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纪念孙中山诞辰140的文章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
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香港大学〕学医。
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
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
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
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 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 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
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
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年3月20日,他派 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 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
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 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涣散, 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
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 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
同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 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 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
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 呜呼。 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 战的动乱局面。
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 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 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
军政府 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 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 职,离粤赴沪。
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 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 建国大纲》等箸述。 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 五四”运动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 广州。
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 5月,孙中山在广 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 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2. 岳母七十诞辰纪念祭文怎么写
岳 母 仙 逝 祭 文(供参考)公元某年岁次某某,农历某月某日,不孝之婿 XXX , 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岳母老人之灵前而哀曰: 岳母仙逝,将至耄耋。
疾病缠身,无药回天。操劳一生,此刻得闲。
逝者逝矣,存者徒悲。呜呼岳母!生于战乱之岁,时值饥荒之年,岁月峥嵘,持家劳苦。
三子三女,绕膝环顾。终生勤勉,奔波劳碌。
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坚韧和爱,任劳任怨。
流水光阴年复年,仰望遗容空悲切,声声呼慈母,泪水依涟涟。忆往昔——我岳母。
对上尊而有余,对下爱之有加。相夫勤勉同心,教子严慈相济。
睦结妯娌无争,孝悌亲邻无怨。待人宽厚诚朴,为人正直清白。
修身恪于礼训,持家勤于耕织。尤善缝补裁剪,手巧以旧翻新。
内外打理周致,嘉善百事皆顺。言德以身示范,家风雅誉相传。
勤育儿孙呕心血,教辅晚辈有章篇。人情乡里顾周全,和睦邻舍好人缘。
想现在——我岳母。清福不得多享受, 老来还被病来魔。
突染怪病医难治, 一卧不起就三年。 思之哀至黯神伤, 奈何两世隔阴阳。
念及慈母心悲痛, 未得报恩欲断肠。 前年岳母初染疾, 意志坚强浑不惧, 身心俱痛儿难替, 寻医问药天天急。
人生七十古来稀, 本地医疗水平低, 儿女一心齐商议, 到处找药觅良医。 草医西医两三年, 投人花钱又出力, 无奈病重根难去, 华佗在世也无计。
眼望岳母人消瘦, 儿女心中很焦急, 儿女孝媳勤伺应, 穿衣喂药都仔细。为保妈妈少疼痛, 千方百计操碎心, 办法想尽钱用尽, 还是留不住妈妈的命! 岳母驾鹤游西天,百喊不闻似长眠,留下伤心一家人,留下儿孙梦魂牵。
阎王下诏,差来无常,岳母接旨,忙赶仙庄,丢儿丢孙,丢下姑娘, 空着两手,去见阎王, ,一命归西,永不返阳,噩耗传闻,谁不悲伤, 今晚祭奠,甚感凄凉,岳母啊!岳母,你在何方, ,千声不应,四顾杳忙, 灵前哭祭,做点过场,生前不孝,愧觉悲伤,对灵祭奠,略表衷肠 呜呼! 哀哉! 伏维尚飨! 某年 某月 某日。
3. 已故老人的生日怎样写词句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并不是去世的人才说诞辰,只是诞辰这个词比较正式,适合于书面语言,只是多用与追悼会之类,故此被许多人误解而已。) 读音:dàn chén 诞:诞生 辰:时辰 诞辰:诞生的时辰,即出生的时间。 对所尊敬的人,说“诞辰”,一般人,则称“生日”。 注意:“XX同志诞辰XX周年”这种说法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XX同志诞生XX周年”或“XX同志XX周年诞辰”。
望采纳
4. 纪念孙中山诞辰演讲稿
纪念孙中山先生[1]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2]。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3]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4]的丰功伟绩。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道他是很虚心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根据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报》刊印。
注释
[1]这是**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写的文章。
[2]指孙中山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斗争。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组织保皇会,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同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民主派相对立。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了改良派 的面目坚决同他们展开斗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民主派以《民报》为阵地,在一九○五年至一九○七年间,围绕着要不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等问题,同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在这场斗争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民主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辛亥革命,见本卷第49页注[22]。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个问题的原则和纲领。随着时代的不同,三民主义的内容有新旧的区别。旧三民主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人
5. 如何纪念诞辰
查了一下诞辰的意思,你看看:诞辰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生日的敬称。
词义以“辰”为主,是偏正型的复合式名词。例:“北京纪念荀慧生、尚小云百年诞辰。”
(并不是去世的人才说诞辰,只是诞辰这个词比较正式,适合于书面语言,只是多用与追悼会之类,故此被许多人误解而已。) 诞:诞生 辰:时辰 诞辰:诞生的时辰,即出生的时间。
对所尊敬的人,说“诞辰”,一般人,则称“生日”。 一般来说给老人过生日,也就是让老人高兴就行。
全家人到一起乐一乐就行了。反正是怎么高兴怎么来就是了。
6. 写一篇纪念朱自清诞辰110周年的文章
以下是转载 万峰林是个大秘密。
奇峰翠峦,密集奇特,是神奇秀美的喀斯特山林,你是第一个发现并捅破这个秘密的人。万峰林,峰上有峰,峰中有洞,洞中有水有人家;峰上有寨,寨下有峰,峰寨之间有田园。
捅破这个秘密的时间是在370年前中秋后的第3天。这天,雨色霏霏,脚下泞滑。
你不是一不小心就成名的。你自22岁新婚那年开始一直到去世前一年,33年始终不渝地从事旅游考察,用双足翻阅了祖国大地上19个省市自治区。
双足,阅读,不停。时常穿梭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之间,因为,你不喜欢平坦。
平坦就像一碗清水,不懂得遮掩,缺乏神秘感。一眼望穿就能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
你的雄心在远处,在肉眼望不到的名山大川。现在,我时常想,那些人迹罕至的长风,穷乡僻壤的荒凉,虎狼出没的凶险,云雾缭绕的峭壁,是怎样臣服在你的脚下的呢?透过游记里你血浸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你图经地志的坚强和野外最简单的生存。
在繁体字突然拐弯的地方,我看到你的双脚,对,双脚的脚趾咬破了鞋帮,在岩石、荆棘、马粪和雨雪中跋涉的艰难和疼痛,看到你“晨起,饭后而行”的勤奋,看到峰林中一个孤独穿行的背影,脚印一路踩弯了羊肠似的山腰。 你被誉为“千古奇人”,你的游记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书”。
清代著名学者钱谦益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中说:“……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你探查过270多个中国西南地区的洞穴,是中国乃至世界广泛、细致地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卓越先驱。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对你评价:“他的游记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你的游记对地理学的贡献,提高到了西方地理学的现代水平。
也就是说,你370年前探到的故国大西南喀斯特地貌这个秘密,已早于西方地理学几百年。这个完美的结论,曾让我站在黔西南兴义市万峰林观景点的亭子上,眺望着浩瀚无际的峰林,高兴不已,激动不已。
那一刻,我拭去额角上攀登的汗水,举起饮料瓶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你“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的野外苦旅。想起你光辉的诗句:“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
你不愧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你双脚一路印刷过万峰林后留下不朽的名句,“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我断定,你是第一个向世人推介万峰林绝妙风景的人。我捧读《黔游日记》一、二两个章节,夜灯下伴着香烟遨游了两遍都没有追觅到。
我敢说,我平生还没有如此认真地、字斟句酌地拥抱过某个人的学说,你是第一次。那一刻,我很失望。
窗外,雨从山上来,无故地拍打着我的窗棂。我是不甘心的。
我在春天捧读你的游记,我兴致很高,如碧绿的田野旺盛着盎然的春意。终于,在接下来的《滇游日记二》里,在庄稼渐丰的中秋里,看到了你姗姗迟来的足印踩破了万峰林往日的宁静。
我想,那时的万峰林应该是归滇管辖的。中秋,这是个敏感的字眼。
我猜想,在你的故乡,江苏江阴的某个宅子里,你的老母亲在某年中秋望月的时候,你孤独的步履正跋涉在某处山林的崎岖颠簸里。那时,天空时常有雨,你永远拧不干的背影倾斜着,贴进雨里。
影子有些单。你是个大孝之人啊,父亲去世后,你欲按古训“高堂在,不远游”。
但你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你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
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你走出了家门,这一走就是33年的征程,这一走就走出60多万字的游记。我时常把你孤独的背影想象成一幅画,你在画里面沉默着,低着头,卷曲的头发遮住大半个脸,一尺长的胡子打了锈结;袖口和裤管被荆刺刮出布丝丝来,这些布丝丝随风摇摆;脚面上尚有未干的血迹,而你枯手里的拐杖(其实是个树枝)依然镇定;你时而停下来查看地形,时而听一些少见的山雀鸣叫,我觉得你是属于大自然的,是属于江河湖泊的。
你是1638年农历8月18日途经万峰林的。“平明,雨色霏霏。
饭后下山。……东瞻罗庄,南去甚遥,则罗庄自西界老脊分枝而东环处也。
坞中时有土冈自西界东走,又有石峰自东界西突。路依西界北行,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也”。
我在《滇游日记二》里找到了这些久远的文字。仰视这些文字,我觉得这些文字是碧绿的,如秀丽的山川,同时,也是高贵的。
我愿和它们作默默的交流,因为它们是明末那个行者用脚在山路上踩出来的。这些文字里有你少年立下的“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这些文字里透着坚韧、简素、淡泊和励精图治的心跳。这些文字与一个人的意志和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对于现在,对于未来,它是不可泯灭的。
这些文字是亲切的,因为它记录的就是我日夜生活的地方。虽然,几个世纪以来,它们静静地躺在一本璀璨的游记里,但是它们的价值于无声处不断飙升。
如今,万峰林中有大大小小100多个寨子,我想,你在途经的。
7. 写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的诗歌
金华,因你骄傲
——献给艾青爷爷
同生在一片土地,
你是金华人民的骄傲。
有感而发、
自然天成,
是你最大的特点。
在狱中,
凝视故乡的眼神、
对真善美执着的追求,
在人们的映像之中挥之不去。
正直
善良
淳朴的你,
注定在命运中有许多坎坷、艰难,
但你一一克服。
蒋海澄——艾青——
金华因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