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 【与】【yǔ】〈动〉(1) (会意。
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
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与,赐也,通作“与”。
——《正字通》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3) 又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孰能相与无相与。
——《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
按,犹交也。(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7) 奖赏 [reward]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
——《商君书》(8) 又如:与奖;与津贴(9) 帮助;援助 [help]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
注:“犹助也。”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 汉· 桓宽《盐铁论》(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11) 随从;随着 [follow]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国语》(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14) 等候,等待 [wait]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15) 如:岁不我与(16) 允许 [permit]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17) 又如:与告(准假)(18) 交付,偿还 [pay]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19) 又如:与利息(20) 亲近 [be friend with]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管子》◎ 【与】【yǔ】〈名〉(1) 党与;朋党 [clique]与,党与也。从舁从与。
与声。——《说文》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
——《史记》群臣连与成朋。——《汉书》(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
——《荀子》(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4) 类;同类 [kind]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与】【yǔ】〈介〉(1) 跟;和;及 [with;to]与臣而将四矣。
——《战国策·魏策》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与城为殉。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3) 为,替 [for]。
如:与我想想(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5) 对于;于 [to]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与】【yǔ】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与】【yǔ】〈助〉(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
吗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与】【yù】〈动〉(1) 参与 [take part in]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礼运·大同》怀嬴与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与师。
(与师,参军作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隶的拼音怎么读
隶 lì dài 繁体字: 隶 隶 隶 lì
基本字义
1. 附属,属于:~属。配~(从属)。直~中央。
2. 封建时代的衙役:~卒。皂~。徒~。
3. 旧社会中地位低被奴役的人:奴~。~仆。
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汉~。
详细字义
〈动〉
1. (隶:又樆尾会意。本义:逮、捕、追及)
2. 同本义 [catch;capture]
隶,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说文》
3. 跟从;附属 [be subordinate to]
隶而从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不隶于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隶事(以故事相互隶属)
5. 通“离”。流离 [live the life of a refugee]
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汉书·叙传·王命论》
6. 通“肄”
7. 检查 [examine;review;inspect]
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史记·酷吏列传》
8. 练习 [practise]
廼令群臣习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名〉
1. 中囯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slave;person in servitude]
舆臣隶,隶臣僚。——《左传》
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甿隶之人。——汉· 贾谊《过秦论》
欲效野夫贱隶。——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舆隶。
2. 又如: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罚为官奴而从事劳役的人);隶仆(仆役);隶户(被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隶农(农奴,佃户,代耕农)
3. 特指衙役 [yamen runner]。如:皂隶
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即隶书(秦书八体之一。又名“八分体”。相传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简变化而成)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如:隶绝(善于写隶书的高手);隶习(练习,演习);隶篆(隶书与小篆)
常用词组
1. 隶书 lìshū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一种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隶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2. 隶属 lìshǔ
[be subordinate to;b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r command of] 受统辖;从属
直辖市是直接隶属**的市
3. 隶卒 lìzú
[yamen runner] 衙门里的差役或衙役 隶 dài
基本字义
1. 古同“逮”,捕获。
繁体字:隶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