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噶"拼音怎么写
噶----译音用字。如:噶布伦,噶伦(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萨噶达娃节(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1959年西藏叛乱事件发生后解散)
噶gé译音字。
噶gá象声。如:噶喇一声。
【噶乌】藏语。意为护身佛盒。一般用银、铜制成,也有金制的,大小不等,贵重者镶以珠宝,有的内装小佛像及经卷符咒等物。是喇嘛教信徒佩戴的宗教用品,也是妇女的胸
前装饰品和过去一部分贵族男子的头饰。
【噶伦】藏语。亦作"噶隆"或"噶布伦",原西藏地方政府主管官员。依清官制为三品,多由大贵族充任,职权甚重。
【噶珊】一译"嘎山"。满语"乡村"的意思。
【噶厦】藏语。意为"发布命令的机关",旧译"噶厦公所"或"噶沙公所",即原西藏地方政府。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政府废原封郡王,命由噶伦四人(一僧三俗)主持
噶厦,秉承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的意志,共同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遂成定制。1959年3月,多数噶伦叛乱,**命令解放,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行其职权。
【噶当派】喇嘛教派之一。
【噶伦堡】硬度东北部地边境城镇。靠近西藏亚东,避暑胜地。
【噶举派】喇嘛教派之一。因最重口授(藏语:噶)密法的传承(藏语:举)故称噶举派。
噶gé 象声词。
噶gá译音用字。
2. 贡嘎山中嘎的读音急求
gā贡嘎是西藏地名。
嘎嘎 gā(1) (形声。从口,戛( jiá)声。
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screech]。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2) 另见 gá;gǎ常用词组◎ 嘎巴 gābā[snap;crack] 形容树枝等断裂的声音◎ 嘎巴 gāba[crust] 〈方〉∶粘东西干后牢固地附着在别的东西上瞧,浆糊都嘎巴在你袖子上了◎ 嘎噔 gādēng[snap] 象声词,形容物件受力折断、绷断的声音猛听得嘎噔一声,弓弦断了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心里嘎噔一震,再也无法平静◎ 嘎嘎 gāgā[quack;gaggle] 鸭叫声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松阴满院清。
--唐· 李山甫《方干隐居》◎ 嘎啦 gālā[rumble,rattle] 象声词,形容雷、车轮等震动的声音嘎啦一声响雷北风呼呼地刮着,刮得窗户嘎啦山响一辆马车嘎啦地迎面驶来◎ 嘎然 gārán(1) [quack]∶形容声音的嘹亮北雁南飞,嘎然声鸣令人心碎(2) [suddenly stop]∶形容声音骤然停止门突然被推开了,屋子里的笑声嘎然而止◎ 嘎渣儿 gāzhar(1) 〈方〉(2) [scab]∶痂(3) [crust]∶食物烤焦、烤黄的那层硬皮饼嘎渣儿吃起来挺香◎ 嘎吱 gāzhī[creak] 象声词,形容物体在压力作用下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嘎吱一声,门开了扁担嘎吱作响基本词义◎ 嘎嘠 gǎ〈形〉(1) 儿童聪明乖巧而调皮的。 常含有喜爱的意味 [naughty]。
如:又淘又嘎又皮的小孩(2) 脾气坏,乖僻 [eccentric]。也写作“玍”。
如:嘎小子;嘎子;嘎家伙词性变化◎ 嘎 gǎ〈动〉(1) 卡。 夹在中间 [check]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又如:鱼刺嘎了喉咙(2) 另见 gā;gá常用词组◎ 嘎七马八 gǎqīmǎbā(1) [at sixes and sevens] 〈方〉∶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屋子里的杂物放得嘎七马八,人都进不去(2) 也作“嘎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