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祭祖的时候用的祭文怎么撰写
祭文的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祭***文”、“***”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以上是在网上收集的,总得来说,祭文还是比较难写的,不但要情真意切、符合规矩,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也要非常高(参照祭文范例自己感受。。。)。楼主这样自己写祭文恐怕会非常辛苦。。。不过想弄个祭文,把祭祖仪式办的规范庄严一点的话,也有办法。可以试试上网在“慈恩天下”里祭祖,里面设置了很多种仪式,供奉、烧纸、大型祭祖、拜佛……各种,祭文是准备好的,有祭奠祖辈、朋友等等不一样的选项,在仪式上会有语音朗诵,流程也比较规范隆重。心诚的话,祖辈会收到你的心意的。
2. 祭祀文的写法
祭文是古时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
屈原的《九歌》是最早的祭文。祭文范围较广,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属于哀悼文体的范畴。
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
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
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
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
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
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
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
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
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
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
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
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
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3. 祭文要怎么写
祭文的书写格式
祭文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这种文体的出现,最早追溯到汉代。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一即早斯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都是脍炙人口的祭文名篇。以后人们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这种形式,现在用得很少,下面仅介绍它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吴兴、王文濡《续古文观止》中注评说:“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三。”这三篇散文,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名祭文”。《祭妹文》又被誉为“古代祭文中的绝调”。一、韩愈:祭十二郎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4. 怎样写葬坟前烧香祭文
祭文文体名。
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
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
“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
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
—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
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
“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民间,祭文一般在三周年祭祀活动结束后,到死者的坟前烧掉。
5. 祭奠文书怎么写
拜托,你也给点分啊!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地运用在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福降、哀悼死亡等方面,而以哀悼亡逝者为主。
本书所收祭文也以哀悼逝者为主。祭文在写法上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以有韵的四言为正体,其他为变体。
这种文体发展到后来,正体和变体交互使用,其中变体的使用更为灵活,成为主要的文体。这本书中所选的祭文,正体和变体的两种文体也都具备。
祭文一般格式及范例 祭文 祭文乃古今丧葬必须之物,虽言文无定式,然其格是不可不知,种类及一般措辞亦不可不知也,故抄录故父之撰文数例,以备不忘耳。 [格式内容] 1.标题。
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一、起车祭文式 起车祭文,即丧葬时,灵柩欲抬往山上安葬之时,孝男孝女跪拜之时所寄之文,例文如下: 例一: 维 公元○○○○年岁次○○年○○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代大父(或母)谥(或讳)○(姓)公(或○氏)之灵曰:痛维吾父(或母)罔极深恩,未报毫厘,胡云一梦,庵忽辞尘,兹奉灵柩,安葬福岫,灵车既驾,往处幽宅,载 陈牲礼,永诀生天,父(或母)其鉴格耶,尽哀诚 谨告 如上例,“维”字,“某代大父(或母)”,“谨告(或尚飨)”皆在其它行列之上,称为“三开头”,按闽南风俗,子孙辈排列为:不孝男○○,孝妇○○,孝女○○,孝婿○○,孝侄男○○,孝侄妇○○,孝侄女○○,孝侄婿○○,孝孙男○○,孝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孙男○○,孝外孙女○○,孝曾孙男○○,孝曾孙女○○,孝侄孙男○○,孝侄孙女○○,孝外曾孙男○○,孝外曾孙女○○等,依此类推。
例二: 维 公元一九八六年岁次丙寅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孝妇○○孝孙○○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谥(名)○○(姓)○公(或氏)之灵曰:牛面卜筑,冥宅攸宜,吉辰方届,神明莫留,灵车既驾,我心伤悲,(缓减绞丝旁)方启行,佳地安居,荐此牲礼,实用陈词 谨告 或:谷辰方屈,神明莫留,灵柩既驾,涕泗交流,佳城住处,安居宅幽,谨陈牲礼,备荐庶馐 谨告 二、掩土安葬祭文 墓地下棺掩土安葬之祭文 卜兹吉地,此山其名,秀峰西障,磁屿东茔,台山后拥,云格前涌,揽其形胜,山川有情,援(减提手旁)建佳城,恭筑经营,牛眠马鬃,焕然峥嵘,乃择吉旦,安葬亲灵,形骸归土,大事告成,凭依木主,赫耀神明,谨具牲礼,因荐微诚,如其在上,昭格馨香,俾我孙子,椒实蕃盈,五福萋有,大振家声 尚飨 三、安葬祭墓文 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不孝男○○等敢昭告于 故父(或母)○○ ○公(或氏)之神曰,告辰在兹,安葬已毕,大事勉襄,哀慕无告,形隐(穴屯)(穴夕),神返家室,敬陈薄礼,聊表子职,伏祈鉴格,百事永吉 尚飨 四、安葬祭后土文 例一、 维 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孟春之月○○朔越○○日○○ 主祭○○○(姓名)等谨以牲礼庶馐果品香(木旁者)之仪,敢敬告于 本山司土福德之神曰:山川毓秀,英豪挺生,何在形胜,为神最明,凭依有德,鉴纳匪轻,相兹福地,乃建佳城,工力告竣,(次米)洁酒清,来享来格,保佑丹诚,(缓减绞丝旁)降(示旁乍)胤,振我家声,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例二 择兹吉地,安葬先茔,惟祈保佑,(宝盖是)赖神灵,敬陈牲酒,昭鉴我诚,德及孙子,(冬下双虫)斯代(庚贝),绵绵瓜(瓜抱失),世世簪缨, 谨告 五、回主安座入龛文 (穴屯)(穴夕)既安,大事已成,赫赫神主,迎归家庭,新龛?建,焕然文明,恭(牙走之底)入座,妥我先灵,凭依有在,覆庇幽冥,济济孙孙,蕃衍盈升,或遂于利,或成于名,兹洁酒清,拜告陈请,父(或母)其来格,鉴斯馨香。 谨告。
6. 祭文怎么写
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7. 祭奠母亲一周年怎么写祭文
时光荏苒,母亲您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您的音容笑貌还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在母亲您走后的这些日日夜夜,我无时不在想念着您,想的我好心痛,如果世上真有仙鹤,能上通天堂下到阴曹,请您给母亲捎个信,带去我无限的哀思。今天我为母亲献上这篇周年祭文,追忆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母亲一生俭朴、勤劳、心地善良,您把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您和父亲在一穷二白的家境下,用心血、汗水,甚至泪水共同撑起了我们这个贫困的家庭,把我们兄弟子妹六人拉扯成人、成家立业,使我们拥有了固定的工作。从我记事起,就看见母亲每天为了我们忙碌。常常在我们进入梦乡时,您还在缝纫机下为我们缝补衣裳,尽管那时日子很艰难,但母亲您仍然尽力让我们吃饱穿暖,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都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理解母亲的艰辛,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尽力想为您做点啥?可是现如今都为时已晚,如果有来世,我们还愿做您的儿女,再来报答我们做为儿女没能报答完的养育之恩。
去年的春节我们全家终于都聚齐了,我知道这是这么多年您一直的心愿。恰逢您的70大寿,我们请了所有的亲戚在大酒店好好地庆祝了一翻。所有的子孙都来给您敬酒祝寿。那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是多么地美好,令人感动。本以为这是一个美满祥和幸福团圆的欢乐年。没想到您把我们一个个都送上了人生的征途,而您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对于我们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我们还没来得及让您过上几天幸福快乐的好日子,甚至没来得及赶回家与您说说告别的话,您就悄然无息地驾鹤仙去了,走得那么仓促、从容和坦然,竟然没有留下一句话。
那天,我扶着您的灵柩,看着您还一如从前的颜容,心中无比悔恨和悲痛!我还记得我去成都的那天,您还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在门口等着送我,我还说明年我们还来看您,您还依依不舍地看着我们走出家门,却不知这一别竟是永别!
母亲,您一生平凡,一生善良,一生艰苦,可确不能留住您的生命,上天竟何其残忍,让我们母子天隔一方,叫我们怎能不悲伤!我记不清许多汹涌感情激荡的事,却永远抹不去您望着亲人们那永恒的依恋和不舍。看着那碧蓝的天空,眼前浮现出曾前每次回家您见到我们时,那无限慈祥和喜悦的笑容,眼前浮现出童年时家中的一幕幕生活场景,这时的我整个脑子一幕一幕,不知自己身置何处,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仿佛眼前的您依旧站在村口翘首期盼着我们早点回家,我的心都快要碎了。。无情的现实,只能化作我们对母亲永久的追忆,以泪洗面,怀念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母亲,儿子无能,无法留住您的生命,甚至没能在您临终前握着您的手送您一程,伴您走到您的生命尽头。
母亲,您此去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夜,一路走好!您自己选中的乐土,说那里能看见宽敞马路,还有奔腾不息的河流;那里鸟语花香,阳光普照众生;还有坐北朝南、冬暖夏凉豪华的宫殿,正是您想去的天堂。
母亲,您终于可以在那里停止步履,停止匆匆的人生旅途,安心的歇息了,种族传袭的使命已经授予了您的儿女子孙,虽然您已经无法再睁开双眼,再看看您钟爱的儿孙们,作为一位平凡而伟大母亲的您可以告慰平生了!
母亲,您放心的走吧!我们兄妹们也会慢慢地从悲痛和忧郁中走出去,从深切的思念中走出来,我们会彼此搀扶、互相照应,继续着我们漫漫的人生旅途,期待梦中能与您在天国乐土重逢团聚!
8. 给死者写祭文怎么写
原发布者:一笑而过XZY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1、上香 2、奠嚼(酒) 3、献馔(zhuan)(肉) 4、献羹(geng)(饭) 5、献帛(钱) 文毕:1、叩首 2、叩首 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二、祭文头尾写法:
(文头)时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年,**岁,农历*年*月*日之夜,奠之良辰也,致祭孝男(或孝女)立叩:谨具香烛炬帛,三牲酒醴时馐清酌,一切不典之仪,致修祭于新逝世故显考*公讳**老大人西游,享年*十*寿之灵前而泣以文曰:呜呼!(文尾)哀哉,尚飨祭母舅、舅娘通套文 惟我母舅,品德贤良,支宾接客,考虑周详,操持家务,一生奔忙,克勤克俭,处事有方,任劳任怨,有功不扬,教育我辈,行动影响,上和下睦,四邻敬仰,对待戚友,温良恭让,爱护外侄,如珠在掌,寒暑关照,无异亲娘,期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