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骨文的明字怎么写
甲骨文的明字:字源演变:明字篆隶楷行草书欣赏:篆隶楷行草明 míng〈形〉会意。
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 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
本义:明亮,清晰明亮。与“昏暗”相对。
朙,照也。——《说文》1. 亮,与“暗”相对:~亮。
~媚。~净。
~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灭。
~眸。~艳。
~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白。~显。
~晰。~了。
~确。~朗。
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
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
~讲。~处。
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
眼~手快。6. 睿智:英~。
贤~。~君。
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
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常用词组明白 明白 明白人 明摆着 明辨是非 明察 明察秋毫 明澈 明处 明窗净几 明达 明珰 明道 明德 明灯 明断 明矾 明告 明沟 明光瓦亮 明晃晃 明火执仗 明鉴。
2. 小篆“龙”怎么写
小篆中,“龙”字左旁是龙口与头角讹变,右旁原为龙身翻转上腾的样子,并定型化。如下图所示。
龙,拼音是lóng,最早见于甲骨文。龙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后用以代指皇帝或比喻非凡的人物。
它的部首是龙部,笔顺是横、撇、竖弯钩、撇、点,共5画。相关组词有龙皮、龙頟、龙邛、龙袱、勾龙、龙孽、龙甲、黄龙、旱龙、龙学、龙潜、龙鹏、龙夔、卧龙、龙天、龙襄、龙官等。
扩展资料:
词语解析:
一、龙皮
1、拼音:lóng pí
2、释义:传说夏日浸水则寒气生的一种宝物。 .龙的皮。喻皱裂如龙鳞的树干。
二、龙頟
1、拼音:lóng é
2、释义:山东省齐河县境域旧称,又名龙雒。
三、龙邛
1、拼音:lóng qióng
2、释义:指水波互相撞击之貌。
四、龙袱
1、拼音:lóng fú
2、释义:指宫中所用绣龙的包袱。
五、勾龙
1、拼音:gōu lóng
2、释义:社神名,在古史传说中为“共工”之子“后土”的别称,乃是炎帝之后,为华夏族。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龙
搜狗百科-龙皮
搜狗百科-龙頟
搜狗百科-龙邛
搜狗百科-龙袱
搜狗百科-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