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散文的概述怎么写
散文总体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写法
散文怎么写
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处理这些景物时,常常有多种处理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应地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现归纳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1、优选
景物各异,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选取何种景物应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
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笔墨写路上、塘边的树,但有名称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杨树和杨柳,而有的却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其氛围是静谧清幽,因此选取属阴柔美类的植物杨和柳,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于作者追求的是清、静、悲凉的特定情调,所以作者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调为主。由此可见作者的苦心。
2、组合
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如《故乡的榕树》第4自然段,以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组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的文章以单调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动,如《风景谈》中的“石洞雨景”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谈心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也使大自然顿时生色。其实,古诗词中更多此类名句。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六个典型意象勾画出乡村东方破晓时分的意境,把“早行”写的极生动逼真,真可谓诗中有画。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个名词点染出萧瑟苍凉凄怆的氛围,漂泊在他乡异地的游子形单影只、孤单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以上诗句不用动词,全用名词组合。
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分类 散文是一个“种”文体,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可以把散文分成不同类型。根据目前散文的创作情况,我们以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将散文分成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
2. 如何写综述文章
一、综述的定义综述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科学文体。
它的名称除“综述”外,还有“评述”、“述评”、“动态”、“进展”、“总览”和“概述”等。目前,关于综述定义的表述较多,尚无统一的标准,较常见的表述是:综述(Review,Survey或Comment),即综合叙述的简称,它是在利用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一种三次文献。
另一种表述是:就某一学科(专业、专题)在一定时间内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情报,进行综合的客观叙述和评论所编写成的文章就是综述。综述不同于原著论文,因为它不是具体的某个科研课题成果的报告;也不是论文摘要的汇编和索引,因为它并非简单的罗列一批文献,而是将许多有关联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并加以评论的高层次文献。
二、综述的结构与撰写一综述的结构综述作为一种科学文体,从“文以载道,非文则道将不传”的角度讲,有它独特的结构形式。一般而言,综述由题目、概述、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
1.题目综述的题目是对综述内容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对综述全文起到揭示宗旨、规定范围、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题目里应出现反映文章学科(专业、专题)属性、时间及地区范围的主题词,并用上综述问题的标志语。
综述题目应力求简洁、新颖、醒目,字数应控制在20字以内。2.概述综述的概述部分主要是起到“破题”作用,交待该篇综述的缘起及学术意义,点明题目中有关概念用语的准确含义,叙述综述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使读者在读完概述后,对综述的主要内容有概貌性的了解,并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概述既要开宗明义,又需短小精练,字数宜控制在200-300字之间。
3.正文综述的正文是全篇的主体部分,包含全文的核心基础内容。应按论点和论据组织原始文献材料,并穿针引线地加以叙述。
为突出主题思想,既要注意结构的逻辑性,又要注意文字词句的可读性。正文篇幅较长,一般应在大标题下分列小标题,不断深入;每段开头以论点引路,以论点带论据方式进行叙述;引用资料应以使用公开出版发行的原始文献为原则,并尽可能引用近年出版的文献,引用中要做到全面合理,如实反映原始文献的观点及材料。
正文的字数视其反映的内容而有较大的弹性,一般的应控制在5000字以内,在能说明问题的基础上,正文篇幅宜短不宜长。4.总结综述的总结部分是作者归纳全文后得出的结论,说明哪些是肯定的,哪些是否定的,哪些是未定的。
作者可以表明自己的学术倾向,可以做出预测,可以提出建议,可以作简短的讨论和评价。这部分的文字篇幅亦需简明扼要,言中则止,不必长篇阔论。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末所附参考文献较多],是综述文体的特征之一。
在综述文末开列引用文献的目录有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它是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需要,标明引文出处表示尊重被征引者的劳动成果;其次,它能说明综述的言之有据,反映综述的可信程度;第三,它为读者提供据此查检研究的线索。标注参考文献要实事求是,切忌张冠李戴,同时要严格按照科学写作中关于著录格式、著录内容的要求逐项书写。
二综述的撰写综述的撰写建立在作者占有大量的有关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但是占有资料不等于综述,胡乱罗列资料也不是综述,只有正确使用资料,进行严谨的叙述,才能产生综述。
撰写综述要经过确定题目,拟定提纲、编撰文章、编列参考文献四个步骤的工作。1.确定题目确定综述题目是写好综述的前提。
要善于从专业学习过程及阅读整理原始文献资料过程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纵观近年综述的命题通常是从“新”、“热”、“争”等处着眼发现题材和命题的。
“新”是指专业(学科、专题)科技的新动态、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主要与成就有关;“热”是指科学研究中就某种问题研究形成高潮的热点问题;“争”指科学探讨时存在意见分歧的争议问题。从这三方面容易看到一批原始文献,同时从上述三方面着眼综述,文章才可能吸引读者。
初步确定题材后,还应反复研究分析原始文献,从中选择最有用的资料,恰如其分的拟定题目。题目大,内容不足,势必造成头重脚轻的毛病;反过来,题目小,内容多,也同样要犯名实不相符的毛病。
确定题目,除了客观题材之外,还要结合作者主观情况进行权衡。对于初写综述者,选题时一定不要好高骛远,去选那些大题和难题。
选题必须实事求是,以免题目虽好,但因材料不足,或因能力有限,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空耗时间与精力。2.拟定提纲提纲是文章的框架。
写综述前,应根据题目分类梳理原始文献,列出提纲。提纲写具体一些,包括大标题,小标题以及小标题下准备引用哪些文献,总结中主要谈什么问题等。
可以说,拟提纲是打腹稿的阶段,是用文字将头脑中的文章轮廓描述下来。拟出提纲之后还应不断修订,反复推敲,做到大标题统辖于题目并有序的,小标题支撑大标题并反映了引用资料的精神,引用文献的排列要合乎逻辑。
列出了逻辑合理,纲目清晰的提纲,综述文章也就呼之欲出了。3.编辑综述文字按提纲规范,将综述内容丰富起来并付诸于笔端。
先一气呵成。
3. 怎么概括文章中心
如何概括文章中心做记叙文阅读,首先要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述的材料作出分析、筛选,理清文章(或文段)记叙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何在。
在此基础上,提取有关信息,准确回答问题概括文章的中心。具体做法是: 1.从结构入手:①分析文章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有的题目就已经明确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②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开篇点题”与“卒章显志”是写文章常用的手法。
抓住带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另外文章结尾处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归纳中心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③把握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如: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2.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
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如果我们找出文中全部的议论抒情句,也就理清了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来了。
3.从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入手: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
一般地说。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
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详写的部分发现并归纳文章的中心。实战演练阅读导引:“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文章开篇琼瑶就向我们展示了她深厚的文笔底韵,亦真亦幻的语言,流露出作者对山的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那山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风光,每个时刻的丝毫变化都让她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幅静物写生画,这里有风声,有飞瀑,有鸟鸣,一声声汇成了“山的呼唤”,结尾点题,照应开头,表达中心,余味无穷。山的呼唤琼 瑶(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
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
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
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
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
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
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
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
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
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
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
4. 如何概括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参考资料:/read/dushu/zhd7.htm
1.从结构入手:
①分析文章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有的题目就已经明确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②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开篇点题”与“卒章显志”是写文章常用的手法。抓住带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另外文章结尾处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归纳中心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③把握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如: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2.从表达方式入手:
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如果我们找出文中全部的议论抒情句,也就理清了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明白地显示出来了。
3.从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入手:
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详略安排总是服从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的。一般地说。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所以,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分析作者详写的部分发现并归纳文章的中心。
5. 论文的作者简介怎么写
一、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 职称, 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 “作者简介:”或 “[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例:إ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 ),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博士 ,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ؤ
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 “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或“。”结束。ؤ
三、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用 “Biography:”(单一作者)或“Biographies:”(多作者)作为标识。
6. 读者文摘文章概述200字10篇
摘抄:瞳 孔
●屠 岸 幼小的时候,我爱看母亲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孩子的脸,那就是我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爱看爱人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青年的脸,那就是我自己。 母亲瞳孔里的孩子常常笑,笑得那么傻气。爱人瞳孔里的青年也常常笑,笑得那么傻气。 如今,我想再看母亲的瞳孔,母亲已经不在了。如今,我想再看爱人的瞳孔,妻子已经衰老了。我努力睁眼去看妻子的瞳孔,却看不见任何人的面孔,因为我的眼睛已经昏花了。有一个声音说,何必睁眼呢?把眼睛闭上吧。 我闭上眼睛。 顿时,我看见了母亲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孩子的笑脸,那就是我自己。 顿时,我看见了爱人的瞳孔,那瞳孔里有一个青年的笑脸,那就是我自己。 我看见母亲的瞳孔对我笑,笑得那么慈祥。我看见爱人的瞳孔对我笑,笑得那么美丽。 于是,我也笑了,笑得那么傻气。
7. 选一篇文章概述它的内容和摘抄其中一段及感悟
天真纯朴的心(席慕容)
快下课的时候,我要学生再看一次亨利·卢梭的那一张画,那张在星光下的狮子和波希米亚女郎。
我问他们有什么感想?一个女孩子站起来回答我:
"老师,我觉得他是在告诉我们,不管这世界规定的法则是什么,象他画里这样温和平静的境界应该是可能会发生、可能会存在的。"
我微笑地面对着这个刚刚满了二十岁的女孩,心里觉得有许多的话想说出来。
她说得不错,在星光下沉睡的波西米亚女郎与狮子的邂逅似乎是不可能的,是要被所有自认有知识有理智的人嗤之以鼻的梦境。
可是,也有人能了解并且相信卢梭的世界,相信在那样的一个夜晚。在沙漠里,可以有那样的一场相遇。
在星光与月光之下,狮子轻唤着身穿彩衣的流浪者,充满了好奇和关怀。宇宙间生物之中的关系除了为生存的厮杀之外,也可能并且可以发展到这样一种温和美丽的境界的。
艺术家在创作这样一张艺术品的时候,所怀抱的是怎样清朗柔美的心思啊!
奇怪的是:我们今天大家都能欣赏的在他画中所独具的美,却使艺术家在他自己的那个时代里受尽众人的奚落。大家都嘲笑他、戏弄他、甚至一起画画的友伴们也从来没有真心看待过他。
而卢梭却没有因此改变了他对自己的信心和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在他的作品里,总满含着一种天真纯朴的特质,使人在看了他的画以后心里觉得温暖和踏实。
"天真纯朴"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吧?不然,那样好,那样感动人的作品该怎样来解释呢?
前年夏天,当我在纽约现代美术馆里与"它"相对的时侯,八、九十年的时光已经静静地流过去了,可是,在画面上,卢梭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个世界却依然鲜活美丽。原来,如果你真的肯把生命放进去,所有的色彩和线条都会诚挚地帮你记录下来。
原来,如果你真的肯把生命放进去,这个世界也绝不会亏待你。
内容简介:这篇文章写了给学生看卢梭画的经历,从而引发对卢梭艺术生命的感慨,表现了对天真纯朴心灵的追求。
好词:温和 平静 嗤之以鼻 厮杀 晴朗 柔美 奚落 温暖 踏实 诚挚 天真纯朴
好句:
1她说得不错,在星光下沉睡的波西米亚女郎与狮子的邂逅似乎是不可能的,是要被所有自认有知识有理智的人嗤之以鼻的梦境。
2前年夏天,当我在纽约现代美术馆里与“它”相对的时侯,八、九十年的时光已经静静地流过去了,可是,在画面上,卢梭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个世界却依然鲜活美丽。原来,如果你真的肯把生命放进去,所有的色彩和线条都会诚挚地帮你记录下来。
3原来,如果你真的肯把生命放进去,这个世界也绝不会亏待你
赏析段落:可是,也有人能了解并且相信卢梭的世界,相信在那样的一个夜晚。在沙漠里,可以有那样的一场相遇。
在星光与月光之下,狮子轻唤着身穿彩衣的流浪者,充满了好奇和关怀。宇宙间生物之中的关系除了为生存的厮杀之外,也可能并且可以发展到这样一种温和美丽的境界的。
赏析:这段话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卢梭画面的美好想象,表现了对卢梭天真纯朴的心的赞美,展现了作者赤子般的纯洁心灵。
感悟:想起梵高,想起他热烈的向日葵和他潦倒的人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天真纯朴的心,即使世界一时无法正确对待你,但最终,你一定会受到最真诚的对待。
有一颗天真纯朴的心,像画家一样,像作家一样,像音乐家一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纯粹而热烈,才无愧于这人世走一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