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议论文的分论点怎么写
根据中心论点,展开几个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是中心的分解,也可以是扩充,但一定是分论点是有联系的,而且千万不可以偏离了中心。
如果是展开三个分论点,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也可以三个“为什么”,也可以三个“怎么做”。例如,宽容这个话题,你就可以展开为“宽容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宽容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宽容需要我们不斤斤计较”或者“宽容就像一座桥,联系了人与人的心灵”、“宽容就像一扇窗,照亮了内心的世界”、“宽容就像一支画笔,点亮了我们的社会”之类的。
如果是学生,建议分论点是排比的形式,较为整齐,多数阅卷老师都会喜欢的。当然,分论点的排列也十分重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 什么是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
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是该篇论文上作者所持的观点,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 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
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
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扩展资料 总标题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 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论文前言(引言)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3. 求10篇带分论点的议论文(带评语)
1、并列式: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中心论点)
①人要有意气,才能有韶达的胸襟;(并列分论点一)
②人要有意气,才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并列分论点二)
③人要有意气。才能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并列分论点三)
本文作者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三个方面(“意气”的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分论点。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内容具体,效果很好。
2、递进式:
人生在世,意气不可无。(中心论点)
①意气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撑架;(个人)
②意气是一个团体成功的基石;(集体)
③意气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号角。(国家)
作者提出三个分论点(三个分论点之间构成递进关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阐明了“意气”的重要意义。
3、对照式:
意气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正确使用。(中心论点)
①意气风发可以引领一个人走上成功的巅峰;
②意气相投可以带给人幸福和快乐;
③意气用事会让人饱尝失败的苦果。
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争是受到不公正对待时的不屈抗争;(分论点一)
②争是不甘落后的努力拼搏;(分论点二)
③争是面临困境时的迎难奋争。(分论点三)
人要学会原谅自己。(中心论点)
①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摆脱错误的阴影,走出自责的泥淖;(分论点一)
②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困难;(分论点二)
③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的生活重焕光彩。(分论点三)
人应当诗意地生活(中心论点)
①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内心的和谐与宁静;(分论点一)
②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从阅读中汲取养料;(分论点二)
③诗意地生活。需要人们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分论点三)
4. 议论文怎么写
一、关于议论文
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又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中考对于议论文的考查主要包括:
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提炼、判定;
2.对议论文论证基本结构的把握;
3.论据的判定、排列与论点的关系,
4.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5.体味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二、关于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是纲,分论点是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它们之间有主从关系。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要抓要害;要有的放矢;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确立论点。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三、如何找出论点
准确地找出论点,要明确;
1.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一段提出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只是论题,而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3.议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表现类型
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
(1)政论性比较强的文章在题目中就直接点出中心论点。在议论文正文中,作者提出论点,常见的方式有:一种是开头提出论点,一种是结尾提出论点。后者是前文议论内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总结归纳。开头提出论点则手法多样、形式不一:有的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有的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出发引出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有的则从一段格言中引论点(《敬业与乐业》一文,演讲一开始,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这些都是从某一材料入手间接提出论点。另外开头提出论点还可以不加任何铺垫,开门见山地摆出看法,像《谈骨气》的第一句话即表明了全文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一种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论点。如《想和做》,一开始先摆出想和做的两种错误现象,然后加以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提出论点后,又继续论述怎样解决二者的联结问题。
(2)有些议论文,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中心论点的句子,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分析其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寻找归纳这种类型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然后再归纳中心论点。
5. 论文的正文都需要写什么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
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
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
6. 议论文怎么写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2.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3.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4.层次要清楚. 5.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6.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论文 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二)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三)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 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二、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枣分析问题(本论)枣解决问题(结 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如《怀疑与学问》. 例2.“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
7. 如何设置议论文的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设置的方法1.“是什么”法(标志性词语为“是”“就是”“即”“则”“意味着”等。)
2.“为什么”法(标志性词语为“能”“才能”“让”“使”“会”“利于”“因为”“可以”等)3.“怎么办”法(标志性词语为“需要”“要”“就要”“就”“就用”“必须”“源自”等)4.领域并列法(标志性词语为“在……上”“在……面前”“体现在”“面对”“学习-工作-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5.从小到大法(标志性词语为“人生-企业-国家”“个人-政党-社会”等)6.角色分解法(标志性词语为“官员-商人-百姓”“自己-别人-社会”等)7.古今未来法(标志性词语为“历史-现代-未来”“古代-今天-明天”等)●设分论点的要求:一定要设三个或三个以上分论点,三个分论点要“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要句式一致,长短相当。●三个分论点最好在三、五、七段单独成段,以醒目的方式出现。
可参考学习上述范文!建议重点学习“为什么“法。
8. 议论文怎么写啊
对论据的几种议论方式 例证法是议论文中常用的重要的论证方法之一,学生们在运用时,常常存在举例后论述不恰当不到位甚至只举例不议论的现象,这样,论据就收不到应有的论证效果,整篇文章也给人罗列论据的松散的感觉。
可见,对事例论据的议论是必须重视且要大力加强的。1.阐释类在论点难以把握且论据与论点之间有一定距离或论据本身尚不能直接证明论点的情况下,一般要对论据加以阐释,进一步解释强调能论证论点的部分,使论据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使论据具有更强的论证效果。
请看下面的例子:德国奔驰汽车公司一位质检员曾把一辆豪华轿车砸得粉碎——只为仪表盘上一道依稀可辨的划痕。公司总裁并未为“精品”被毁而大发雷霆,反而由衷赞叹:“只有比‘奔驰’质量更高的人才能创造‘奔驰’。”
精品是人类价值的凝结,只有具备精品素质的人才能创造精品;精品是人类价值的体现,只有具备精品素质的人才配享受精品。人,只有具备精品素质的人,才是精品的创造者与主宰者!此段中的事例论据只是点明了精品的重要性,还不能直接充分论证“人类才是精品”的中心论点,作者通过对事例进行阐释引申,拉近了论点和论据的距离,更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2.假设类举例后,在正面论述受到限制时用反面论证会更有力,这时如果用假设的方式从相反的角度加以议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论证效果。秦朝末年,陈涉从“行伍”“阡陌”之中崛起,率领戍卒,首难暴秦,天下云集响应,终至“豪杰并起而亡秦”,事迹载入《史记》而姓名列入“世家”,成为无可争议的英雄。
但如果没有那九百多不知所措、违期等死的普通群众,当然也就显不出陈涉振臂一呼的英雄本色;如果没有这些普通群众的英勇前驱,陈涉也只能徒有“鸿鹄之志”。同样,若没有陈涉高出众人的英雄胆识和非凡的举动,那幺大泽乡亡命的九百人能否成为揭竿而起的英勇义军并为后人所铭记,也当在不可知之数。
如果对这个事例论据进行一般性议论,论证效果不明显,但作者从“如果没有普通百姓”“如果没有陈涉”两个角度进行了假设,并运用了反问句式,论证效果就大大加强了,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杰与铺路石是辩证统一” 的观点。3.对比类在举例后进行议论,所发表的议论与论点或前面所举的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使论点在对比中得到有力的论证。
如下面的例子:众所周知,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可谁知道当初他做实验的情况呢?他每天都要在日记本上记录实验情况,“NO”表示失败,他记下了上千个“NO”,终于有一天,一个线圈掉进磁场,他发现产生了电,成功了!法拉第能忍受着这上千次的失败,最后凭执着的追求换来了真理的青睐,而那位考生却只因自己想象出来的挫折就灰心、气馁,直至自杀,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生活的甜美果实。可见,要想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最重要的是要有执着的追求精神。
这里作者是把法拉第这个正面事例与学生那个反而事例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了“执着追求”的重要性。4.扩展类有时论据浅显易懂且论据本身论证效果较明显,但是一个事例又显得单薄,这时,为了能更充分地论证论点,可通过议论对论据进行扩展,表明论点的普通性,使论点在更大的范围里得到论证。
如下面的例子:倘若明白了这“小”和“大”的关系,又有什幺不可忍呢?《红岩》中的华子良,忍受着敌人非人的折磨、侮辱,甚至还有同志的不理解和憎恶,装疯几十年,终于为营救渣滓洞的同志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又有多少像华子良这样的先烈,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不惜忍受肉体和精神的极大痛苦,他们的拳拳之心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这正是因为他们明白党与个人的“大”“小”关系。
这里就是通过议论由“华了良”扩展到了“许多像华子良这样的先烈”,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5.总结类可通过总结式的议论,使论证更加集中有力,归结到论点上。
请看下面的例子:居里夫人深知“我们应当有恒心”,在核物理领域中不停歇地进击,从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成为驰名全球的女科学家。门捷列夫为写《有机化学》一书,三个月不离书桌。
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的座位下留下两个深深地足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光辉的顶峰吗?其成功的先例又岂止是达芬奇一人!上文中几句总结性的议论使论证都集中到论点“做事要有恒心”上。
恰当准确地对论据进行议论,能使论据更加充分地论证论点,但还须注意以下三点:(1)议论要立足于论据,为论点服务,不可空谈漫议。(2)议论不要太长,达到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目的即可。
(3)如果论据本身简单浅显,无须加以议论就能直接论证论点,且论述的道理也很简单,这种情况下论据后就不要再议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