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柳体而字怎么写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2. 问一下,颜真卿和柳公权哪个的字写得好
颜真卿:在字的用笔上,他采取了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粗笔中画饱满,出锋处又强调锋芒,使每个字都具有厚度,甚至给人以浮雕感。
显示出正直、质朴、倔强的风格。 他的行草书,遒劲郁勃,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是继“二王”之后为行草开一生面。
颜书越到老年,他的独特面貌越加显得成熟精到,可以说达到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宋苏东坡说:“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
明王世贞评鲁公之书“风棱秀出,精彩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他是一位多产的书法家,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他的书迹就有60多种,他的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也极为深广。
在颜真卿之后出现的唐代又一大书法家柳公权,就是学颜而又有创新的。宋代的著名书法家苏东皮、黄庭坚、蔡襄都受过颜真卿的影响,宋代之后,颜书的影响越来越大,如元代的柳贯,明代的李东阳和邵宝,清代的刘墉、钱沣、何绍基、翁同和等等。
颜真卿传世作品很多,主要有《玄秘塔碑》、《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等。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人品也好,他性格耿直,为人刚正不阿。
唐穆宗李恒是个荒淫昏庸的皇帝,在位四年,增加了农民三倍的负担,其他方面则一无建树,所以柳公权及一些忠诚刚正的大臣对这位昏君非常恼火。有一天,李恒向柳公权请教用笔之法。
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就是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笔谏”故事。
他的书法谨严雄峻,巍峨劲拔,确实和他的气质品格相称。这个故事也说明柳公权不仅在书法上与颜真卿有师承关系,在道德品质及思想意识上也受到颜真卿很大影响。
人们公认柳体书法与颜体书法有相近之处,即指二人均书如其人,刚正不阿。所以后人以“颜柳”并提,且有“颜筋柳骨”之说。
由于柳公权的书法以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而著称,历代书论者对柳体评价很高,论之为“庙唐气象”,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赞美柳书说:“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朱长文在《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
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中说:“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
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
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
杨守敬在《学书迩言·评碑》中说:“柳诚悬书,平原以后,莫与竞者。《和尚碑》天骨开张,虽不善学者,流为犷悍,然如《苻碑》、《魏公先庙》、《刘沔》、《冯宿》,皆敛才就范,终归淡雅。
《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孙退谷在《庚子消夏记》中说:“唐初诸公无不学晋,即褚河南刚正不挠,千古伟人,而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之致,盖屈而就晋法也。
至诚悬始大辟境界,自出手眼,虽学鲁公,实有‘出蓝’之誉,故唐人称其一字千金。又谓墓碣之书,不出诚悬,则为不孝,至四裔咸知宝重。”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干禄第二十六》中说:“唐末柳诚悬、沈传师、裴休,并以遒劲取胜,皆有清劲方整之气。”柳公权的碑刻流传下来很多,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 。
3. 如何写好柳体字
一 柳字流传下来的大字碑版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两种; 一、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大达法师建立的,由朝 散大夫兼御史中丞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写,时年六十三岁。
全碑文共一千二百余字,原 石现存西安碑林。千余年来,虽历经传拓,字画仍清晰完好。
此碑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乃此碑之最大 特色,是柳书的代表之作。明代大书画家兼鉴定家董其昌评论柳书说;“余于虞褚颜欧皆 仿佛十一。
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意思是如 学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字,宜先从柳法入手,乃是捷径。
这从柳书《玄秘塔碑》的字迹来看, 可以观察其内涵二王的意趣,而又有深入浅出之妙,也足以说明董的评论是经过实践考 证的。 二、神策军碑 神策军原是唐制边防军队,后驻军禁中,便成为皇帝的卫队了,分 左右神策两军。
此碑建立于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是柳公权在六十五岁时书写的。 内容记载唐武宗李瀍巡幸左神策军的事。
由于碑置左神策军驻地,驻军禁地,不准摹拓, 所以对外流传很少,因此碑文字口没有受到捶拓损伤,锋鋩棱角,俨然如新。其书法结 体严峻,除多出欧法外,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势雄力厚之中,刚柔相济,骨肉停匀,是高度概括了前人楷法的珍品。
世人评述此碑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其生 平第一妙迹”。确实,在柳书大字碑版中,《神策军碑》是继《玄秘塔碑》之后,另以雄胜面 貌出现的又一精心杰作。
现存拓本,据记载,为五代或宋初时所拓,是仅存而稀有之迹。 特别是此碑由于勒刻精良,所拓字迹,神完气足,几与真迹无甚差别,诚是难能可贵。
二 柳字的用笔特征 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书写纸上,形成点画,积点画而后成字体。因此字体的形态 表现如何,关键在于点画的用笔如何。
举凡点画的起止长短,方圆肥瘦,偃仰向背,正 直弧斜,轻重徐疾,虚实映带以及转折顿挫,藏锋露锋等等用笔问题,也就关系到字体 形态的表现问题。各家字体在用笔上都有它一定的讲究和方法,从而就形成了他的一定 特征。
所以初学临摹的人,必须首先抓住这些带有关键性的特征,才容易把字临摹得相 似或近似。关于柳字的用笔特征,应掌握如下几点: 一、由于颜书以丰筋胜,柳书以骨力胜,世人皆以“颜筋柳骨”并称。
同时也正因为 此,一般初学柳字的人,往往过分偏重于骨力的一面,而忽略了柳书于劲健之外,尚富 有丰腴妍润的一面,而将柳字临写得过分枯瘦,这一点必须加以留意。 二、柳体字用笔是“方笔”和“圆笔”并用的,“方笔”指在起笔和收笔处笔画有棱角,而 呈方的形状,并不是指什么角度正好九十度。
用笔方法,主要是逆锋起笔,如写横画, 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下落笔(这叫做欲横先竖),再转锋向右行笔;收笔时用 “回锋收笔”。如写竖画,在逆锋向左上角起笔后,就要向右横落笔(叫做欲竖先横),再 转锋向下力行。
如写撇,欲左下先右上(柳字在撇画或竖画,每多强调用“方笔”,所以 在起笔时,时常出现用二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多一个棱角)。如写捺,欲右下先左上, 这些都称为“逆锋”笔法。
在行笔时用铺毫,笔画尽处,每用顿笔。这样用笔,就叫“方 笔”,方笔点画,厚重遒劲。
圆笔指写出的点画呈圆形,圆笔在起笔后用裹锋,不使笔锋分散开。行笔不折不顿, 写到尽处,一住即收,无有折锋痕迹。
这样用笔,称为“圆笔”。柳体圆笔点画,格外显 得丰润而圆浑。
三、横画起笔方整,全用折锋起笔,从长短看,有短横长横之分,短横体态粗壮, 所以按笔较重,长横伸左取势,中段稍瘦,所以行笔至中段时,须稍提锋。柳体长横在 顶盖、中腰或底托部位时,都比一般为长,有时还长得比较突出。
横画笔势,虽向右上 取微含耸肩状态的斜势,但要使人一眼看来有安适平稳的感觉。有时横画两头微低,中 间高拱如覆舟的样子,这在横画较多的字如“书”,“昼”,“真”、“兵”等字都配用此画。
另 凡居于左偏旁的字如“木”、“扌”、“言”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让右关系,右端要稍尖,人 称之为“右尖横”;或居于右偏旁的字如“才”、“寸”等偏旁的短横,为了要迎左的关系, 一般都用“左尖横”即左端比右端要狭窄些。 四、竖画起笔,折锋非常突出,有垂露和悬针之别,都根据字势需要而定。
中竖每 多用垂笔悬针,空抢收笔,力在抢尖。左右竖画,有相向和向背之分,如范字“圆”,“臣”, “雕”、“皆”等的竖画,相向形态,都较突出。
五、柳字的“点”,方圆并用,变化较多。其在“宝盖头”的首点,多用竖式方折之点, “宝盖头”左点,每多借用短竖为点,如范字“官”、“宅”等。
另如“文字头”的首点,或方 或圆,都用侧式。方点体势,斩钉截铁,圆点体势,丰厚滋润,如范字“主”、“玄”之点。
六、柳字的撇,速度较快;柳字的捺脚较长,捺尾较细。撇捺相交之笔,轻撇重捺, 一如颜法。
· 七、“火点底”的横四点,其中间二直点,多参用短竖成点;其在“绞丝旁”的下三点, 其中间一点,也以短竖出现;“水旁点。
4. 柳公权起初写的字什么 ,在老人的引荐下什么,他什么,终于成为什么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
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
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
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
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
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
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
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
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