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字拼音怎么打
拼音:ěr、er
ěr,韵母er,读第三声。
er,韵母er,读轻声。
部首笔画:6
总笔画:6
繁体字:耳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简体部首:耳
基本释义:
1、耳朵。
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
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
4、姓。
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扩展资料:
相关词组
一、悦耳 [ yuè ěr ]
基本释义:好听:歌声婉转悦耳。
二、聒耳 [ guō ěr ]
基本释义:(声音)嘈杂刺耳。
三、耳环 [ ěr huán ]
基本释义: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
四、银耳 [ yín ěr ]
基本释义:真菌的一种,白色,半透明,富于胶质。
2. 耳朵用拼音怎么拼
拼音:ěr duo
声母:韵母起头,无声母、d
韵母:er、o
声调:上声、轻声
意思:
1、听觉和平衡器官。人和哺乳动物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也用以指听觉。
引证:沙汀《涓埃集·闯关》:“用他那经过十年战争训练的耳朵测量了一下远近。”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
引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 董超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林冲穿。”
翻译:董起从腰中解下一双新草鞋,两边的把手象是耳朵,叫林冲穿。
3、借指探听消息的人。
引证:巴金《爝火集·等着,盼着》:“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仿佛四处都有耳朵,四面都是眼睛,我多说一句话就会给朋友带来麻烦。”
扩展资料
成语:
1、抓耳挠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翻译:大郎听完了,气的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
2、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3. 耳字的笔顺怎么写
笔顺:横、竖、竖、横、横、横
拼音:ěr
部首:耳
笔画:6
基本解释如下: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4.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详细解释如下: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7. 耳,主听也。——《说文》
8.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9.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10.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11. 坎为耳。——《易·说卦》
12.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13.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senseof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耳状的东西〖anear-like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sprout(ofgrainonthecereal)〗
14.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
听到,听说〖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附耳而语〖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组词:余耳、洗耳、心耳、畜耳、悦耳、云耳、属耳、植耳、中耳、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