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编制档号
档号编制规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档号的结构、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档案馆(室)编制档号。2 术语2.1 档号 档案馆(室)在整理和管理档案的过程中,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的一组代码。
档号是存取档案的标记,并具有统计监督作用。2.2 全宗号 档案馆(室)给定每个全宗的代码。
2.3 案卷目录号 全宗内案卷所属目录的代码。2.4 类别号 馆(室)藏档案类别的代码。
2.5 项目号 产品、工程、课题、设备等档案的代字和代号。2.6 案卷号 案卷排列的顺序号。
2.7 件号 案卷内文件的顺序号。2.8页(张)号 案卷内文件每页(张)的顺序号。
2.9 代码 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数字、字母、汉字及其它符号。3 档号编制原则3.1 唯一性原则 档案馆(室)内档号应指代单一。
不同编号对象应赋予不同代码,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编号对象。3.2 合理性原则 档号结构必须与馆藏档案的整理分类体系相适应。
3.3 稳定性原则 档号一经确定,一般不应随意改变。3.4 扩充性原则 档号必须留有适当的递增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档案的需要。
3.5 简单性原则 档号力求简短明了,以便减少代码差错,节省存贮空间,提高处理效率。4 档号的结构 档号结构分为三种:4.1 第一种结构为: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页(张)号。
即:****—***—***—*** 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页(张)号4.2 第二种结构为: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件、页(张)号。即:****-***……n-***-*** 全宗号- 类别号 - 案卷号- 件、页(张)号4.3 第三种结构为:类别号——项目号——案卷号——件、页(张)号。
即:***……n-***……n-***-*** 类别号 - 项目号 -案卷号 -件、页(张)号4.4 档号中左边为上位代码,右边下位代码,连写时上、下位代码之间用“-”(短横)相隔。4.5 件号、页(张)号可根据档案保管和使用的需要,选择一项编号。
5 档号的编制方法5.1 全宗号的编制方法 全宗号用四位代码标识。其中第一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识全宗属性,后三位用阿拉伯数字标识某一属类全宗的顺序号。
全宗号的格式是:* *** 全宗属类代码 全宗顺序号5.1.1 全宗属类代码的编制方法5.1.1.1 在一个档案馆内,全宗属类代码不应重复。5.1.1.2 全宗属性单一的档案馆可以“0”作属类代码。
例一:某省档案馆藏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档案第13号全宗,标识为“X013”。例二:某市档案馆藏旧政权档案第4号全宗教,标识为“J004”。
例三:某县档案馆藏建国后档案第127号全宗,标识为“0127”。例四:河北省档案馆藏原热河省第123号全宗,可标识为“R123”。
例五:四川省档案馆藏已撤销的川东行署003号全宗,可标识为“D003”。例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清档案第74号全宗,标识为“0074”。
5.1.2 全宗顺序号的编制方法5.1.2.1 全宗属类内的各个全宗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号。5.1.2.2 在一个属类内不应有重复的全宗顺序号。
5.2 案卷目录号的编制方法 案卷目录号以三位阿拉伯数字标识。5.2.1 案卷目录号应根据全宗内档案整理状况设置。
可按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结构,不同保管期限,不同专题或不同载体形态设置案卷目录号。5.2.2 每一案卷目录所含案卷数量一般以三位数为宜。
即,案卷目录内案卷数量不足100时,一般不另立案卷目录,亦不另编案卷目录号;案卷数量超过1000时,一 般应另立案卷目录,并另编案卷目录号。5.2.3 在一个全宗内不应有重复的案卷目录号。
5.3 类别号的编制方法5.3.1 类别号由汉字、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代码标识。5.3.2 不同级位的类别之间可用间隔符“.”分开。
不产生误解时,可省略间隔符。类别号一般不应超过三级。
5.3.3 在一个档案馆(室)内或一个全宗内,不应有重复的类别号,5.4 项目号的编制方法 项目号引用有关管理部门编制的项目代号。5.5 案卷号的编制方法。
5.5.1 案卷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标识。5.5.2 目录内的案卷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号,不应有空号。
5.5.3 每一案卷目录内的全部案卷只应编一个流水顺序号。如一个目录出现两个以上(含两个)案卷流水顺序号时应重新编案卷号或分设案卷目录;如一个案卷流水顺序号 分登两个以上(含两个)案卷目录时应合并为一个目录号或按目录分编相应数目的案卷流水号。
5.6 件号的编制方法5.6.1 不装订的案卷,卷内文件必须单件装订编号。5.6.2 件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5.6.3 卷内文件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号,不应有空号。5.6.4 件号前必须同时列写案卷及其以前各号。
5.7 页(张)号的编制方法5.7.1 页(张)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5.7.2 卷内文件各页(张)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号。
不应有空号。
2. 会计凭证档号章怎样填
会计档案作为单位档案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档号应纳入单位档案的整个编号系统。
档号一般包括:全宗号、分类号、目录号、案卷号、页号等。全宗号。
全宗号是指立档单位的代号。全宗号设立与变更,应按《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此号单位会计部门和档案部门都不必填写。 分类号。
分类号是指单位档案分类序列中的类别顺序号。单位档案按照组织机构分类的,会计档案的分类号即是其产生机构的代号;按照“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几大门类分类的,会计档案分类号即为所在门类的门类号;企业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进行分类的,会计档案的分类号即为其所在类的代号。
此号会计部门立卷时可不必填写,归档后由单位档案部门整理时填写。目录号。
目录号是指案卷目录的代号。会计档案按保管期限结合形式(名称)设置案卷目录。
便于查找和管理,案卷目录应按保管期限结合时间顺序排列,并编写目录号。同一保管期限的目录号不能重复。
案卷号。案卷号是指案卷在其所在目录中的顺序号。
报表、帐簿、凭证应以本、册为单位,一本或一册编一个案卷号。案卷号按登入案卷目录的先后排定,与目录内的顺序号一致,每个目录内的案卷号不能重复。
页号:即每本(册)会计档案内每一页核算材料编码,一般在立卷时已经编定。 每本会计档案内的页号不能重复。
会计凭证一般按记帐顺序装订。一个月内会计凭证装订数册时,每册都要加编册号,注明本月共*册,本册是第*册,以便查找。
这些册号不是档号,但与档号有关,可作为注录项注入比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栏目设计的目录内。
3. 档案盒上的内容该何如填写
档 号_填写你们的档案号,,也就是自己的档案编号_
档案馆代号__这个不用填,,因为你们是公司___
案卷题名___就是你这一盒里装的什么卷,的名字__
编制单位___哪个单位的整理的就填写哪个,,如果没有分公司就写你们自己公司名__
编制日期__就是整理的日期___
密 级___保密__ 保管期限___看你这盒档案保存多久,,一般十五年或者永久__
共_这一套档案共有多少卷__卷 第_这一盒档案是第几卷__卷
4. “全宗介绍”是什么
《1》全宗介绍亦称全宗指南、全宗说明。
是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较全面地介绍和揭示某一全宗档案内容、成份及其利用价值的一种引导性检索工具。是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某一个全宗档案内容和成分及其利用价值的一种材料。
全宗介绍主要有三类:一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全宗介绍;二是联合全宗指南与档案汇集介绍;三是人物全宗介绍。 《2》编写方式主要沿以下形式: 第一部分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简介主要包括:立档单位名称(含更改名称)、组建情况、成立时间;地点、性质、任务、职能、隶属关系、所辖区域;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职能、主要负责人姓名及变化情况;经历的重大事件、执行的特殊任务及机构变化情况等。
第二部分 全宗内档案内容和成份介绍 这部分是全宗指南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整个全宗指南的编写质量,编写时应客观、准确、真实、语言简练、文字表达清楚、方便利用。档案内容和成份介绍主要包括:档案的来源、产生时间、数量;档案的内容、成份、可靠及完整程度;整理、鉴定、利用、编研情况;编制检索工具的种类与用途;档案是否遭受过损失或销毁,受损原因,时间、受损档案的具体内容,数量等。
对联合全宗,应写明划分全宗时所定的综合名称。对档案汇集介绍,则应说明编制汇集的时间、原因、结构、特点。
对人物全宗,除要写明人物的姓名、生平、年代、职务、社会地位外,还须揭示人物的社会活动、家庭主要成员、重要社会关系以及档案材料的来源、数量、整理、利用等情况。 《3》介绍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①按问题介绍。
以档案内容为主线,把档案内容分成若干问题,组成章节体系。每一问题要有确切的题目,题目下介绍属于该题的档案有关内容。
主要适合按问题分类整理的全宗。 ②按组织机构介绍。
以组织机构为主线,把立档单位的组织机构名称作题目,按一定顺序,分别介绍各组织机构的档案情况。主要适合按组织机构分类整理的全宗。
③按档案形成时期介绍。把全宗内的档案按立档单位工作活动的历史阶段立题介绍。
主要适合于在不同时期机构、职能有重大变化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全宗。 介绍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①简要介绍,即只综合、概括性的介绍。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不太重要的全宗和不宜公开内容的全宗。 ②详细介绍,即对档案内容和案卷逐一作具体介绍。
这种方法一般适应于重要的而案卷数量不多的全宗。 ③一般与重点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即对有的档案内容及案卷作综合、概括性介绍,对重要的,能反映立档单位主要工作职能活动和有特殊价值的档案内容及案卷作重点详细介绍。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全宗。 第三部分 全宗指南的辅助材料 为便于全宗指南的使用,可编制一些辅助材料,如人名、地名索引,目录、注释,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参考材料目录等。
辅助材料的编制应视具体内容而定,需要则编。 《4》全宗指南的结构 全宗指南是向利用者介绍和报道全宗构成者(立档单位)及其所形成档案情况的工具书。
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4 封页项目 封页项目包括:全宗指南名称、时间、全宗号。
4.1 全宗指南名称 4.1.1 全宗指南名称由全宗构成者的名称(全称或通用简称)加“全宗指南”构成。 例: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全宗指南 4.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形成的档案在全宗指南名称的书写上应加限定词。
例:1.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宗指南 2.民国重庆市民政局全宗指南 3.民国政府(汪、伪)外交部全宗指南 4.礼部(清)全宗指南 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个人全宗,在人名后用圆括号注明所属年代。 例:1.端方(清)全宗指南 2.蒋中正(民国)全宗指南 3.冯玉祥(民国)全宗指南 4.2 时间 全宗内档案文件的其止年代,一般采用公元年表示,必要时可使用朝年或其它特殊纪年方式表示,亦可以其一为主,另一为辅,为辅者加圆括号书于为主者正下方。
例:1.1928──1948 (民国十七──三十七年) 2.光绪三十二年──宣统三年 (1906──1911) 4.3 全宗号 本全宗指南所对应的全宗的编号 5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由全宗构成者名称、时间、主要只能、隶属关系、全宗构成者主要负责人名录、内部机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等内容组成。 5.1 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5.1.1 全宗构成者的名称按全称书写,通用简称书写在全称后面的圆括号内。
例: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纪委) 5.1.2 全宗构成者所有曾用名按时间顺序书写在全宗构成者的沿革中。 5.2 时间 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a.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b.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改、撤销时间。 c.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d.其它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5.3 主要职能 5.3.1 全宗构成者的性质特征。
5.3.2 全宗构成者的职权范围。 5.3.3 全宗构成者的主要工作与任务。
5.4 隶属关系 5.4.1 全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