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彝族的文章怎么写
彝族的火把节\x09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特色、习惯.比如:蒙古族的“白节”、藏族的“女儿节”、苗族的“开年节”等等.那我就个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火把节吧!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路南一带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在一次火把节之前的采访上,一个42岁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户都要喝杆杆酒,穷的村杀两三只鸡,富的村杀头牛.”他说,“最开心的还是跳达体舞,看赛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哟!”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烟花差多少,可以将整个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昼.这就是火把节的特色,几千甚至几万人在一起点燃火把这才是壮观的一幕.
早在火把节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类似于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户户举着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并且杀牛宰羊.
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选择配偶,展示才艺.所以有人称为“中国第二个七夕节”.
最后一天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彝语称之为“都沙”,意为“送火神”.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传统火把节里,彝族人民点燃火把,绕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巡游,以消灾避难,祈求幸福.
2. 彝族年的作文开头怎么写
我是,个彝族女孩,跟妈妈离开故乡——美姑,已经有三年了。
去年十一月的一天,我和妈妈回故乡过年。临走前,有的同学问我: “十一月怎么就过年?”我告诉他十一月过年是我们彝族的风俗习惯。
到达故乡那天,正是大年初一,天下着大雪,冷得很。大概是我多年没有回去的缘故吧,一到那里,大家都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要我和他们坐在地毯上,喝麦子酒。我刚了一口,就听见从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猪叫声。姨妈告诉我说这是在杀年猪。她话音刚落,又从远处传来了“呜……”的铜号声和锣鼓声。姨妈说晚上乡亲们要跳舞了。这响亮的锣鼓声使宁静的村寨沸腾起来。
傍晚雪停了,寒冷的月光笼罩着这个小小的村寨和附近的山峦。等到每家的晚餐准备好了,孩子们就开始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地去吃拜年饭。这样吃起来,不会胀破肚皮吗?不会的,大家只在每家尝一点,等把全村都拜完了, 肚子也饱了。
酒足饭饱后,人们都乘着酒兴来到大晒场上,燃起一大堆篝火。人们借着熊熊的火光唱歌、跳舞,还比赛斗牛。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跳起从小就喜爱的锅庄舞来。
正当我跳得起劲的时候,我冷不防被一位叔叔用绳子捆住,几个人上来托起我就往空中抛。我吓得心惊肉跳,想喊也喊不出,只吓得我闭着眼睛不敢往下看,他们一边抛,还一边喊着:“阿基亚:阿基亚……”一连抛了好几次,才把我放下来。姨妈一边扶着我,一边低声说: “这是在给你赶走身上的邪气,保你四季平安。”我揉着被捆得发痛的手臂,朝人们感激地笑了笑。
当月上中天的时候,大家又举着象征光明的火把四处奔走,互相拜年,互相祝福,祝福在新的一年里能万事如意。等每个人都向全村人拜完了,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家里。
过完了年,我和妈妈要动身回冕宁了。外婆拉着我的手说:“好不易来一趟,又急着要返,真舍不得哟。”我听了!心里一酸,眼泪就涌出来了。
现在,我回来已经快一年了。每当想起我们彝族过年的情景时,我就想起那可爱的故乡,更想念那些可爱的亲人们!
3. 彝族的作文
彝族的火把节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特色、习惯。比如:蒙古族的“白节”、藏族的“女儿节”、苗族的“开年节”等等。那我就个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火把节吧!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路南一带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在一次火把节之前的采访上,一个42岁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户都要喝杆杆酒,穷的村杀两三只鸡,富的村杀头牛。”他说,“最开心的还是跳达体舞,看赛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哟!”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烟花差多少,可以将整个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昼。这就是火把节的特色,几千甚至几万人在一起点燃火把这才是壮观的一幕。
早在火把节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类似于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户户举着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并且杀牛宰羊。
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选择配偶,展示才艺。所以有人称为“中国第二个七夕节”。
最后一天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彝语称之为“都沙”,意为“送火神”。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传统火把节里,彝族人民点燃火把,绕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巡游,以消灾避难,祈求幸福。
4. 彝族拜年的作文怎么写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
年前准备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 相传:有个孤儿很穷,几年都没有杀猪过年。过年前他做了一个梦,各家祖先回来过年,半路休息时,都兴高采烈地讲述着自家儿孙的年货可能比去年好,而他的母亲则愁眉苦脸。别人说完她才叹息道:“我儿子穷,今年也会空去空回。”儿子梦到这里醒了,他越想越难受,等到天亮,他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牛杀来过了年。据说,送年(祭送祖先)后,各家祖先们又在回去的路上休息互相等候,别人的祖先惊奇地看到他母亲赶着一头牛走来,都惊喜地问他母亲赐儿子家什么,他母亲说:“今年我太高兴了,赐予儿子家人丁发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第二年,他家生了个儿子,荞麦多得无处装,牛羊一大群。因此,凉山彝族对过年猪及供品非常讲究和重视。除肥大的年猪外,还要准备充足的大米、荞面、燕麦面,以及磨好豆腐,酿好竿竿酒。 砍柴火、割蕨基草是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过年前一两个月,各家都上山砍柴火晒在山上,晒干后背回院内堆放好备用。而割蕨基草要在过年前头几天里选择一个吉日上山割,放在院内,忌讳牲畜踩踏。 搞好过年的卫生。过年前一天,妇女和姑娘们就开始清洗衣服、炊具,打扫室内外的卫生。衣物和炊具一般要背到河边去洗刷。这一天,到处可见到家庭主妇和姑娘们在河边搓衣、洗碗,热闹非凡。
5. 彝族过年的作文六百字怎么写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关于彝族年始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凉山彝族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
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全家团聚,或杀猪、杀鸡,庆贺当年人丁兴旺,来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库斯
意为新年,主要内容是祭祖,早晨鸡叫以后,全村就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依次序宰杀。用年猪的胆、胰、尿包占卜主人家的吉凶,以猪胆饱满、色泽好,胰平展,无缺陷,尿包丰满为吉祥,预示来年人畜兴旺,家人安康,粮食丰收。同时分“舍富”、“舍民”两餐进餐,“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取猪肾、肝、舌、胰与荞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舍民”是全家人集体餐。吃完“舍民”后,男子们要将猪肉切成条块,妇女们则要灌制好香肠,并当天要将鲜肉和香肠挂在火塘上烤烤,同时以展示主人家的年猪肥,人吉祥,并且显示出主人的富裕。
朵博
意为月首(即一个月的头一天),早晨鸡叫主人就要起床做心肺三鲜汤,既将心肺捣烂,放在锅里将油熬出来后,放入水加豆芽、干(鲜)笋等,做成三鲜汤。早晨起床全家人就要享受这顿三鲜汤的美味。上午由妇女们组织全村孩子祭果树,既“社日”仪式。每个儿童要带猪前蹄一只及意节粑(细玉米粑)等,选一棵长势丰茂的果树,由一孩子上树伴树神,众孩子在一妇女的带领下祈求树神要多结果子,让孩子们分享,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等,然后将孩子们带来的肉食切成小片放在树丫上或树皮之中。社日结束后是拜年,彝族年的拜年场面壮观热闹,一般数十人一组,从整个寨子挨家挨户拜年,拜年时主人家端上泡水酒,让大家喝,同时,拜年队伍还要为主人唱贺新年歌,年轻人跳舞、摔跤、跳锅庄等。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起快乐到通宵达旦。
阿普机
意为送走祖灵,下午要煮猪肠青菜吃,由妇女们拜年,男子们在家接待拜年队伍。3天的年过完以后,彝族人就要背上大块的猪肉膀子(一般分成三、五、七块),酒、糖、千层饼、炒面、鸡蛋等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整个10月份彝族人都沉浸在年节的快乐之中。
6. 彝族趣事500字作文写的是什么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7. 彝族拜年的作文怎么写
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各地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致,均在冬至前收粮入库后的阳历11月,各村寨择日过年。
另外,云南、贵州、广西彝族地区有些地方过去都过彝族年,汉文方志都有记载,但是在清朝时期吴三桂和鄂尔泰统治的改土归流的情况下改夷归汉已经不过彝族年了。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凉山彝族人民的意愿和要求,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每年阳历11月20日为彝族年,法定放假3天,使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欢度彝族年。
凉山彝族年,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 年前准备 择定吉日、准备年货、节日柴草准备和搞好房内外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过年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毕摩择定。具体选定哪天,要根据彝历计算,除属猪、龙、牛、鸡、蛇等的那些天不宜过年外,属猴、虎的日子最佳,属狗、鼠等日也是过年的“吉日”。
准备年货。凉山彝族过年,对过年猪特别讲究,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
过年猪不能选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和独生猪,并且过完年就立即选定下一年的过年猪。凉山彝族年猪的喂养大多同牛羊一起赶上山去放,放养的时间也较长。
若喂养的过年猪肥大,不仅得到众人赞扬,而且可保祖先“过”个好年,祖先便保佑儿孙幸福。 相传:有个孤儿很穷,几年都没有杀猪过年。
过年前他做了一个梦,各家祖先回来过年,半路休息时,都兴高采烈地讲述着自家儿孙的年货可能比去年好,而他的母亲则愁眉苦脸。别人说完她才叹息道:“我儿子穷,今年也会空去空回。”
儿子梦到这里醒了,他越想越难受,等到天亮,他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牛杀来过了年。据说,送年(祭送祖先)后,各家祖先们又在回去的路上休息互相等候,别人的祖先惊奇地看到他母亲赶着一头牛走来,都惊喜地问他母亲赐儿子家什么,他母亲说:“今年我太高兴了,赐予儿子家人丁发展,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第二年,他家生了个儿子,荞麦多得无处装,牛羊一大群。因此,凉山彝族对过年猪及供品非常讲究和重视。
除肥大的年猪外,还要准备充足的大米、荞面、燕麦面,以及磨好豆腐,酿好竿竿酒。 砍柴火、割蕨基草是家家户户都要准备的。
过年前一两个月,各家都上山砍柴火晒在山上,晒干后背回院内堆放好备用。而割蕨基草要在过年前头几天里选择一个吉日上山割,放在院内,忌讳牲畜踩踏。
搞好过年的卫生。过年前一天,妇女和姑娘们就开始清洗衣服、炊具,打扫室内外的卫生。
衣物和炊具一般要背到河边去洗刷。这一天,到处可见到家庭主妇和姑娘们在河边搓衣、洗碗,热闹非凡。
8. 一篇写关于母亲的彝族作文
感恩母爱世界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莫过于母爱。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妈妈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妈妈的关爱中,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我。
记得有一次,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我生病了,一整夜又是发烧,又是拉肚子。妈妈非常着急,她一会儿帮我量体温,一会儿帮我拿药。
第二天早晨,我睁开眼睛看到的是她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一脸疲惫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一夜没合眼了。
可她仍然面带微笑地对我说:“可好点了?”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里酸溜溜的。妈妈同时还是我的“铁杆”支持者。
每当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妈妈总是在远处高高地竖起大拇指,为我祝福;每当我失败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励我继续努力。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07年参加全省古筝大赛的时候,我们一起去的三个好朋友,她们的成绩都比我好。
当我得知比赛结果时,心里难受极了,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妈妈轻轻地擦干了我的眼泪,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我们有勇气参加了,而且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回家后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下次再和她们比一比,好不好?”妈妈的爱数不胜数,妈妈的爱无处不存、无时不有。
妈妈的爱就像一片花的海洋,我仿佛就是置于其中的一只小蜜蜂,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这花的海洋里,尽情地采集着各式各样的花粉。我也要像小蜜蜂一样,献给妈妈无数的甜蜜,献给妈妈无数的微笑。
( 玮宁文学 )--600字第2篇:母爱无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小时候妈妈就让我牢记这首诗——《游子吟》,他其实就是想让我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母爱是伟大的。
一次妈妈给我做我最爱吃的炸薯条,我被那诱人的香味吸引来,看着妈妈做饭,我高兴得跳起来,但就在这一瞬间,妈妈紧张的低了一下头,,我凑过去一看,发现妈妈的手被油烫了一个包,我很心疼,便不断的说:“没事吧,没事吧。”可妈妈却很平常,他微笑着说:“没事。”
然后走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冲一冲就又去做饭了,我看到那个包破了,流了很多血,我很心疼妈妈,仿佛我的手上也被烫了一个又大又红的包。我心想:真不知道妈妈被烫了那么大的包怎么还那么坚强。
我的妈妈不但那么坚强,还十分的关爱我,我的妈妈实在是太好了。( 玮宁文学 )那时,我生了病,是严重感冒,我穿着棉衣,盖着被,躺在床上,还放了一个暖腰宝在身上,可是我还是像在南极的水里一样冷,妈妈在厨房给我做姜汤,我面黄肌瘦,仿佛要死了一样,还恶心想吐。
这时,我看到妈妈还给我做了一碗粥,粥里放了妈妈珍藏已久的莲子,妈妈拿汤和粥走过来,我看到妈妈焦急的样子,我更加难受了,只见妈妈用勺子盛了一些汤,耐心地喂我,妈妈还轻声地安慰我,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寒冷马上减轻了一大半,妈妈陪着我,我渐渐睡着了,我在梦中想着妈妈经常教我的诗——《游子吟》。这就是母爱,伟大的母爱,《游子吟》这首诗我会牢记在心里,我坚信妈妈的爱比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妈妈的爱加起来还要多上无数倍,这就是照顾、保护我的天使——妈妈。
--600字第3篇:珍惜母爱我看了一幅漫画,漫画里讲了一个故事:一天,一位猎人来到一条小溪旁打猎,发现一只母熊,猎人十分高兴,向母熊开了一枪,打中了要害,必死无疑。可是母熊却一动不动,手里紧紧抱着一块大石头。
猎人觉得很奇怪,走近一看,母熊的却死了,再看石头下面,有三只小熊正在戏水玩耍,根本不只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猎人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熊抱着石头一动不动,就为了石头不要砸到正在戏水的三只幼仔。
猎人这时把枪砸碎,决定以后再也不打猎了。因为他知道,动物跟自己一样,都有生命,他们的母亲死了,就像我们的母亲死了一样,都十分痛苦。
是啊!母爱是那么伟大,又一句歌词说得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等长大之后你也报答不完。记得有这样一部电影,题目我已经忘了,但里面的一个场景,却使我至今难忘。
影片说的是一个村子里,村长的妻子生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孩子,村子里的人都十分高兴。可是,当人们正高兴的时候,一群豹子闯进村来,要吃那小孩。
村长见了,连忙让妻子带着小孩快逃,自己奋不顾身地跟豹挑战。妻子逃呀逃呀,最后逃到了座山的顶峰,眼看豹子们要追上来了,她把孩子们抱得紧紧地,毫不犹豫得跳下茫茫大海,她在茫茫大海里游呀游呀,用尽力气,决心把孩子送到岸。
最后,孩子得救了,她却失去宝贵的生命。可见,她多么爱她孩子啊!母爱是伟大的,有母亲的人是幸福的,但从小死去母亲的人,他们的幼小心灵。
从小便注定是苦楚的。我认为,我们应该珍惜这宝贵的东西——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