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蝉长什么样我说的是蟾蜍的蟾
金蟾
金蟾又称三足金蟾,汉族神话传说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月宫叫蟾宫。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
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传说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古代有刘海(刘海故里为陕西西安户县阿姑泉欢乐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汉族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释义:“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
蛤蟆
蛤蟆há ma( 蟆单独读má ),也叫蟾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区别
三腿的蛤蟆被称为“蟾”,金蟾又称三足金蟾,汉族神话传说月宫里一只三条腿的蟾蜍。
2. 描写蟾蜍的外形
[编辑本段]蟾蜍与青蛙的区别
蝌蚪的区别:青蛙的蝌蚪颜色较浅、尾较长;蟾蜍的蝌蚪颜色较深、尾较短。
卵的区别:青蛙的卵堆成块状,蟾蜍的卵排成串状。
蟾蜍实际上是蛙类的一种,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所有的蟾蜍都是蛙,但不是所有的蛙都是蟾蜍。两栖纲无尾目的成员统称蛙和蟾蜍,蛙和蟾蜍这两个词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划分,从狭义上说二者分别指蛙科和蟾蜍科的成员,但是无尾目远不止这两个科,而其成员都冠以蛙和蟾蜍的称呼,一般来说,皮肤比较光滑、身体比较苗条而善于跳跃的称为蛙,而皮肤比较粗糙、身体比较臃肿而不善跳跃的称为蟾蜍,实际上有些科同时具有这两类成员,在描述无尾目的成员时,多数可以统称为蛙。
无尾目包括现代两栖动物中绝大多数的种类,也是两栖动物中唯一分布广泛的一类。无尾目的成员体型大体相似,而与其它动物均相差甚远,仅从外形上就不会与其它动物混淆。无尾目幼体和成体则区别甚大,幼体即蝌蚪有尾无足,成体无尾而具四肢,后肢长于前肢,不少种类善于跳跃。
蛙科是无尾目的第三大科,有50余属650余种。蛙科的分布比其它任何两栖动物都要广泛,几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现在一些岛屿上,最北可达到北极圈。蛙科在非洲最为繁盛,光是特有的属就有18个,其中在马达加斯加岛就有3个以上的特有属,而蛙科也是无尾目的最大成员巨蛙Conrua goliath(右图)也分布于非洲。蛙科在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也比较丰富,如我国常见的黑斑蛙和各种林蛙。但欧洲和美洲的蛙科则只有蛙属Rana的成员,其中在南美洲只见于北部地区。蛙科在澳洲也只有极北部才有,而在临近澳洲的一些大洋洲岛屿上却能见到,而这些地方几乎没有其它的两栖动物,蛙科成员在这里则占据了不同的生态地位。在斐济岛有两种扁手蛙Platymantis,分别为路栖和树栖,其中树栖扁手蛙看起来与树蛙科或雨蛙科的成员非常相似,树栖扁手蛙有多种色型,看起来好像不同的种。扁手蛙的其它种类也均局限于亚太地区的海岛上,其中包括不少树栖的成员。扁手蛙在卵中完成变态,孵化出来的就是小蛙。
蟾蜍科有24~31属340~360种,分布广泛,遍布大洋洲和马达加斯加以外的世界各地。蟾蜍是适应力很强的动物,可以生活于密林、高山、草原、甚至荒漠,我国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大概也要属蟾蜍了。蟾蜍科中超过一半的种类都属于同一个属,即蟾蜍属Bufo,这个属的成员几乎遍及本科的所有分布区,而在北方则是本科唯一的代表。蟾蜍属的成员体型差别很大,最大的美洲的海蟾蜍身长达到25厘米,而有些小型的非洲蟾蜍的身长只有其1/10。蟾蜍虽然大小差别很大,但是相貌和习性均比较相似,都是些行动缓慢不擅跳跃的路栖动物,皮肤粗糙而高度角质化,使得蟾蜍有较强的耐旱能力,蟾蜍能分泌毒素,可以制成蟾酥。蟾蜍非常贪食,人们用其来消灭害虫,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生态灾害。澳洲引进了海蟾蜍来防治蔗田的害虫,但是海蟾蜍却对当地生态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海蟾蜍排挤本土的龟蟾类,捕食当地的小动物,其分泌的毒素又对想捕食它们的当地的捕食者造成了威胁,海蟾也被引进了其它很多种植甘蔗的热带地区,大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蟾蜍科的其它属多只有少数成员,有些外表和习性与蟾蜍属有一定差距,比如东南亚的浆蟾Pedostibes是树栖的蟾蜍,身体轻盈纤细,与地栖的粗壮笨拙的蟾蜍属略有不同。
3. 蟾字怎么打拼音
蟾chán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蟾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部首笔画
部首:虫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五笔86:JQDY 五笔98:JQDY 仓颉:LINCR
笔顺编号:2512143513344111251 四角号码:5716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7FE
基本字义
1. 〔~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桂”。“~轮”(圆月)。“~辉”、“~光”、“~魄”(均指月光)。“~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虫,詹( zhān)声。本义:蟾蜍( chú)简称“蟾”,即癞哈蟆) 2. 同本义 [toad]
小蟾徐行腹如鼓。——元· 元好问《蟾池》 3. 又如:蟾壶(古代计时器。一种蟾蜍形的漏壶);蟾兔(蟾蜍与玉兔) 4. 传说中月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 [moon]。如:蟾桂(神话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蟾宫(指月亮中的宫殿)
常用词组
1. 蟾蜍 chánchú
(1) [toad]∶俗称癞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能分泌粘液,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2) [the moon]∶指月球,因为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 2. 蟾宫折桂 chángōng-zhéguì
[succe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攀折月宫
4. 写蟾蜍的古诗词
在李白杜甫写的咏月诗篇中,都写到了蟾蜍。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雨后望月
李白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5. 蟾蜍是怎么到月亮上的
古人为什么要把月亮与蟾蜍联系起来?有学者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观察与联想所致,因为月亮晚上才能见到,蟾蜍也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而且月中有黑影形似蟾蜍,所以很容易联系在一起而成了神话传说。
另一种是崇尚的反映,上古时代很可能蟾蜍曾是某些氏族或部族崇拜的图腾象征,考古发现在这方面就有相当多的揭示,“种种迹象表明,古代以蛙或蟾蜍为图腾的氏族或部落是比较多的。当他们发现月与蟾蜍或蛙活动规律相似,而月上的阴影又象蟾、蛙,便认为自己的图腾祖先——蟾蜍或蛙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来自月亮的神蟾或神蛙,于是便把月与蟾、蛙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