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感言怎么写
第一段-背景介绍:我读了一本什么什么书(介绍一下作者和背景如果你了解的话)。这本书描述了……(内容简介,可以抄抄书上的前言啦,序啦)。
第二段-重点情节、思想描述: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
第三段-感想:由此想到、感到……。
第四段-引申:引申到实际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因为看了这本书,会改变一些什么样的处事方法等。
凡是用金钱能买到的,都不值得珍惜;而值得珍惜的都是无价可沽。而由读书获得的精神财富是唯一骄人的资本。读书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种充满生机、勃发向上的生命精神,谁拥有了它,谁的生命之花便不会衰落。
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年轮的多少,而在于一种精神灌注的长短。而读书则是洗涤灵魂、陶治性情的妙方,生命也因书而美丽。要抒写出生命的华丽篇章就请一定“热爱读书”吧!
习惯于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从唐传奇到四大名著,从《死魂灵》到《草叶集》,朱自青的散文杰作《荷塘月色》,金庸的武侠小说,艾青的抒情诗。。那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精神得以慰籍,心灵得以净化。许多先贤圣哲,许多文人雅士,或头悬梁,或锥刺骨,或凿壁偷光,或红袖添香彻夜苦读,人们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这种读书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才得以传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不断的啃着各种书本,从地摊上、从书店里,从图书馆,我汲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读书使我受益非浅,它用中华的千年文明渗透了我的灵魂,它用无上的精神力量感化着我的心田。它用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逐步成熟。
是读书让我认识了李白、杜甫、朱自青、老舍、歌德、普希金、惠特曼、马尔克斯……是读书让我知道了希腊神话、诗经、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是读书让我懂得了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书,给了我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担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担负滋润孩子心灵的重任。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陶冶自己的品德修养。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徜徉于学海攀登于书山;用自己温和敦厚的品性去浇铸孩子的心灵。这样,孩子的眼睛才更清澈更明亮;孩子的语言才更得体更文明;孩子的行为才更优雅。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
工作之余,不妨翻翻书架,逛逛书店,找本好书,置身其中,其乐无穷。还有享受。
2. 感言怎么写
我觉得感言不用写的那么多
给你提供以下我的思路吧(一个提纲)
具体的内容需要你自己填写,因为我不了解你的情况
1、自己的简单情况
2、以前的成绩和学习方法
3、现在的成绩和改进的学习方法(可以有一定得虚构)
4、学习当中的重点
5、对以后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学习方法可以写:及时预习复习,不会的问题不堆积,及时请教老师同学,做笔记等
学习重点可以写:上课认真听讲,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等
对自己的期望目标可以写:以后要延续好的方法,逐步改进,提高综合能力,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等
我就能想这么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觉
祝你写的成功
3. 感言怎么写
例:
新学期感言
一个新的学期,“新”字对人总是充满希望和想像的,人可以有很多打算、计划,可以去为着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去努力。但“新”始终是要过去的,过去的会是那么快,就用两天时间这个新就不再了。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只是我们要好好地去面对它,就像每个学期开始时那样,就像每一本新本子刚翻开来时那样,就像刚穿上去的新衣服那样。所以,当我们把每一天都作为新的开始去努力的话,我们会精神百倍。
新是旧的延续,也是旧的变革,除旧迎新,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把旧的差的抹去,进而迎接新的好的明天,但要怎样去弊呢?没有一颗努力着的心是不能做到的。就说寒假作业吧,有的同学很认真,用心去做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是随随便便地去做,甚至是逃避着去做的,而且用尽了小聪明,只要是可以曲解的他们尽量曲解。这次寒假的语文作业是要求自己买一本一百页以上的复习书做,是帮助大家打好基础之举,因为这些书中会有不少讲解、提示、方法指导、要点说明,等等,所以总的做来也就几十页,但个别人用心良苦,就买了一百页左右的书,不多也不少,更绝的是班上有一人将一本近两百页的书中的一百页以后部分撕了,还有的专门买了练习极少的书来做,总共加起来也就二三十页内容,还有的书是尽可能小,做的时候也是专挑简单的做,要写要答的都空在那里。
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我将寒假作业本里练习的词语拿来听写的时候,其状之惨不忍睹之。不过,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既知道哪些人不会认真去做这些作业,也知道哪些人哪些词语肯定听写不出来,也能预料到听写的结果会很糟。我之所以这样做,是要让大家明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只是为做作业而做作业,是无用的、无效的,也是没必要的,这样的无效劳动还不如不做。我们做作业,不是写两个字,填满空格,更不是去抄几个答案上去,而是要将书面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将知识再转化为能力。凡是没有用心学习的同学基本上都听写不出来,这也是学习的效率问题。
新学期伊始,有个别学生就被语数英等老师叫去批评了,什么原因呢?还不是作业没做或草草了事、随便应付的结果?其实,新学期并不代表过去的抹杀,而恰恰是以前的承接,没有好的过往,也不会有新的收获,历史不可能中断,学习也不可能独立地来看待,有一个查漏补缺的寒假,也才能有一个充实的新学期,计划也好,打算也好,如果不能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上,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且关键的还是人的自觉性问题。
获奖感言
前天,学校举行了第三届“星星草”杯征文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参赛的作文《可爱的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当刘老师告诉我,一年组我是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并且免费送给我一本《星星草》时,我的心里真是太高兴了,我真想马上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这件喜事。
中午放学后,一到学后班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学后班的苗苗老师,苗苗老师送了一个风铃奖励我。风铃很漂亮,上面有很多串葡萄,粉色、蓝色、绿色、紫色 ……,好多种颜色,我非常喜欢。
晚上回到家,我把《星星草》拿给爸爸、妈妈和姥姥看,他们高兴的夸我棒,应我的要求,妈妈送给我一袋橡皮。
学校开颁奖会时,我有机会来到了东校区,学校的领导为我们颁发了写有奖项名称的大日记本。杨宗英老师给我们讲了《星星草》创办的过程,杨老师还说如果我们能有三篇以上的稿件在《星星草》上发表,我们就可以成为《星星草》的会员,并可以参与《星星草》的编辑工作。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取这样的机会。
回到班级,刘老师让我给同学们讲了颁奖时的情况,并让我读了一遍获奖的作文,同学们都很羡慕我。
获奖的感觉可真好啊!但我不能骄傲,我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4. 自己的读书感言,怎么写
自古文人好读书,故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古人读书多以时间和恒心来竞赛,寒窗十年,饱读诗书,鲤鱼跃龙门的奇迹只在出榜一刻,那时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愁者会年复一年地赶考,因此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前途,浪费时间就是在自毁前程。在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持之以恒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又如何证明呢?
相比而言,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则逊色许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始终给千千万万的读书人带来了动力,有人是为提高自己的修养,有人是为将来的前途,尽管目的不同,但却都是发自内心的,至少他们能为此努力读书,不在于理想的庸俗与否,他们都是最真诚的人。
然而不堪重负的我们不仅没有尽到人子之责,还有放弃学习、放弃自己的念头,虽然这样的痛苦与忧郁可能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但善于控制自己,善于取读书之乐来填补内心痛苦的人才是所谓的善学者。
一曲《桃花扇》填补了孔尚任亡国时的痛苦,一把折叠扇舞出了坎坷的人生,李贺的“我当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更是宣泄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可以说书读多的人,他宣泄内心的方式也非比寻常。因此圣贤绝非天生的,而知识可以提高修养,读书可以丰富情感,圣人因此而生。
培根的《人生论》,王充的《论衡》以及《颜氏家训》等著作都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情感,完善生活。
古人著书立说为的是能让自己的想法公布于世,以供他人学习和指正;叹如今,功利性的著书立说已经泛滥成灾,这就使得书的作用和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也就渐渐忘记了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可想而知,不是书使人们如此,而是社会使然。
尽管如此,还是不乏读书之人,他们能够区分出善恶之类,选择经典之作来读,“所谓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在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若读的是一部劣作,那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使你很感兴趣,你也毫无提高,只会对你造成误导。
李杜诗篇,韩柳散文,建安风骨,皆是古人的佳篇巨作,试问不读书何以作此文章诗歌?非学无以至此,非明达无以通晓人生,非读书无以成人。
5. 感想感悟怎么写
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在表现方法上。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文的篇名、作者。
三,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首要的一点是“读”,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
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
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
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
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如何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补充: 学生写好读后感,历来是一件较辣手的问题。
要写好读后感,指导是关键。我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体会是: 一、指导审题,理清题意 写好读后感,审题理清题意是关键。
例如我教《养花》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首先让学生明白“感”是什么?“感”就是要求写自己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接着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可以先讲作者怎样说,怎样做,然后写自己“悟”出什么道理。 如何给文章定题目呢?读后感题目多种多样,既可以直接题目,如:《养花》读后感;也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做正题,如:学习要善于摸门道—《养花》有感。
总之,要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写作上要求,审题最关键。 二、抓中心,定要点 《养花》这篇文章写读后感,就是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所谓“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是中心思想,写体会的读后感,“感”应该围绕中心思想去开展。 第一步:先让学生回忆《养花》一文的中心思想,理清要点。
第二步:我归纳习作要求,《养花》这篇文章抓住三个要点:①、养花能增长知识。②、养花能调节脑力劳动。
③、养花可以创造劳动果实,发展友谊。 三、抓住要点,联系实际,理清结构 首先我让学生讨论《养花》一文几个要点,有几个方面体会较深。
接着指导如何联系实际谈体会,最后介绍写读书笔记的两种方法: 1、先叙后议。方法是:先介绍什么书,讲了什么内容,反映什么中心思想,围绕中心结合自已。
6. 初中生读书感言怎么写,有几本书可以写
1、《少年维特的烦恼》《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少年维特热”。
片段:我整个灵魂都充满了奇妙的欢快,犹如我以整个心身欣赏的甜美的春晨。我独自一人,在这专为像我那样的人所创造的地方领受着生活的欢欣。
我是多么幸福啊,我的挚友,我完全沉浸在宁静生活的感受之中,以至于把自己的艺术也搁置在一边。我现在无法作画,一笔也画不了,和以往相比,此刻我是位更伟大的画家。
每当这可爱的山谷里的雾气在我周围蒸腾,太阳高悬在我那片幽暗的树林上空,只有几束阳光悄悄射进树林中的圣地时,我便卧躺在山涧那飞跌而下的溪水边的葳蕤的野草中,挨着地面观察千姿百态的小草;每当我感觉到我的心贴近草丛中麇集扰扰的小世界,贴近各种虫豸蚊蝇千差万别、不可胜数的形状时,我就感到那个照他自己的模样创造我们的全能的上帝的存在,感觉到那个飘逸地将我们带进永恒快乐之中的博爱天父的呼吸;我的朋友,每当后来我眼前暮色朦胧,我周围的世界以及天空像情人的倩影整个都憩息在我心灵中时,我往往便会生出憧憬,并思忖:啊,你要是能把这一切重现,要是能将你心中如此丰富、如此温馨的情景写在纸上,使之成为你心灵的镜子,犹如你的心灵是博大无垠的上帝的镜子一样,那该多好!——我的朋友——不过,我要是真是这样去做,就必将陨灭,在这些宏伟壮丽的景象的威力下,我定将魂销魄散。2、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精彩片断泰戈尔的小说《沉船》写青年大学生罗梅西钟情于同学卓健德拉的妹妹汉娜丽妮,而他的父亲却强迫他与撒西娜结婚。
在迎娶新娘的回家路上,遇到了龙卷风,大风吹走了所有的船。罗梅西侥幸活命,误认另一着新嫁衣的卡玛娜为妻。
后来,当罗梅西得知卡玛娜并非自己的妻子撒西娜时,就把她送到一所寄宿学校读书,自己到加尔各答开业作律师。在加尔各答,罗梅西与汉娜丽娜邂逅,重叙旧情,心心相印,并决定结婚。
后来,汉娜丽娜的哥哥卓健德拉了解了罗梅西与卡玛娜的事情,严厉指责罗梅西并断然宣布解除妹妹与罗梅西的婚约。罗梅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给汉娜丽娜写了一封长信,说明真相,诉说衷情。
而卡玛娜无意之中看到信中的一页,如梦初醒,从中得知自己的丈夫叫纳里纳克夏,遂不辞而别,登上了寻父的道路。而汉娜丽娜自罗梅西走后,郁郁寡欢,后在哥哥卓健德拉的撮合下,准备与纳里纳克夏结婚。
这时罗梅西出现在他们面前,纳里纳克夏知道内情后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回到家中,却发现家中从外地雇来的女仆竟是改了名的卡玛娜。
之后,两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白头偕老。3、《母亲》《母亲》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群众革命斗争: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经济斗争转到政治罢工,农民和工人在斗争中结成同盟。
小说第一次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因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作者精心设计了3组人物。
第1组是革命者,包括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第2组是工农群众,其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和农民雷宾的形象;第3组是敌人,这里有厂主、沙皇宪兵、法庭庭长,检察官等。在这3组人物中,高尔基突出了巴维尔和母亲这两位主要英雄人物(巴维尔是作为先进工人的代表,母亲则是作为革命群众的代表)。
小说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他们两人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悟展示出来的。小说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写巴维尔率领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在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下成长的过程,第二部分重点写马克思主义小组在群众中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觉醒。小说的人物形象体系和结构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
在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4、《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5、《哈姆莱特》【精段欣赏】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
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