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笔字怎么写的最好快
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
2. 练的毛笔字怎么写
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怎样写好"是一个大问题.这里只是概念性地提示掌握笔法和字法的一些基本要领. 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了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就是指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时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唯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笔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一开始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经之路.不临帖.全凭自己的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古人都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至于笔和纸没有强求.一般的狼毫笔和旧报纸就是很好的毛笔字书写练习材料.初学者建议从练习楷书入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才可以稳步提高。
3. 毛笔字怎么写
【毛笔字】基本要领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执笔】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字法】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4. 毛笔字怎么写
首先,先看你有没有下面四样东西,其他的字帖呀什么的都不是重要的部分.以下四点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你有没有兴趣
第二.你有没有耐心
第三.你悟性高不高
第四.你能不能坚持
上面四项中只有"第三"可以不高,但是其他三项必须有.没有这三项别指望能很快的练好字.如果有了上面四项,那你练字就变的很容易了.具体方法很多.下面我以最常见的练字方式讲:
1.选本好的字帖(我个人认为司马彦\司马东父子的字可以选择,字体不错,最重要的是练起来容易上手.推荐你买那种8元/本的中间夹有白纸的字帖练习,方便使用,并且经济实惠)
2.每天印着白纸写1~2页,不需要写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细细的体会,琢磨字的运笔方式,可以记成顺口溜“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琢磨细体会”).
3.写完了开始读帖(看字帖上的字,一类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样,怎样摆放?体会它的运笔方向,在脑子里写)
说到读帖再说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看到有些店铺的招牌,牌匾什么的,只要觉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周末无聊没事干,走到街上转一转,有事没事看牌匾,不用动笔把字练”
4.这个时候是你已经写完字帖中的白纸的时候,你自我评价一下,感觉自己的字有没有长进,长进大不大,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如果长进不大那你可以买点薄白纸裁小再印着字帖写一段时间.如果已经很有效果了,你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印着字帖写了.可以照着字帖模仿.照着字帖上的字写.这个时侯应该很熟练了,可以加快速度,加大书写量.
5.这个时期你的字已经很有长进了,就可以扔开字帖了.呵呵.当然不能把字帖也扔了哦.有兴趣的话还要看看,矫正你写的字.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练习硬笔书法的经验,有兴趣可以借鉴一下,希望能对你书法
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5. 写毛笔字,最好的写什么字体
我觉得是欧阳询的欧体 ,我学的就是这个体,很适合所有人,你不妨练练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三十六法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
高宗《唱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
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辶”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曡”、“垒”、“药”、“鸾”、“惊”、“鹭”、“鬐”、“声”、“医”之类,《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穿插: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禹"、“爽"、“尔"、“襄"、“甬"、“耳"、“娄"、“由"、“垂"、“车"、“无"、“密"之类,《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 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
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偏侧: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几"之类;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厷"之类;正如偏者,如“亥"、“女"、“丈"、“父"、“互"、“不"之类。
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八诀》又谓勿令偏侧,亦是也。
挑¤:字之形势,有须挑¤者,如“戈"、“弋"、“武"、“九"、“气"之类;又如“献"、“励"、“散"、“断"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之,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之,使相称为善。 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
如“马"旁、“糹"旁、“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羉[上无四]"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糹"出;如“办"字,其中近下,让两“辛”出;如“鸥”、“鶠”、“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防碍,然后为佳,此类严也。
补空: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同。如“袭”、“辟',、“餐',、“赣',之类,欲其四满方正也,如《醴泉铭》“建"字是也。
覆盖:如“宝”、“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著,上长下短。 贴零: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
粘合: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卧”、“鉴”、“非”、“门”之类是也。 捷速:如“凤"、“风”之类,两边速宜圆¤,用笔时左边势宜疾,背笔时意中如电是也。
满不要虚:如“园"、“圃”、“图"、“国”、“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 意连: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覆冒: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云"头、“穴"、“宀”、“荣字头”头,“奢”、“金"、“食"、“夅”、“巷”、“泰”之类是也。 垂曳:垂如“都”、“乡”、“卿”、“卯”、“夅"之类,曳如“水"、“支”、“欠"、“皮"、“更”、“辶”、“走"、“民”、“也"之类是也。
借换:如《醴泉铭》“秘”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黄庭经》“¤”字,“¤”字,亦借换也。
又如“灵,,字,法帖中或作“¤”、或作“小",亦借换也。又如“苏”之为“蘓”、“秋”之为“秌",“鹅”之为“¤[上我下鸟]”,为“¤[左鸟右我]”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所谓东映西带是也。
增减:字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如“新"之为“¤”、“建”之为“¤”,是也。或因笔画多而减省,如“曹"之为“¤”、“美”之为“¤"。
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当如何书也。 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
如“龙”、“诗"、“讐”、“转”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 撑拄: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可观。
如“可"、“下”、“永"、“亨"、“亭"、“宁"、“丁”、“手"、“司"、“卉',、“草"、“矛”、“巾”、“千”、“予”、“于”、“弓”之类是也。 朝揖: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顾,两文成字者为多,如“邹”、“谢”、“锄”、“储”之类,与三体成字者,若“讐”、“斑”之类,尤欲相朝揖,《八诀》所谓迎相顾揖是也。
救应:凡作字,一笔才落,便当思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书法》所谓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是也。 附离: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形”、“影”、“飞"、“起”、“超”、“饮”、。
6. “爱”的毛笔字怎么写
自从前一天晚上买回毛笔和墨汁后,倒是练了不少字,只是所写之字,没有一个下笔流畅,看起来全是小孩子气,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的不尽我意。
前所未有的失败感从心中喷射而出!
可能还由于没有找到有感觉的字。
写什么字好呢?
半天时间过去了,又半天时间过去了,想起的字被我一一PASS。
嘿嘿……有了!
提起笔一挥而就,好佩服自己,那个“爱”字真是太有气势了!
与其说写的好,不如说是这个字的骨架结构好,同时在写“爱”字时,我感觉那笔简直就是神笔马良的那一支,挥洒自如,笔跟手合二为一,这种感觉让我很受用,心中的舒服不能用文字表达。
仔细端详着那些写满“爱”的纸张,原来仅仅是一张张废纸,可是现在太有魅力和吸引力了,原来爱也能使灰姑娘变成公主的!
一张“爱”代表一种爱的情感,“爱”的不同,“爱”的各异,“爱”的多彩,这些“爱”
让我内心暗流涌动!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为爱而生,只是在爱的对象、爱的时间、爱的地点、爱的空间、爱的保质期、爱的转变等等因素中的选取、排列组合而已!如此一来爱变的多彩多姿,每个人生变得丰富而与众不同,世界
你呢?
“爱”对你而言呢?
7. 毛笔字怎么写的最好快
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
8. 形容毛笔字写得好有什么句子
1、只见他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一气呵成。
2、他不愧是书法大家,笔走龙蛇,顷刻间就完成了一幅作品。
3、观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4、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5、老师的字,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6、面前的这幅书法,笔走龙蛇,铁划银钩。
7、他的字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8、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9、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10、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拓展资料:
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毛笔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的用笔方法。
毛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其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虽然西周以前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言说得好:“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