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字的艺术作文
宇宙中有艺术的民族很多,其中中国占重要的地位,汉字也在艺术中占重要的地位。
汉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当时人们采用“结绳记事”,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记了些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
仓颉看不下去了,就想造一些符号来表达,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字,但当时没有笔墨纸砚,他用树枝写满几个山洞。 其实字不是仓颉一人创造的,汉字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后来经过后人的改造,由甲骨文到现在的正楷,由复杂、比画多的文字到今天简单明了的汉字。
汉字是一件神奇的艺术,中华人民为他感到骄傲,为他感到自豪。
2. 怎样写好汉字
汉字是我过古老的文化艺术,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以发扬。
那么如何写好一个 汉字呢,我们就从古时所说的“永”字八法来说起。"永"字包括八个笔画即侧(点),勒(横),努(竖),策(提),掠(撇),Ti(钩),啄(短撇),磔(捺).这就是所谓的永字八法. "侧 "是指现在的点,也就是说只要是点都是侧着写,不论是向哪个方向 它都是侧着的,所以我们在写点时一定要注意它所侧的角度和方向;"勒"在现在指的是横,横画在写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长短,也就是所说的勒,要勒紧,长短要适合,横画的长短在汉子中起到平衡整体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所说的勒法;"掠"字现在是指撇,撇画之所以称为掠是因为它给我们 的感觉就像是燕子掠过非常飘逸自然,所以在写撇的时候一定要干净利落如飞燕惊掠不能拖泥带水;策是指提(挑),我们知道提画是是由左下脚向右上脚迅速挑出所以在后面好象有一道力量在推着,就好象扬鞭策马所以称之为策;"啄"其实是撇的一种也就是短撇,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倾斜度,短撇看着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鸟类在啄食所以称之为啄;磔是指捺画,磔在古代是一种酷刑,意思是把人斩成三段.也就是说我们在写捺画的时候要注意写成一波三折自然成形;"努"是指竖画,竖画在字中起到支撑的作用,我们在写时一定要写的垂直,只有通过努力练习才能写好,所以称为"努"画.'ti" 是指钩画,ti的意思是指脚尖向上翘起,其实钩画也就像是脚尖脚尖向上翘所以称为ti.在古代没有折画,在古代写折画时是由横和竖组成的.折画最早是现代的启功先生提出的,所以在在"永"字八法中没有提到折画. 这只是对永字八法的一些阐述,如何写好汉字还得从最基本的笔画写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基本笔画的写法,从下面的视频中也许你能学到很多; "点"的写法与组合; /xxp_yyview.asp?id=92 "横"的写法 /xxp_yyview.asp?id=90 "竖"的写法 /xxp_yyview.asp?id=87 "撇"的写法 /xxp_yyview.asp?id=88 "捺"的写法 /xxp_yyview.asp?id=89 "折"的写法 /xxp_yyview.asp?id=85 "提"的写法 /xxp_yyview.asp?id=86 "钩"的写法 /xxp_yyview.asp?id=91 汉字的布势 /xxp_yyview.asp?id=97 汉字结构的占位比例 /xxp_yyview.asp?id=96 视频 /viewthread.php?tid=364100。
3. 要汉字的书写艺术的资料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著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艺术青春常在。流览历代书法,"晋 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
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书法艺术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中国书法史的分期,从总的划分,可将唐代的颜真卿作为一个分界点,以前称作"书体沿革时期",以后称作"风格流变时期"。
书体沿革时期,书法的发展主要倾向为书体的沿革,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书体相联。风格流变时期的书体已经具备,无须再创一种新的字体。
於是书法家就提出"尚意"的主张,"书体"已经固定,而"意"是活的,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主体作用。 一:书法的起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於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绍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仰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绳汕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
近40余年,又陆续有许多发现。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
不过画图更趋於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 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 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史前至夏--混沌萌生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艺术来开始於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於异地,留于异时,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 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 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 的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不是真 正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著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绍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
这些符号已区别於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著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 有二十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
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 曾发现过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
这使得文明向前又 迈进了一大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於形象某个具体事物。
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三:商至西汉--浑然入序的书法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 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 、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一)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
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
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
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
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
4. 中文汉字的艺术是一什么
古老的汉字孕育出了书法与篆刻这两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们完全是通过汉字那独特的形态来展现艺术家们的情致与风骨。为什么汉字的字形能发展出独特的艺术形式?那是因为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一种文化的载体,它的形体本身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文化。它凸显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宝库。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在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时代,参与书法活动的人非常广泛,凡是读书人自幼就得开始习字,由此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也是最初的审美训练),此后相伴终身,所以书法又是中国最实用、最普及的艺术。
书法的历史很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也是中国最古的书法“作品”。金文书法带有美化装饰的倾向,体现了整肃端庄的标准美。后来的秦朝的小篆刻石、汉朝的隶书碑刻、唐朝的楷书碑刻,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瓦当文、美术化的花样字,都接续了殷商金文书法的这一传统。甲骨文书法是当时日常的书写样式,显示出当时手写体的生动活泼。后来的楚简、汉简、名家尺牍,都是日常文字书写活动留下的遗迹,饶有随机变化的书写笔趣。我们还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书法史上最动人的作品,如东晋王羲之行书《兰亭序》以及他的行草书尺牍,唐朝颜真卿行书《祭侄稿》、宋朝苏轼《黄州寒食诗》,都出自日常的书写活动。这类随手而成的书作,仿佛大自然的造化,具有天然本真的美感。
书法这门艺术的显著特征是由“汉字”与“书写”所决定。汉字是书法艺术的造型依据,而书写是书法的魂魄,书法的美感亦可从这两个方面来体察。
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汉字的方块式结构由点画穿插而成,经历过多次演变,形成了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形式上的美感特征。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隶书笔画变篆书的婉转为方折,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楷书的笔画形状最丰富,结体欹侧而端庄。行书也是欹侧的体态,但是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特别是狂草,舍弃了一切外在的装饰,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书法的内在美韵来自书写的笔力、笔势。王羲之的行草书,笔力遒劲,有虎踞龙盘之势。米芾写行书,笔力外露,四面得势。虞世南写楷书,笔力含蓄,笔势温和。颜真卿的楷书,笔势内敛,却有一掣万钧之力。怀素写草书,尽显怒张之势。书法的“力”和“势”呈现书写的旺盛活力,是书家流于笔端的“气质”。
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5. 美丽汉字征文怎么写
我们读书、看报、写作文,都离不开汉字.这一个个汉字,是我们中国人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
汉字,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别看它只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方块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不同含义的词组,一篇篇语句优美的文章,一首首抒发情感的诗歌,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看着这些字,就像一颗颗星星在纸上闪烁,就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愉悦你的眼睛.每当我认识了一个汉字,就像结识了一位新的朋友.在我写作文的时候,它便可以为我提供帮助,给我的文章增添一分不同的色彩.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你看“月”字,它外部轻灵,内部紧凑,既像龙蛇盘绕,又似鹰隼雄立.它那一撇如同月牙往上翘;它那一勾好似小鸟张嘴叫;它那横折不方不圆,若行若飞.整个字加起来,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再看,“朝阳”这两个字能让你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 “晚霞”似乎能看到天空中那绚丽的色彩; “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看见“愁眉苦脸”这个词,就会想到一张哭丧的脸……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这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笔下,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有着不同的特点:篆书和隶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草书虽然潦草,却带给人一种奔放的感觉……欣赏这一个个书法作品,就好像在欣赏一幅幅不同风格的图画,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
这些有着独特性格的汉字,这些各具特点的书法作品,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我爱你,汉字!我为你而骄傲!
6. 怎样写好汉字
写好字要多练字.这是转的: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