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实论据大全40个字左右
答:
1、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2、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3、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马克思写《资本论》时花了整整40年时间才写出著名的作品,他为了搜集资料,光日记就有1300多篇.由于经常思考时经常爱踱步,竟把地踱出一条深深的印痕.
4、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于是每天含着石子,面对大海朗诵,无论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
5、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6、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2. 中考议论文的事实论据该怎么写
[应试指津] 一.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发表议论、阐述作者主张和看法的 文章,它的最基本的特点是说理性。
二.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说明中心论点的。
三.中心论点的要求:1。论点应该是论述的问题(即论题)的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四.找出中心论点的规律:在读一篇议论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的 1.标题、2.文章的开头、3.文章的结尾、4中间、5概括。 五.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类型有:1.包括事实论据(典型事例、数字等)和2.道理论据(名言、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两大类。 六. 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的方法有: 1.举例论证(例证法)、2.引用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3. 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喻证法)。 七.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论点解决的是“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要解决的是“怎样证明”的问题。
八.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
九.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应试指津 ] 一.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发表议论、阐述作者主张和看法的 文章 ,它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说理性 。
二.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议论文的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 灵魂 。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 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说明中心论点的 。
三.中心论点的 要求 :1 。论点应该是论述的问题(即论题)的明确的判 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四.找出中心论点的 规律 :在读一篇议论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的1.标题、2.文章的开头、3.文章的结尾 、4 中间、5 概括 。五. 论据:论 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类型有:1.包括事实论据( 典 型事例、数字等) 和2.道理论据( 名言、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 两大类。六. 论证方法 。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 1.举例论证 (例 证法) 、2.引用论证(引证法) (道理论证) 、3. 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喻证法) 。七.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论点解决的是“需要证明什 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要解决的是“怎 样证明”的问题。
八.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 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解 决问题( 结论) ”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
九.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3. 如何写议论文的事实论据
根据你的观点,找出符合你观点的名人事例。
如果你不知道名人事例也可以举一些一般事实客观真理,再与你的论点结合一下。写事例时,最好采用排比句式,这样比较容易增强气势,使人更加信服。
(事例必须是中外名人的)建议平时多看些优秀作文书,最好是有体裁分类的,这样可以方便对症下药。主要是多看议论文优秀习作,还有平时积累对语文学习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你看的多了,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议论文主要还是以议论为主,事实论据主要只是为了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议论时最好能深入挖掘一些,这就要看平时积累了。
这样的议论文才能拿高分(前提:观点积极向上,千万别写负面的,写作最忌讳这个!切记!)。
4. 5个事实论据
理想与立志: 1.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耻。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6.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最要紧的是理想。
(谚语) 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
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
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教育问题: 1.曾参杀猪教子。 2.在韩国已悄悄进行了11年的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的“不给子女留遗产”的运动,已被公开。
这一运动突出向社会做奉献,把财产奉献给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会员甚至把自己数亿元的土地捐献给公共机关。 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
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勤奋治学: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奋。
(高尔基) 4.A=X+Y+Z A代表成功,X代艰苦的工作,Y代正确的方法,Z代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
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学习与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积累与知识: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唐代李贺,每次出去与亲朋同游,总是带着一个白锦袋,想出妙句,立即写好放进袋里。晚间回家整理,几乎天天如此。
2.蒲松龄于大树下,准备好茶、烟,热情地邀过路人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此历二十余年,终成《聊斋志异》。
恒心与毅力: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2.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谚语) 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沬若) 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子) 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1.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
在印度学习14年,44岁步行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经书。 4.世界名著:几十年写成一本。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
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
品行谦虚: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接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陈景润的信,信中指出华罗庚文章中的错误,非常兴奋。 爱我中华: 1.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屈原担任楚国左徒,主张抵抗强秦,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有人劝他别国去,屈原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2.鲁迅为了国家的利益,弃医从文。 3.钱学。
5. 求30个事实论据
一、理想、立志1. 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
历经艰辛,走千山万水,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
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3.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以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5、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二、教育:1.曾参的妻子赶集为让儿子不要跟去,口头许诺儿子回来后,给儿子猪肉吃,曾参知道后,毅然杀猪给儿子,身教重于言教教子。
2、王献之问父亲王羲之写字的秘诀,王羲之有感于自己“临池学书”,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教育儿子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我写字的秘诀了。”王献之照办,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3、周公诫子。他告诫儿子,“创业难,守业更难”。
自己爱惜人才,握发吐哺。教育儿子;贵为天子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三、勤奋治学: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
“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继续坚持奋笔疾书,最终编成了《资治通鉴》。2.王羲之为学好书法,临池学书,天长地久,整个池水尽被染黑。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3.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四、时间、成就1、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五、逆境奋起1、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逆境奋起,打败强国——楚国;可是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2、球王贝利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他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坚强的斗志,每天坚持练好足球,经受困难的磨练,方能成为球王。
六、走出成败1、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2、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他躲在雨中的看到,蜘蛛快结成的网不断被风雨吹坏,仍然继续在结网,于是重整旗鼓在滑铁卢战役一举打垮拿破仑。
七、善于积累1、诗人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
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2、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八、团结、豁达1、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受到大将军廉颇的嫉妒,扬言要找蔺相如麻烦,蔺相如以豁达心胸对待,驱车屡屡避开,对部下说:赵国为什么能不受外来入侵,只因为有我和廉颇存在。廉颇知道后深感惭愧,于是负荆请罪。
将相和的美名得以流传。九、自尊、骨气1、、陶渊明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诗文。
2、晚年贫病交加的大文学家朱自清,一身铮铮铁骨,富有骨气,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3、南宋抗战将领文天祥,面对元朝的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屈服,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永垂史册。
十、自信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十分自信:“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2、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坚信放射性元素存在并能提炼出来,经过几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稀有元素——镭;十一、挑战命运1、音乐家贝多芬,晚年面临着双耳失聪的严峻考验,还是没有停止对音乐的追求与进取,毅然创造了<命运交响曲>。
2、海伦.凯勒,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靠着顽强的毅力学会盲文,生活乐观,积极进取,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当时成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十二、怀疑好问1、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难倒老师,受到老师夸奖“此非常儿也”。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进行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十三、改革创新1、商鞅变法强秦。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
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等。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十四、求学尊师1、程门立雪。北宋杨时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
6. 如何写议论文的事实论据
根据你的观点,找出符合你观点的名人事例。
如果你不知道名人事例也可以举一些一般事实客2113观真理,再与你的论点结合一下。写事例时,最好5261采用排比句式,这样比较容易增强气势,使人更加信服。
(事例必须是中外名人的)建议平时多看些优秀作文书,最好是有体裁分类的,这4102样可以方便对症下药。主要是多看议论文优秀习作,还有平时积累对1653语文学习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你看的多了,自然就能写出好文章!议论文主要还是以议论专为主,事实论据主要只是为了证明你观点的正确性,议论时最好能深入挖掘一些,这就要看平时积累了。
这样的议论文才能拿高分(前提:观点积极向上,千万别写负面的,写作最忌讳这个!切属记!)。
7. 寻,N个事实论据
坚持不懈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
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
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然后,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2.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3.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5.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却每天作画5幅。他说:“不叫一日闲过。”
他把这句话写出来,挂在墙上以自勉。 1.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从不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名扬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愚公移山。 3.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
在印度学习14年,44岁步行回到长安,带回了657部经书。 4.世界名著:几十年写成一本。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的时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时间。
司马迁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时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