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续写《买椟还珠》50字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宝珠。
他用名贵的有香味的木料雕了一只盒子,又想方设法把盒子装饰得十分美观,然后把宝珠装在里面。 有个郑国人出高价买了去。
他打开盒子,把里面放着的许多宝珠还给珠宝商人,只留下了盒子。 盒子做得太好了。
那个郑国人只看中了盒子,不晓得宝珠比盒子贵许多倍。郑国人捧着盒子边走边想:呵呵!今儿我买了一个这么精美又漂亮的盒子,才花了二百两,今儿真是赚了! 而珠宝商人也在想:这个郑国人真愚蠢,二百两才买了一个值十两的盒子,他也不知道,宝珠比盒子贵许多倍呢!我得赶快离开,如果被那个郑国人发现了,我就赚不了那么多钱了! 郑国人得意地往回走,不知不觉地就回到了家,他忙忙地进了屋。
郑国人迫不及待地对妻子说:“老婆!老婆!快出来看看,我买的宝贝!” “什么事啊?”妻子好奇地问。 “你看,我买了一个非常精美而又漂亮的小盒子,送给你吧!”郑国人眉飞色舞地说。
妻子接过那个盒子,看了看,心想:这个盒子里一定放满了许多珠宝。于是,便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
妻子疑惑地问:“这盒子你买了多少钱?” “二百两!”郑国人得意地说。 “那盒子里是否有什么别的东西?”妻子又问。
郑国人回答道:“有,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里面的宝珠也没什么好看的,被我还给了珠宝商人了。” 妻子听了,顿时火冒三丈,对郑国人愤怒地说:“你知不知道?这盒子才值十两,你怎么能用二百两去买人家只值十两的盒子呢?真正值钱的是那个宝珠啊!” 郑国人这才恍然大悟,心想:今天因为我只重外表,做这么愚蠢的事,我可要吸取教训,再也不做取舍不当的事了。
2. 《买椟还珠》的翻译
买椟还珠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原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译文: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3. 怎样翻译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寓意: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亭来。
4. 文言文买椟还珠翻译
买椟还珠韩非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通‘缉’缝边)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读音du二声,匣子)矣,未可谓鬻(读音yu四声,卖)珠也。翻译:有个在郑国卖珠子的楚国人,用木兰木做匣子,薰上桂、椒(香料)的香味,用珍珠和玉石进行点缀,嵌上玫瑰(红色美玉),在匣子的边缝上镶嵌翡翠,郑国人买他的匣子却把珍珠还给他。
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感:劳动创造财富啊!这才体现出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啊。
何必管他是否卖的是珠子呢!就像现在的时装成品是其布料的价值所能比较的吗?。
5. 《买椟还珠》的翻译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6. 文言文买椟还珠翻译
买椟还珠
韩非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通‘缉’缝边)以翡翠,郑人买其椟
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读音du二声,匣子)矣,未可谓鬻(读音yu四声,卖)珠也。
翻译:有个在郑国卖珠子的楚国人,用木兰木做匣子,薰上桂、椒(香料)的香味,用珍珠和玉石进行点缀,嵌
上玫瑰(红色美玉),在匣子的边缝上镶嵌翡翠,郑国人买他的匣子却把珍珠还给他。
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感:劳动创造财富啊!这才体现出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啊。何必管他是否卖的是珠子呢!就像现在的时装成品
是其布料的价值所能比较的吗?!
7. 买椟还珠的翻译
这是俩个,第一个是秦伯嫁女
从前秦伯把他的女儿嫁给晋国的公子,叫晋国公子为她准备好打扮用的首饰服装,跟着陪嫁去的穿着华丽衣服的婢女有七十人。来到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的婢女,而看不起秦伯的女儿。这可以叫做善于嫁婢女,而不能说善于嫁女儿。
【寓意】人的眼睛只盯着衣服华丽的婢女,结果却丢掉了真正的主人。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晋国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二、买椟还珠
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