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在田字格怎么写
中间一行第一个字:
拓展资料:
《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按照许慎的解释,“中”的本义是内部,中心。这是字面上的意思。《说文解字》:“囗,wéi,回也。象回帀之形。凡囗之属皆从囗……” “囗”的本义是回环,就是圆圈。圆圈是什么?就是整个地球。这个“丨”(gǔn)字,表示“上下通。”
作为汉字,“中”字的真正含义是:地球本来只有一个统一的王国,这就是中国。“丨,上下通”表示中国人能够上通于“天”,下通于“地”,中通于“人”。这就是“王”。 “王”是帝王,是上天之子,就是天子,也就是“上帝”。因此,“中国”就是“上帝”所在的国度。(见网文《中国之所以叫‘中国“的理由》)
《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
中国是上帝之国,代表人间公平、正义、博爱和真理;中国道路,代表着人类未来前进的正确方向,世界大同。
2. 曾 在田字格怎么书写
一、曾字的田字格写法如下图所示:来
二、源汉字释义:
[ zēng ]
1、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祖父的父亲)。~孙(孙子的儿子)。
2、古又同“增”。
[ céng ]
1、副词。表示从bai前经历过:未~。~来过。
2、古又同“层”。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造字法:形声;上形下声
五、曾的部首:曰
六、相关词组:
曾经、未曾、几曾、何曾、不曾、曾孙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点、撇、竖、横折、竖、点、撇 、横、竖、横折、横、横、
二、词语释义:
1、曾经 [ céng jīng ]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他~说过这件事。这里~闹过水灾。上个月~热过几天。
2、未曾 [ wèi céng ]
没有(“曾经”du的否定):~同意。~前往。这是历史上~有过的奇迹。
3、几曾 [ jǐ céng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几时曾经:在他重病期zhi间,我~安睡过一夜?
4、何曾 [ hé céng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这些年来,他~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
5、不曾 [ bù céng ]
(“曾经”的否定):我还~去过广州。dao除此之外,~发现其他疑点。
3. “字”的田字格怎么写
“字”的田字格写法如下: 字:[ zì ] 基本解释 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
复 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制别 :草字。 3. 书法的作品 :字百画。
4. 字的音 :字正腔圆。 5.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
6. 合同,契约 :字据。 7. 旧时称女子出嫁 :待字闺中。
8. 生子,乳,爱 :字乳(生育)。 扩展资料:造字本义:动词,女子落户夫家,生养后代。
《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字,生育。字形采用“子、宀”会义,表示“子”在“宀”下,“子”也作声旁。
相关词汇: 1、生字[shēng zì] 不认识的字。 2、字画[zì huà] 书画:名人字画。
3、练字[liàn zì] 推敲诗文中的用度字遣词。 4、字体[zì tǐ] 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印刷的宋体、黑体。
5、文字[wén zì] 语言的书写符号。它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
扩大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对人类文明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4. 双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双字在田字格中写法如下:
双的笔顺: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捺。
双的基本含义:
1.属性词。两个(多为对称的,跟“单”相对):双翅。举双手赞成。男女双方。
2.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一双手。买双袜子。
3.属性词。偶数的(二、四、六、八等,跟“单”相对):双数。双号。
4.加倍的:双料。双份。
5.姓。
扩展资料:
双组词示例如下:
1、双键[shuāng jiàn]
化合物分子中两个原子间共有两个电子对的共价键。常用两条短线来表示。如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2、双亲[shuāng qīn]
指父亲和母亲:双亲健在。
3、双边[shuāng biān]
属性词。由两个方面参加的;特指由两个国家参加的:双边会谈。双边条约。双边贸易。
4、双料[shuāng liào]
属性词。制造物品用的材料比通常的同类物品加倍的,多用于比喻:双料冠军。
5、双生[shuāng shēng]
属性词。孪生的通称。
5. “大”字的笔顺在田字格怎么写
“大”字的笔顺是横、撇、捺,共3画。田字格写法如下:
大,多音字,读作dà、dài、tài,最早见于图形文字,其本义是容量、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年龄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的对象,与“小”相对,后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年辈较长”、“再”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
相关组词有很多,比如大洋、大齐、满大、襃大、大洲、五大、拿大、大搉、大搜、大寳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大,象形字。在图形文字里面,“大”是一个张开手脚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里面,已经瘦化了人头,瘦化了肢体,变为线条化。
在金文里面,又以肥笔(写得比较粗重圆大)大致上恢复了人的形象。到了秦代小篆阶段,字的形体便已讹变到只见人头、手和特长的两脚,不见人的躯体了。
至于汉隶时,又进一步把字体从线条化演变为笔画化,人的两手已变成一横,头颈和双脚已变为一撇一捺。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楷书“大”字。
六朝以前,没有“太”字,“大”即是“太”,古音也读“大”为“太”,如“大守”、“大上”、“大后”,亦即“太守”、“太上”、“太后”;六朝以后才另造“太”,把“大”和“太”两字的形、音、义区别开来。
“大”的本义,原是在数量、面积、容积等方面与“小”相对的概念,后来才引申出“范围程度深广”(如“大干一场”,“大鸣大放”)、“年辈较长”(如“老大”、“大爷)和“再”(如“大前天”)等意义;又作为敬词来使用(如“大作”、“大帅”)。
二、词语解析
1、大洋
1)拼音:dà yáng
2)释义: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
2、大齐
1)拼音:dà qí
2)释义:犹大同。
3、满大
1)拼音:mǎn dà
2)释义:自满自大。
4、襃大
1)拼音:bāo dà
2)释义:谓称扬而使之光大。
5、大洲
1)拼音:dà zhōu
2)释义:地球上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为大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满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襃大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洲
6. 对字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对字在田字格中的写法如下图:
读音:duì
部首:寸
笔画:5
繁体:对
五笔:CFY
释义:
1.回答:~答如流。
2.向着;朝着:枪口~准敌人。
3.对抗;敌对:~手。针锋相~。
4.对待。例 :~事不~人。
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神色不~。数目不~,还差一些。
6.把两个东西 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表。
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到一起。 ~榫。
8.投合;适合:俩人很~脾气。~心思。
9.成双的:~联。
10.搀入(多指液体):~ 水。
11.介词。1. 与“对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你的建议,他很重视。2. 对 待:小王~他有意见。3. 朝;向:~人民负责。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词语解释:
1.相对[xiāng duì]
互相朝着对方;面对面:~而坐。两山~。
2.对话[duì huà]
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多指小说或戏剧里的人物之间的):精彩的~。~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3.对子[duì zi]
对偶的词句:对~。
4.对齐[duì qí]
使两个以上事物配合或接触得整齐。
5.对比[duì bǐ]
(两种事物)相对比较:古今~。新旧~。
6.对于[duì yú]
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公共财产,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爱惜。大家~这个问题的意见是一致的。
7.对手[duì shǒu]
竞赛的对方:我们的~是支素负盛名的球队。
7. 中字在田字格怎么写
中字在田字格的写法如下:
中
拼 音 :zhōng zhòng
部 首: 丨
笔 画 :4
五 行 :火
基本释义:
[ zhōng ]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
2.指中国:~文。
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
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
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学。
6.不偏不倚:~庸。
7.中人:作~。
8.适于;合于:~用。
9.成;行;好:~不~?。
10.姓。
[ zhòng ]
1.正对上;恰好合上:~选。猜~了。
2.受到;遭受:~毒。~暑。
相关组词:
中间 中队 中心 空中 看中 中午 中原
扩展资料
1、中队
拼音:[zhōng duì]
解释:队伍编制,隶属于大队,下辖若干小队(分队)。
2、中心
拼音:[zhōng xīn]
解释:跟四周的距离相等的位置:在草地的~有一个八角亭子。
3、空中
拼音:[kōng zhōng]
解释:天空中:~飘着白云。
4、中彩
拼音:[zhòng cǎi]
解释:买彩票中奖。亦指押赌注获胜。
5、相中
拼音:[xiāng zhòng]
解释:看中:相得中。相不中。对象是他自己~的。
8. “走”字田字格怎么写
“走”字田字格写作:
走,念 zǒu:
〈动〉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走,趋也。——《说文》
来朝走马。——《诗·大雅·緜》
某将走见。——《仪礼·士相见礼》
险其走。——《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期贤》
在位者皆反走辟。——《大戴礼记·诸侯迁庙》
扁鹊望 桓侯而还走。——《韩非子·喻老》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海外北经》
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飞沙走砾。——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几欲先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比较容易成功)
逃跑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已而燕军攻 安平,城坏, 齐人走,争涂。——《史记·田单列传》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战国策·燕策一》
田荣即引兵归,逐其王假, 假亡走 楚。——《史记·项羽本纪》
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又如: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往。奔向某地
渔者走渊,木者走山。——《淮南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 咸阳。—— 唐· 杜牧《阿房宫赋》
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晁错《论贵粟疏》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
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走趋(奔往;前往)
泄漏
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又如: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走阳(精泄不止;遗精);走话(说话泄露秘密);走火入魔(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情,而方法又不正确,以致身心受到伤害)
丧失,失去
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又如:走油(旧法用桐油漆饰器物,油饰融褪,称为“走油”);走板(唱歌时不合节拍);走失(丧失;丢去);走泄(放泄,流失)
步行 。
如:走班(行走的序列);走差(服役奔走)
遵循;沿着 。
如:走群众路线;走水路
[亲友间] 拜访,访问 。
如:走娘家;走亲戚
旅游 。
如:走遍全国
[口]∶滚开,离开 。
如:走吧,你这号人物,在这一带是没有人要的
改变 。
如:走作(走样;出错);走了大褶儿(出了大错);走色(变色;褪色);走局,走味(失却原味);走相(走样)
〈名〉
泛指兽类
上无逸飞,下无遗走。——汉· 张衡《西京赋》
车轮
以车两走,轴间广大以圉。——《墨子》
仆人,有时含蔑称意
我议欲板筑,群走皆不怡。——《建德新墙》
又如:走吏(供奔走的小吏);走史(走使。指仆役);走胥(小吏);走脚(跑腿)
9. 李怎么写在田字格
李在田字格写法如下:
田字格是一种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包括四边框和横中线、竖中线。是小学初学写字规范。习字时需在田字格中逐渐将汉字写规范,能给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 lǐ ]
基本解释:
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 :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
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解释
1、李子[ lǐ zi ]
解释:李树。
李子,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别名嘉庆子、布霖、李子、玉皇李、山李子。其果实7~8月间成熟,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
2、行李[ xíng li ]
解释:出行所带的东西。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3、李桃[ lǐ táo ]
解释:樱桃的俗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婴桃》﹝释名﹞引 孟诜 曰:“此婴桃俗名李桃,又名柰桃。”
4、苏李[ sū lǐ ]
解释:苏李是唐朝文学苏味道和李峤的并称。
苏味道是初唐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人。九岁能诗文,少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苏味道李峤二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5、桃李[ táo lǐ ]
解释: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意思:放榜日,考上的人名声将传遍天下,而满城优秀的考生也将成为你礼部的贤才!)
10. 草字在田字格的写法
草字在田字格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53831的写法如下:
草:[ cǎo ]
部首:艹 笔画:9 五行:木 五笔:AJJ
基本解释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 :~料。柴~。稻~。
3. 粗糙,不细致 :~率(shuài)。~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4. 汉字的一种书体 :~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a.指汉字草书;b.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 :~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 :~野。~莽。~寇。~贼。
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 :~鸡。
拓展资料
1,依草附木[ yī cǎo fù mù ]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2,衰草[ shuāi cǎo ]
干枯的草
3,十步芳草[ shí bù fāng cǎo ]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4,寸草不留[ cùn cǎo bù liú ]
连小草也不留下。 比喻搞得精光,一无所剩。
5,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