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一诺千金的主要写什么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2. 一诺千金的读后感怎么写300字左右
史记》,作者:司马迁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
后来项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
怒愤之下,刘邦下令辑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
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
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
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
季布一见曹丘生,就历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
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人用“一诺千金”亚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3. 用"一诺千金"怎么造句
"一诺千金"造句:
1. 诚信就是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2. 我们要做个一诺千金的人,懂得尊严,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3. 如果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一诺千金,不能轻易食言。
4. 只要你做到一诺千金,就等于获得了一大笔财富。
5. 大丈夫言出必行,做事要果断,一诺千金。
6. 我们的作业就是我们的产品,既然答应老师就要一诺千金,认认真真地完成我的产品,做一个诚信的人。
7. 千金一诺的质量,一诺千金的服务。
8. 你尽可放心。他为人一诺千金,既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办好。
9. 妈妈一诺千金,真守信用!
10. 他为人一诺千金,他答应了你,就一定会办好,你尽可放心。
11. 省长可是口中无戏言,一诺千金,说办就得办。
12. 如果你不能一诺千金,你就不能拥有尊严。
13.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一诺千金,刻苦训练。
14. 我们做人要诚实,要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言出必行。
15. 小明说话向来都是一诺千金,不可能言而无信。
4. 一诺千金怎么解释
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解 释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示 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姑娘纵然不便~,一定是两心相印。”
近义词 言而有信 千金一诺
反义词 言而无信
5. 关于一诺千金的作文
诚实守信 一诺千金
诚信,顾名思义:诚实、诚恳,讲信用、守信义。一个人只有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只有讲信用、守信义,才会赢得身前身后的信誉。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诚信犹如人的灵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了诚信,才会有绝处逢生时的援助之手;有了诚信才会有真诚友谊的心慰;有了诚信,才会有爬出深渊,走向光明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得到了“健康、荣誉、机敏、才学、金钱、诚信”7个行囊,在过河时遇到大浪,船夫让他扔掉一个,不然就会葬身河底,智者最终选择扔掉了“诚信”。他安全返航了,但是从此人们对他避而远之,不愿与他说话与交谈。在孤独中他逐渐没落下去,从智者沦为了庸人。智者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丢失了人生最基本的原则——“诚信”。看来,智者不智啊!失去了健康,至少还有伟大的灵魂;失去了美貌,至少还有美丽的心灵;失去了荣誉,至少还有朴实的人生;失去了机敏,至少还有忠厚的勤恳;失去了才学,毕竟还有为善的面目。失去了诚信,没有了人生的原则,还能有什么?
回想自己,已是初中生了,现实的初中生活比我曾经想象的还要繁忙,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竞争压力,使我不得不慢慢去适应。放寒假了,难得有空,准备与朋友一起出行游玩。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那天,临出门时 ,母亲随手翻开了一大堆她给我布置的作业,未完成的语、数、外、科等辅助练习露出了一张张惨白的面孔,“今天哪儿也不准去!”母亲咆哮着,且挂断了电话。母命难违,我退缩了。之后,我去和那位朋友道歉,他生气地质问我:“你那天为什么不去?如果是我,是绝不会像你这样‘轻诺寡言’的!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会去!让我在电话边白等了两个小时,最起码你也应该给我打个电话呀……” 听着他连珠炮般的质问,看着他满眼的怒火,我无言以对。从此,我对“诚信”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脑海中又多了一份记忆——一诺千金。
曾经有人训导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的,有很多人将此奉为人生的信条。可是,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一下别人,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人乐己乐呀。人与人进行交往时,明理守信,各得其所,不也是很好的吗?很多大富豪将巨资捐给希望工程,有人说他们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有人说他们是在变相地邀功请赏。好人难作啊!与其说风凉话,还不如给点掌声呢! “最慷慨的捐赠者”比尔•盖茨说过:“我的财富应该回报社会。”回报社会!这才是那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者的肺腑之言吧!
生活中常常有一种败北的感觉。李白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既然如此,何不让这个梦更精彩一些呢?我们现在还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小大人,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诚信”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要让生命更精彩,必须有“诚信”的资助;要让青春舞动得更绚烂,必须以有“诚信”为基石。“勿以善小而不为”,诚信几乎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诚信”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却能培养我们的良好品德,陶冶我们的情操。健康、美貌、荣誉、机敏、才学只是人生的附属品,只有“诚信”才是人生最纯洁的灵魂。单单拥有财富、美貌、荣誉和才学等,心灵只会像戈壁滩上的茫茫沙丘。唯有诚信的点缀,才会为荒漠注入新绿,让大漠孤烟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乐园。
诚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诚信,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品质。“诚信”这个品性,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圣、伟大,始终找不出可以责备它、批评它的理由。几千年来,社会始终将它作为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譬如,荀子的“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宋程颐的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清龚自珍的“鄙夫较量智愚间,何如一意求精诚”,以及鲁迅先生的“假如一个人还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说的好;否则,虽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会看出他暗中偏袒那一方,所表示的不过是自己的阴险和卑劣”,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不讲诚信的人,终将成为社会的败类,像过街老鼠那样.人见人厌,人人喊打。诚信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将之继续发扬光大。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拥有诚信,我拥有了那根小小的火柴、小小的绿叶、那朵小小的浪花。请记住:“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6. 一诺千金是哪个古人写的
一、一诺千金,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二、这一个成语说的是汉朝的季布。
三、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多次击败刘邦军队。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7. 一诺千金故事简短介绍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
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 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
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
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在“一诺千金”的故事中,讲信用让季布死里逃生。反之,不讲信用则可能给自己带来祸患。
那个在山上放羊喊“狼来了”的孩子,就是因此而丧生的。他屡次喊“狼来了”,人们上山救他却扑了空;后来,狼真的来了,任凭他怎么大声喊,再也没人相信他了。
信用是多么宝贵啊!我们可以失去金钱,因为可以再赚;可以失去工作,因为可以再找;但一旦信用失去了,就难以挽回了! 因为,失去信用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8. 一诺千金的意思和故事和主要内容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比喻自己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通俗一点的理解为: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在当今的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一诺千金”,显得尤为重要。
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故事: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再说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