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满井游记》中的“堕”的读音
堕事(huī) [编辑本段]注释 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枯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燕(yān):河北北部地区,这里指北京一带。 花朝节(zhāo):传统节日名,在农历二月十二日(也有说是二月初或二月十五日)。
相传着一天为百花生日。 冻风时作(zuò):冷风不时的刮起来,作:兴起。
局促:拘束。 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和:暖和。 偕(xié):一同。
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冰皮:河面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
乍:刚刚,开始。 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波浪。
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新开:刚制成。 匣(xiá):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
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娟然:美好的样子。 倩女之靧(huì):美丽的少女洗了脸。
靧,洗脸。 髻(jì)鬟(huán)之始掠:刚刚梳好髻鬟。
鬟,梳成的环形发髻。掠,这里指梳理头发。
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
罍,酒杯。蹇,这里指 驴。
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浃(jiā):湿透。
曝(pù)沙之鸟: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 呷(xiā)浪之鳞:浮到水面吸水的鱼。
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
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狐兔兽类;羽,指飞禽;鳞,指鱼等水生动物;鬣,指马驴一类动物。
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通“隳”,毁坏、耽误。
潇然:形容无拘无束潇洒的样子。 此官:当时作者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恶(wū)能:怎能。 纪:通“记”,记述。
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注音 燕地(yān) 花朝节(zhāo)飞沙走砾(lì)廿二日(niàn)(鹄(hú) 波色乍明(zhà)倩女(qiàn)靧面(huì) 髻鬟(jìhuán) 浅鬛(liè)茗(míng)罍(léi)蹇(jiǎn)浃(jiā) 呷(xiā)堕事(huī)恶能无纪(jì) 古今异义 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 2.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 3.柔梢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一词多义 1.于:①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却) 3.鳞:①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②呷浪之鳞(指代鱼) 4.之:①若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词类活用 1.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 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 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 特殊句式 1.山峦为晴雪所洗(被动句。
……为……所……,被动语态。) 2.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倒装句,应为“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编辑本段]翻译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残留的寒意仍然很凛冽。
冷风时常刮起,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拘束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不行。
每次迎着风快步疾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地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
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在这时河上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浪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刚打开的镜匣,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的样子像是刚擦过一样,鲜艳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头发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苗出土了,像短短的鬃毛,高一寸左右。
游人还不算很多,但汲泉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一切动物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在山石草木之间徜徉,就只有我这种闲官。而满井这地方刚好离我的居所近,我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整体感知 袁宏道始终。
2. 坠、堕多音字注拼音组词
1、坠毁[zhuì huǐ] (飞机等)落下来毁坏。
2、坠落[zhuì luò] 落;掉:陨星~。被击中的敌机冒着黑烟,~在大海里。
3、坠胡[zhuì hú] 也叫二弦。拉弦乐器。
是山东琴书、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4、坠琴[zhuì qín] 弦乐器,有蟒皮面和桐木板面两种。
前者琴筒像四胡而较短,后者琴筒像小三弦。原来是河南坠子的专用乐器,后来逐渐用于其他曲艺、戏曲等。
也叫坠子、坠胡、二弦。5、下坠[xià zhuì] (物体)向下坠落。
6、坠地[zhuì dì] 指小孩子初生:呱呱(gūgū)~。7、扇坠[shàn zhuì] 系在扇柄下端的装饰物,多用玉石等制成。
8、堕废[duò fèi] 毁弃;荒废。《三国志·魏志·华歆传》:“丧乱以来,六籍堕废,当务存立,以崇王道。”
宋 苏轼《与朱康叔书》之四:“酷暑不可过,百事堕废。”9、倾堕[qīng duò] 跌落;倒塌。
3. 凝字的拼音怎么写啊
“凝”字的拼音写作“níng”。
简体汉字:凝 繁体汉字:凝 汉语拼音:níng
汉字注音:ㄋㄧㄥˊ 凝的部首:冫 部外笔画:14 笔画总数:16
一、“凝”字的释义:
1.凝结,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结。~固。~冻。~集。~脂。~滞。
2.聚集,集中:~聚。~重(zhòng)。~神(聚精会神)。~思。~眸。~睇(注视)。~练。
二、和“凝”字有关的词语:
1. 凝神 [ níng shén ]
释义:精神集中。
例句:《庄子·达生》:“ 孔子 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2. 凝视 [ níng shì ]
释义:不眨眼地看。
例句: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浩 倚栏凝视,睹物思人,情绪转添。”
3. 凝望 [ níng wàng ]
释义:注目远望。
例句:南朝 梁 江淹 《步桐台》诗:“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 唐 元稹 《莺莺传》:“正是断肠凝望际,云心捧得 嫦娥 至。”《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范式 去后, 劭 凝望堕泪, 式 亦回顾泪下。”
4. 凝结 [ níng jié ]
释义: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
例句:《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於数而合於时也。” 高诱 注:“凝,如脂凝也。”
5. 凝眸 [ níng móu ]
释义:定睛去看。
例句:唐 李商隐 《闻歌》诗:“剑笑凝眸意欲歌,高云不动碧嵯峨。” 宋 秦观 《望海潮·越州怀古》词:“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
4. 方堕暮年的拼音
方堕暮年的拼音为:fāng duò mù nián 方堕暮年的意思是:正在慢慢衰老。
方的意思: 1、副词。正在; 2、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
3、正直; 4、方向;方面; 5、办法:千~百计; 6、地点;地区; 7、治病的药单; 8、工程上指 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 9、数学上指自乘的积 暮年:意思是晚年;老年。“暮年”只是一个大概年龄,相当于“晚年”的意思,所谓晚年即是指不参与劳动的年龄,五十以后。
扩展资料: 方堕暮年的近义词有:末年、老年、晚年 末年:最后的一段时期。 老年:正常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
晚年:老年人一生中最后渡过的年份。 方堕暮年的反义词有:童年 童年:儿童时期;幼年。
5. ”毁”字正规繁体是怎么写的
汉字“毁”资料大全
毁的繁体字是:毁
毁的异体字是:毁,毁
毁的拼音是:huǐ
毁的五笔编码是:va,vam,vamc
毁的同音字是:咴 噅 噕 堕 墯 婎 幑 悝 戯 戱 拻 挥 撝 晖 晖 楎 洃 瀈 烣 煇 炜 珲 珲 皓 眭 禈 翚 翬 虺 袆 褘 诙 诙 豗 辉 鑴 隓 隳 顪 鰴 麾 徊 囘 囬 廻 廽 恛 洄 痐 缋 茴 藱 蚘 蛕 蜖 回 逥 违 韦 鮰 檓 毁 毇 烜 烠 毁 芔 蝰 毁 僡 儶 汇 叀 哕 喙 嘒 哕 噧 嚖 圚 嬇 寭 廆 彗 汇 彚 恚 恵 憓 暳 会 桧 槥 橞 桧 櫘 殨 沬 泋 涣 湏 滙 潓 浍 濊 烩 獩 璯 瞺 禬 秽 彗 絵 繐 绘 缋 翙 翽 荟 蔧 蕙 荟 薉 螝 蟪 詯 诲 讳 譓 譿 贿 輠 钺 鏸 鐬 钺 闠 阓 靧 韢 頮 颒 餯 饖
毁的QQ繁体字是:毁,毁,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