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命体征的英文缩写和正常值
1、体温(T)正常值:36.0~37.0℃。腋测法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2、脉搏(P)正常值:60~100次/分。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3、呼吸(R)正常值:16~20次/分。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常为44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4、血压(BP)正常值:90~140/60~90mmHg。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上称为四大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
扩展资料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半分钟的脉搏数,再乘以2即得1分钟脉搏次数。
两种呼吸方式人正常呼吸有两种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也可见于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也可见于胸膜炎患者。
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称高血压。如出现高血压,但其他脏器无症状,属原发性高血压病;如由肾血管疾病、肾炎、肾上腺皮质肿瘤、颅内压增高、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高钠血症、饮酒、吸烟等引起的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生命体征
2. 生命体征如何评价皮肤
一、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一般要求: ①页面清洁,字体工整,表述准确,语句通顺,重点突出,涂改符合要求,无错别字,签全名。
②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完整、使用医学术语,体现专科特点,符合护理常规要求。 ③危重病人要准确记录每一单位时间内的病情动态变化,时间具体到分钟,记录内容包括:病人主诉、症状、体征、处治措施和效果,以及特殊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
④护理级别书写次数要求记录一级护理病人1~2记录一次二级护理病人3~4记录一次三级护理病人5~6录一次如遇病情变化或有特殊检查治疗,饮食种类改变随时记注意:评估时相应时间栏内应记录生命体征 ⑤首次护理记录应与当班完成,出院时有小结 。 2、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新入院病人应记录:时间、生命体征、入科方式、主诉、症状、体征主要病情等,主要治疗原则、处置情况、护理级别、饮食。
3、危重病人要准确记录每一单位时间内的病情动态变化,时间具体到分钟,记录内容包括:病人主诉、症状、体征、处治措施和效果,以及特殊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 4、另外:特殊检查(与疾病诊断有直接帮助的)要记录,例如,病理结果示**,胃镜示**,彩超示**,CT示**。
5、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原则上是有护理措施就得有效果评价。护理措施就是护士按照护理常规要求,为病人采取的有助于减轻病人痛苦,帮助疾病恢复的一种有效的措施。
例如:定时翻身,按摩受压皮肤,预防褥疮发生。半坐卧位有利于口腔、颈、胸、腹部手术;心、肺疾患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后,呼吸衰竭、气胸;头高位有利于脑出血恢复期,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一般病人)15~30°。
平卧位,适用于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胸、腰、椎手术后,疝修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平卧位,患者抬高30~40°等。发烧病人物理降温均属于护理措施。
6、出入液量记录正常人每天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当病人休克、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患有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化腹水等疾病时,需记录病人昼夜摄入和排出液量,成为了解病情、协助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护士必须及时准确地做好这项工作。
记录内容与要求:每日摄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量、输液量、输血量,记录要准确,病人饮水容器应固定,并测定容量。固体食物应记录其单位数目,如馒头两个,米饭一碗50g等。
每日排出量包括粪便和尿量。对尿失禁的病人,应给予接尿措施或留置尿管;能自行排尿者,可记录每次尿量,24h计总量。
此外对其他排出液,如胃肠减压吸出液、胸腹腔吸出液、呕吐液、伤口渗出液、引流的胆汁等,也应作为排出量加以测量和记录。记录方法: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夜班护士按规定时间(7Am)总结24h的出入液量并用蓝钢笔填写在体温单的专栏内。
7、总之: ①有针对性地记录病人自觉症状、情绪、心理、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②记录病情变化症状、体征。
此项记录体现与护理有关的身体评估内容。例如:心衰病人,医生查体重点是心脏和肺,心脏听诊有无奔马律、肺罗音等;而护士要观察尿量、饮食、输液量、测量体重等,用以观察病情是否转归。
③记录化验检查的阳性结果,以便观察病情。不要求写主观分析内容。
④护理操作的内容应记录操作时间,关键的步骤等。 ⑤临时给药应记录药名、剂量、服药后病人反应,从而能体现护理程序的连贯性。
⑥病人有症状时医生未给予处理意见,嘱“观察”,观察同样也是医嘱,要记录医生的全名嘱观察的内容。 ⑦记你所做的事、做你所写的,没有做的不能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作为法律依据来举证,以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
二、手术护理记录单 1、页面清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页面记录的重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手术时间,病人术前意思,手术体位,术中输血,输液情况,尿量,术后放置引流管情况,生命体征,皮肤情况,病人出室意思情况。
敷料,器械清点记录准确无误,术前,关前,关后核对数目相符。巡回,器械护士签全名。
三、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 1、病情记载太简单,只有主诉,无症状,体征等,主动询问病人的少。 2、护士对主观与客观判断有混淆。
如果病人是主观感受,必须注明“患者主诉……”。例如,“病人血压偏高”为主观记录,护士只描述血压的测量数值,不加评估。
3、排泄物、引流物、呕吐物性质未描述。例如,咳嗽、咳痰、痰的性质、颜色、量是否带血等无应描述。
4、出入量记录不准确,只记录输液量,未记录饮食量。 5、神经系统疾病未描述病人大小便及有无恶心、呕吐情况。
6、病情记录不真实,同一疾病病人,二次入院病情描述与第一次入院截然不同。楣栏中所填写诊断与入院诊断不相符。
有病情变化时,用药处理,找不到与诊断有关的内容。 7、只注重专科疾病,忽视整体评估。
例如:“支气管患者,专科描述咳嗽、咳痰等症状,下面出现糖尿病饮食。还有,糖尿病患者合并眼底出血,在内科住院时,护士记录“患者自诉口干、口渴、睡眠差,指导患者*****等等。
几天后,转入眼科病房治疗,眼科护理记录是“患者主诉双眼视物不清一年,查视力为0.01……”。
3. 护理生命体征
分级护理测量生命体征时间 第一篇 分级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一)特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记录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 2、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
3、24小时有专业护士负责。治疗、护理措施及时、准确。
4、抢救药品、设施准备到位。 (二)一级护理 分级标准: 1)一级护理-I类:病情危重。
2)一级护理-类:生活不能自理。 3)一级护理-类:自己能活动,但病情不容许活动。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1)一级护理-I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可记录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或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时间遵医嘱或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2)一级护理-类: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
3)一级护理-类:根据病情观察记录(具体内容、时间严格执行护理记录书写规范要求);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个人清洁、床单位清洁、饮食、大小便)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凡属护理职权范围之内,要协助患者解决,护理职权范围之外,要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二级护理 分级标准:病情恢复期,可自由活动或部分生活能自理。
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疾病需要,按时完成健康指导。 (四)一级、二级护理患者基本生活需要标准 1、个人清洁:头发清洁,梳理整齐;面部清洁;口腔清洁,无异味;皮肤清洁,无血迹等;会阴清洁,每日会阴擦洗1-2次;手足清洁,指(趾)甲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