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猪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猪字的甲骨文写法如下图:
猪拼音:zhū,注音:ㄓㄨ,部首:犭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五笔:QTFJ
仓颉:KHJKA,郑码:QMBM,四角:44260,结构:左右,电码:3727,区位:5477
统一码:732A,笔顺:ノフノ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释义: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猪倌。猪场。猪圈(juàn )。猪肉。生猪。野猪。种(zhóng )猪。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猪槽[zhū cáo]
表面意思,即猪吃草用的器具。
2、宿猪[sù zhū]
圈养一年以上的猪。
3、豭猪[jiā zhū]
公猪。
4、猪婆[zhū pó]
亦称“猪婆子”。母猪。
5、猪鬐[zhū qí]
猪鬃。
2. 鹿、猪、子字的甲骨文怎么写
详见附图。
分别为“鹿”、“豕”、“子”的甲骨文写法。
其中,“猪”古称“豕”,故“豕”的甲骨文即是“猪”的甲骨文;“子”有两种甲骨文写法,第一种为天干地支中的“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常用的孩子的“子”。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附图:
3. 猪的甲骨文什么意思
甲骨文中的猪--豕
自从有了文字之后,猪就理所当然地进入到我们的祖先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中,先人们创造了“豕”字。“豕”字就是一个猪的抽象轮廓图,它突出了猪的主要特征:大腹、垂尾、短足。
《说文解字》解释亥字,除了草根、天干之外,又说它同于“豕”。还说它有“二首而六身”后世学者如郭沫若等人,也认为“亥”字就是“豕”字。但是在甲骨文以及金文中,“亥”字与“豕”字的字形字义却并不相同,因此,“亥”字是否就是“豕”字,无法确定。《吕氏春秋·察传》讲过一个故事:“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子夏是战国人,当时那个读“史记”的人也许用的大篆钞本,把“己亥”误为“三豕”,是字形相似而造成了混淆。如果古代的“亥”就是“豕”的话,子夏也许就不会说“豕与亥相近”,而应该说“此处豕应读亥”了。子夏是孔子的门徒,孔子本人重视礼器,对礼器上那些古代文字也一定有所研究,孔门弟子,是不会以“亥”为“豕”的。
就这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