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最长的一篇金文有多少字
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长的金文是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铭文,全篇共497字。
金文是流行于殷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周以前把铜也称作“金”,所以铜器上 的铭文就叫做“金文”,又因为当时这类青铜器以钟鼎为主,而且上面的字数最多,所以又 叫作“钟鼎文”。 由于载体的限制,金文篇幅一般较短。
金文与甲骨文文笔细、多直笔、转折处为方形等特点不同,金文笔道较粗,多弯笔和 团块。金文根据年代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殷商金文、西周金文、东周金文和秦汉金文等。
商代时期,金文最长的不足50字,记叙内容简单。 到了西周时期,金文作为商代金文 的进一步发展,在简短铭文仍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许多长篇铭文,记录重大史事,成为 了解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
西周早期的金文字体多豪放;到西周中期则转趋规整,格式也 逐渐固定下来;中晚期的册命金文,其内容大多叙述周王对臣下命赐之礼,与当时职官制 度极有关系,从中还可看出那时的等级区分;西周晚期的金文内容多反映战争及社会动乱 等历史重大事件。 因此,这些金文的翻译研究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春秋时期周王朝东迁后,金文逐渐减少,诸侯国的金文开始大量出现。这个时期,大、小诸侯国都有金文,而且金文的地方性不断增强。
战国中晚期金文的作用转为“物勒工名” (指器物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其质量),此类金文对于研究当时 官职制度、地理变迁、度量衡制等有很大价值。 秦代最具特色的金文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和秦二世胡亥的诏书,称为“两诏”。
汉代金文继承了秦代金文的风格,但格式上更为规整和统一,考古发现的汉代金文的数量 也较多,对研究汉代社会制度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金文的使用开始于商代的早期,至秦汉约有1000多年,作为特殊的文字形式,对于研 究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文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研究先秦历史较为珍贵的 历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