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曙”字用草书怎么写
1、于右任草书
2、硬笔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艺术之奇伟瑰丽,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领神会,方入妙境。一般说来,我们对一幅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是这样的:最先“宏观”,欣赏全幅的整体气势,领略总的印象;然后“中观”,推敲全幅的结构美、章法美;最后“微观”,品味全幅用笔美、点划美、意境美。自远而近,由快渐慢,三者相辅相成,不宜或阙。
2. 笑字草书怎么写
笑的草书写法如下:
笑,读音是xiào ,部首是竹,笔画名称是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撇、捺 ,共11画。
读作xiào时,意思是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
相关词语有:大笑、欢笑、微笑、见笑、说笑、谈笑。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新附》:笑,此字本阙。〖注〗臣铉等案:孙愐《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案:李阳冰刊定《说文》从竹从夭义云: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审。
白话版《说文解字》:笑,此字在《说文解字》中本来没有,是后来附上的。〖注〗臣铉等人案语:孙愐在《唐韵》中引用《说文》说:“笑,喜悦时发出的声音。字形采用‘竹、犬’会义。”然而孙只引用,并未阐述“笑”的会义的道理。
现在俗体字都采用“竹、犬”会义。又臣铉等人又案语:李阳冰刊定的《说文》中,“笑”的字形采用“竹、夭”会义,并解释说:当竹林遇风,竹身会夭屈像人发笑的时候一样。但不知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可靠。
词语解释:
1、憨笑
[hān xiào]
释义:傻笑;天真地笑。
2、取笑
[qǔ xiào]
释义:开玩笑;嘲笑:被别人~。他说话有点口吃,你别~他。
3、狞笑
[níng xiào]
释义:凶恶地笑:发出一阵~。
4、哗笑
[huá xiào]
释义:众人放声大笑。
5、笑柄
[xiào bǐng]
释义: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传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笑
3. 树字的草书怎么写
树字草书写法如图所示:
1.【名词】木本植物的总称。
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动词】树立;建立:树雄心,立壮志。
4.【名词】姓。
5.功业成就:大有建树,百年树人。
6.竖立:树碑立传。
扩展资料
(一)〈动〉
(形声。从木,尌( 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plant trees]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二)〈名〉
树木 [tree]
树,木总名也。——《广韵》
树,木生植之总名。——《说文系传》
有嘉树焉,宣子誉之。——《左传·昭公二年》
树木方盛。——《礼记·月令》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果树;松树;树科(草丛;灌木丛);树上开花(比喻好上加好);树老招风,人老招贱(树老被风吹,人老被轻视);树末(树梢);树桠(树杈子);树杪(树梢);树株(树棵);树阙(树间空隙);树簇(树木丛生);树瘢(树木经砍伐后留下的疤痕)。
参考资料树_百度百科
4. “商”字的行书和草书分别怎么写
行书名家手迹示例:
草书名家手迹示例:
扩展资料
行书代表人物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则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畅达而腴润。
还有如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李待问、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沙孟海、张辛等,都擅长行书或行草,有不少作品传世。
天下三大行书,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书法
5. 草书怎么写,荡漾说文解字怎么解释
《说文解字》对辟字的解释:(辟) 法也。
法当作灋。小雅。
辟言不信。大雅。
无自立辟。传皆曰。
辟、法也。又文王有声笺、抑笺、周礼乡师注、戎右注、小司寇注、曲礼下注皆同。
引伸之为罪也。见释诂。
谓犯法者、则执法以罪之也。又引伸之为辟除。
如周礼阍人为之辟、孟子行辟人、以及辟寒、辟恶之类是也。又引伸之为盘辟。
如礼经之辟、郑注逡遁是也。又引伸为一边之义。
如左传曰阙西辟是也。或借为僻。
或借为避。或借为譬。
或借为辟。或借为壁。
或借为襞。从卪辛。
节制其辠也。节当作卪。
俗所改也。以卪制说卪。
以辠说辛。辛从?。
、辠也。故辛亦训辠。
从口。句。
用法者也。用法上当再出口字。
以用法说从口。辟合三字会意。
必益切。十六部。
凡辟之属皆从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