于所有四种血型的血液。
AB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有凝集原A和B,机体的免疫系统把他们看作自身的一部分--并非遗物。AB型血液不能产生抗凝集原A和B的凝集素,因此A,B,AB和O型血液出现后也不会产生凝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