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奖励小学生
1、精神奖励。口头赞美、点头和微笑、掌声鼓励、轻拍肩膀、颁发喜报、光荣榜、发奖状、发奖章、用校信通给家长发公告表扬等。这样的奖励是对小学生的自身价值很好的确认,对学生来说都可能意味深长。与玩具和食物相比,更被许多孩子所看重。特别到了中高年级,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
2、作业奖励。作业每按时上交一次加1分,作业全对一次加4分,视作业干净整洁程度一次加1——5分,把所加的分数直接批在当天的作业上。如果累到100分,可以获得一次选择家庭作业内容的机会。如果累积到500分,可以获得一次免写家庭作业的权利。让学生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殊待遇。坚持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了不少。
3、时间奖励。如果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做游戏、讲故事、看课外书等。但学生们必须靠集体的努力去争取这个时间,而某一个人的违规会使他们都失去机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另外,还可以尝试这些奖励方法:做一天教师的小助手。在班里推荐自己喜欢的故事。做“学困生”的小老师。作业优先批改。奖励一个拥抱。把照片贴在教室的墙上,并写上鼓励的话等等。有时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当然,利用奖励的手段还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奖励要及时,迟到的奖励是不会起作用的。奖励要循序渐进,一次只聚焦一个行为,目的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形成好习惯。奖励要公平、公正、公开,许诺了的奖励一定要兑现。重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最终达到“奖励是为了不要奖励”等等。
2. 奖励小学生的方法或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其特点灵活掌握,除给孩子精神奖励外,物质奖励应以学习为目的,比如赠送书籍、带孩子看他喜欢的电影、参观博物馆等。父母在奖励孩子时不能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不能每事必奖,这样容易惯坏孩子,使他形成任性性格。对孩子进行精神奖励时,家长的态度一定要真诚,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和信任。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奖励的次数应不断减少,让孩子认识到,家长对他的奖励只是对其成长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今后不论对其奖励于否,孩子自己都应积极学习、健康成长。
对待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小有进步就可及时给以精神奖励,比如,孩子作业写得十分工整,妈妈可以摸摸孩子的头,告诉他,作业写得不错,妈妈很高兴。孩子看完小人书,又一本一本地收好放整齐了,妈妈可以用微笑表示赞赏。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纯粹以金钱的形式奖励孩子不可取,如果对奖励金额控制不当,会助长孩子物质欲的膨胀,会使孩子索要的奖励金额越来越高,让家长不堪重负。再则,孩子考个双百分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钱,孩子容易把得到钱作为学习的目的。这种奖励办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容易扭曲孩子的学习的目的,助长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形成。
3. 给小学4年级的学生什么奖励好呢,求高人指点
对小学生进行奖励的办法很多,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都属于典型的行为主义教学形式之一。我们奖励学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具有成就感,让他们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强,一次比一次好,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是为了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争取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学校我们可以用发发奖状,或者在学生的名下加个小星星、小红花,评评荣誉称号什么的;甚至是口头表扬表扬、或者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或者多送给他们一些肯定的、赞许的微笑等精神方面的奖励,这些均属于精神奖励范畴。
用金钱或物质对他们进行奖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对他们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一种现实意义上的激励措施,这种活生生的教育激励机制,对孩子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对学习的认识,有时具有道德说教无法代替的作用,是一般的口头说教所不能及的。因为小孩子都比较单纯,他们的满足一般来自于直接的物质或金钱的刺激,在金钱或物质的刺激下,也就会激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荣誉感、自尊心、进取心也油然而生,自发的变成了一种动力,从而奋发图强、努力奋斗,能达到奇妙的效果。因此,有人就认为对小孩子就应该以金钱和物质奖励为主。
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其特点灵活掌握,除给孩子精神奖励外,物质奖励应以学习为目的,比如赠送书籍、带孩子看他喜欢的电影、参观博物馆等。父母在奖励孩子时不能重物质奖励,轻精神奖励。不能每事必奖,这样容易惯坏孩子,使他形成任性性格。对孩子进行精神奖励时,家长的态度一定要真诚,要对孩子充满信心和信任。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奖励的次数应不断减少,让孩子认识到,家长对他的奖励只是对其成长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今后不论对其奖励于否,孩子自己都应积极学习、健康成长。 对待年龄较小的孩子,孩子小有进步就可及时给以精神奖励,比如,孩子作业写得十分工整,妈妈可以摸摸孩子的头,告诉他,作业写得不错,妈妈很高兴。孩子看完小人书,又一本一本地收好放整齐了,妈妈可以用微笑表示赞赏。这样,孩子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纯粹以金钱的形式奖励孩子不可取,如果对奖励金额控制不当,会助长孩子物质欲的膨胀,会使孩子索要的奖励金额越来越高,让家长不堪重负。再则,孩子考个双百分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钱,孩子容易把得到钱作为学习的目的。这种奖励办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容易扭曲孩子的学习的目的,助长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