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餐的餐简写怎么写
中餐的餐简写为“歺”。
这个字在汉语词汇中倒是有,但不读 / cān /,而读 / è /,是 “歹” 的古字体。拓展资料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2. 歺和餐字有什么不一样
餐读音为cān,意为食。
汉字释义:①吃:会餐。②饭食:午餐、中餐。③量词:一顿饭叫一餐,一日三餐。
而“歺“则是中国古汉字中的一个字,读音为è,释义:“歹”的古字,同歹。
由此可见,歺和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不宜混用。考试时是万万不能这样写在试卷上的。
拓展资料
餐曾经简化为歺的由来:
1977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称为“二简字”。
1986年6月,**发出《**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废除“二简字”。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1950年代提出的《汉字简化方案》后,于1977年12月提出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二简字”中将一部分汉字的偏旁和笔画结构变成了常用字。如厶(私)、厷(雄)、疒(病)、歺 (餐)、㣊(修)等。推出后人们很不适应,《人民日报》应用时间不长也很快调整回来。 当时学者普遍认为,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
并且字被简化得过于简单,没有道理,社会上使用很多的“二简字”过于混乱。
学者认为:相比第一批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广大人民接受。特别当时受极左思想影响,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
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权威人士的意见,甚至没有经过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表决,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1986年10月,国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共收2235个简化字,此表一直使用至今。 2009年8月,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6个繁体字,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调整其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