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铭字草书怎么写
1、揭傒斯
善书。正、行书师晋人,苍古有力。书法名重当时,国家典册及功臣家传赐碑,遇其当笔,往往传诵于人。四方释老氏碑版,购其文若字,袤及殊域。存世书迹有《千字文》、《杂书卷》等。
2、康里子山
工书,善真、行、草书。楷书宗师虞世南,行草学钟繇、“二王”,旁及米芾。笔画遒娟清秀,转折圆劲流畅,神韵可爱,名重一时。评者以为赵孟頫以后,以书名者便是康里子山。
3、武则天
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留下来的书法资料不多,有《荐福寺碑》题额、为《崇福寺题额》,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碑刻。
4、陆居仁
工诗文,擅书法,书学二王父子,为松江书派的先导。元末明初,与杨维桢、钱惟善交游唱和,殁后被同葬于干山东麓,世人称他们的墓为"三高士墓"。
5、怀素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草书
2. 楚字草书怎么写
一、楚字草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鲜叶供药用。
2、痛苦:苦楚。
3、清晰;整齐:清楚。衣冠楚楚。
4、周朝国名(?—前223)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湖南、湖北一带。为秦所灭。
5、朝代名。十国之一(907—951)。马殷建立。建都长沙,后为南唐所灭。
三、相关组词:
苦楚、楚天、清楚、翘楚、凄楚、齐楚、楚楚、愁楚、酸楚、苌楚、楚剧、痛楚、悲楚、楚玉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牡荆,在中国西南地区出行者随处都会遇见的带棘灌木,开青色或紫色的穗状小花。
文言版《说文解字》:楚,丛木。一名荆也。从林,疋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楚,丛生的树木。另一名称是荆树。字形采用“林”作边旁,采用“疋”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凄楚[qī chǔ]
凄惨痛苦:凄楚[的目光。
2、齐楚[qí chǔ]
整齐(多指穿着):衣冠齐楚。
3、酸楚[suān chǔ]
辛酸苦楚:心头酸楚。
4、痛楚[tòng chǔ]
悲痛;苦楚:内心痛楚万分。
5、悲楚[bēi chǔ]
悲伤凄楚;悲苦。
3. 草书字典昆字怎么写
1)【昆】草书的几种写法
【昆】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昆】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昆】字的金梅毛草书写法
【昆】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昆】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4. 张字的草书怎么写
“张”字草书写法如下:
释义:
张zhāng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观望:四处~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张姓。
张zhàng
1. 通“帐”,帐幕。
2. 指陈列帷帐等物。
扩展资料:
来源:
张是一个象形字,整个样子像一个张弓欲射之人.
张,繁体字作眼,由弓和长左右相合而成。张姓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都说成“弯弓张”,可见他们是十分看重其姓氏构件中的“弓”的。从文字学上来看,“弓”对于“张”字实在也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张字,但金文及石刻文中却有很多,其写法也各不相同。这些张字虽然写法各异,但却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与弓、矢、长,尤其是与弓分不开,可以说没有弓就没有张。
从字形的演变来看,张最早是弓与矢的联合体。弓矢是自然而然联用的,有弓就必然会有矢,不必再强调,因此后来矢就渐渐退出,而让位于长,最后稳定为长弓的联合体。长弓则表示这弓比一般的弓还要厉害,更有威力。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张
5. 结 字的草书如何书写
1、怀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2、智永
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
3、赵构
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
4、黄庭坚
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5、王羲之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参考资料:草书 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