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字的草书怎么写
微字的草书:
1. 博洋草书:
2. 于右任标准草书:
3. 钢笔草书:
知识点延伸: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2. 微字的笔顺怎么写
“微”字的笔顺是:撇、撇、竖、竖、竖折、竖、横、撇、横折提、撇、横、撇、捺
“微”字的读音:[wēi]
部首:
彳
组词:
微小[wēi xiǎo]
微笑[wēi xiào]
微型[wēi xíng]
微观[wēi guān]
卑微[bēi wēi]
造句:
1、远远望去只有一盏微小的灯光。
2、她的微笑十分迷人。
3、这是一台微型摄像机。
4、微观世界也有很美丽的风景。
5、你其实可以不用卑微的活在她的光环之下。
3. 薇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薇」字繁体写法如左图
基本字义
● 薇
wēi ㄨㄟˉ
1. 〔紫~〕a.落叶小乔木。开紫红色或白色花,结球形蒴果。供观赏;b.这种植物的花。均通称“满堂红”。
2.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中有种子五六粒,可食。嫩茎和叶可做蔬菜。通称“巢菜”、“大巢菜”、“野豌豆”。
详细字义
◎ 薇 wēi
〈名〉
(1) 草名,又名“大巢菜” [bush vetch,hedge vetch]。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Vicia sepium ),花紫红色,结寸许长扁荚,中有种子五六粒,可吃。又名“野豌豆”
采薇而食之。——《史记·伯夷传》
采薇而食者。——明· 顾炎武《复庵记》
知君秉性甘薇蕨,暇日相思还杖藜。——方文《访姚若侯山中不值留此》
(2) 又如:薇藿(薇,菜名,又名野豌豆;藿为豆叶。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3) 指蔷薇 [rose]
碧脑浮冰,红薇染露。——宋· 周密《天香》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正韵》无非切,音微。《玉篇》菜也。《说文》似藿菜之微者也。《诗·召南》言采其薇。《仪礼·公食大夫礼》鉶芼:牛藿、羊苦、豕薇皆有滑。
又白薇,药名。
又蘼芜,一名薇芜。《张衡·南都赋》薇芜荪苌。
又花名。《拾遗记》元熙元年,诏民闲园囿皆植紫薇,以为压胜。《唐书·百官志》中书知制浩,开元号紫薇省。
又蔷薇,见蔷字注。
又《唐韵》武悲切,音眉。《尔雅·释草》薇垂水。《注》生於水边。
又薇衔,药名。《集韵》或作。
『说文解字』
【卷一】【艹部】薇
菜也。似藿。从艹微声。,籀文薇省。无非切
『说文解字注』
(薇) 菜也。见毛传。佀藿。谓似豆叶也。陆玑诗疏曰。薇、山菜也。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项安世曰。薇、今之野豌豆也。蜀人谓之大巢菜。按今四川人掐豌豆媆梢食之。谓之豌豆顚顚。古之采於山者、野生者也。释艹云垂水。薇之俗名耳。不当以生於水边释之。从艹。微声。无非切。十五部。
4. 微字怎么读
“微”字读音为:“wēi”。释义为:细小、衰落、精妙、隐匿等意思。组词有:微风、微笑、细微、微弱、稍微等。
微(wēi),部首:彳,多作形容词,亦可作名词、副词、动词。有细小、衰落、精妙、隐匿等意思。具体释义如下:
一、动词
1、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同本义
微,隐行也。--东汉·许慎《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4、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
5、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6、无,没有
7、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二、形容词
1、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苏轼《石钟山记》
2、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刘开《问说》
3、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6、精妙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名词
1、古单位名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2、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3、古诸侯国名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史记》
4、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微、…人。--《书·牧誓》
5、山菜,也叫野豌豆苗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