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舆情分析报告怎么写
舆情分析报告的最基本分类是周期性报告和一事一议的专项报告。各类周期性报告从综述、舆情趋势、观点分布到典型案例百和研判建议,其结构没有明显区别,无非是时间周期的长短对于报告时效和分析深度的不同要求。因此,这里想说的分析框架主要面向专项报告。一般来说,“舆情应对和危机公关建议报告”度偏重危机事件的舆情应对研判和建议,倾向短平快;“舆论宣传效果评估报告”偏重正面舆论宣传引导个案的评估,倾向用数据说话;“新媒体传播排行榜单”偏重对新媒体传播力、互动力、影响力传播情况的排行,倾向全面的新媒体大数据分析。
新浪舆情通提供的舆情分析报告根据报告需求有多种类型,但各类报告在内容组织上是相回通的。再简单的报告,只要内容完整,就跳不出“数据支撑”“图表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研判”四个方面。报告的规模取决于四方面内容的丰富程度,报告类型的区别则表现为四方面内容的侧重。舆情分析报告怎么写可以根据类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填充,就能够答形成一份完整的舆情分析报告。
2. 如何写好舆情分析报告
多参考最新的舆情分析报告
民警实名举报后自杀
9月12日,一篇题为《警察举报局领导遭报复:身着警服自杀于局长办公室》的帖子在网上流传。网帖称,溆浦县公安局户政科教导员肖竹林长期在网上实名举报公安局纪检书记陈小军,反遭打击报复,身着警服在该县公安局领导办公室喝农药自杀。而在今年年初,网上一篇名为《溆浦公安出怪事:丢枪不丢官》的以肖竹林名义发表的举报文章列举溆浦县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小军的“三大问题”。
12日晚间,湖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对此事进行了通报。目前,市县两级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分组全面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和处理结果将及时公布。
【舆情热议】
@a---希望:兄弟,若是为了一个畜牲自杀的话有点不值。
@冲出亚马逊:实名举报,真正的知情人,得顶多大的压力,最终还是被压垮了。英雄走好!
@图像我小时候:别人都以死来举报了,能不能认真的查,仔细的查,负责任的查,给活人死人都一个交代.!
【舆情分析】
该舆情事件的起源是肖竹林年初的举报信,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直到近日肖竹林身穿警服于公安局喝农药自杀并被网络曝光以后,舆情持续发酵,关注度持续走高,各方议论纷纷,很多网上流传的消息称民警自杀是源于陈小军的报复和迫害。面对汹涌的舆情,湖南省公安厅立即做出反应,于当日晚上在官方微博上对此事进行了通报,并迅速成立市县两级联合调查组,分组全面开展调查工作。同时称调查和处理结果将及时公布。这样的做法有效的缓和了舆情,把握舆情的发展方向,同时留给自己充分调查和回应时间。
同时,涉事人员的声明也十分谨慎,避免了由于口误等导致的舆情升级。被举报人陈小军接受采访时称:此事有相关的组织部门进行调查,他个人不好发表观点;组织查过的事情,可以向组织反映。同时,溆浦县政工室工作人员说,肖竹林死亡的现场勘查和尸检鉴定由(怀化)市局安排,事故调查由县委成立事故调查组。目前肖竹林的死因、现场勘查结果、尸检鉴定均还未出结果,“网上流传的我们也不能证实”。目前肖竹林的遗体已送至殡仪馆,善后工作正在开展。
然而,从此次舆情事件中,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此次事件中,一个网络的帖子能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引发如此高的舆情热度,这正是由网络的特点决定的。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不易控制等特点,这容易导致谣言的滋生,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政府舆情应对主要着重两个核心方面。
一是强化舆情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负面、虚假、谣言信息,快速启动应对预案,扼杀危机于萌芽;
二是事实信息的合理透明化,当危机爆发后,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启动新闻发言人来应对媒体舆论,统一实时想社会通报事件各类信息,以期避免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虚假信息、谣言滋生和媒体、舆论的猜疑。
3. 舆情分析报告如何撰写
一份高大上的舆情分析报告,首先是要全面,其次是深度。
从全面的角度来说,应该包括1、舆情概况 2、舆情发展趋势 3、平台分析 4、属性分析 5、重点话题分析 6、舆情小结(舆情建议)。 从深度方面来说,舆情概况应当精炼全面,不是简单的摘要。
舆情发展趋势不仅包涵过去时间的走势,还应担包涵未来时间段内可能的走势。平台分析,应当包涵不同平台信息传播情况,必要的时候应当加上媒体传播排行。
属性分析,对信息属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负面舆情已经以及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媒体、公众、业内专家等具有代表性人群的看法。重点话题分析,分析监测时间段内出现的对客户价值比较大的信息,对如何利用信息加以分析。
舆情小结(建议)可以从负面信息方面尽心分析,提出可实施,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解决方案。 红麦舆情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对舆情分析师进行系统培训,定期举办舆情分析研讨,研究舆情分析方面专业知识。
因此,舆情分析师团队专业素质较强,经验丰富。
4. 如何写好舆情信息
所谓舆情信息工作的影响效应,是指舆情信息工作的目标经过舆情信息工作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活动而得以实现的程度,它是舆情信息工作成效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作为舆情信息工作客体的决策者,对作为舆情信息工作主体的舆情信息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二是舆情信息工作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效应。
常用技巧之“收集舆情”——清楚了解舆情存在的空间 说到技巧,我们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技巧,掌握了技巧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就舆情信息收集的技巧而言,实际上是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意识培养的综合结果。在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有效地抢抓舆情点的问题,通过实例做一些讲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抛开舆情存在空间的理论探究,会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舆情经常发生在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因此,我们收集舆情,就要到民意表达最为集中、舆情传播最为畅通的“场所”去寻找。
常用技巧之“抢抓舆情”——善于把握舆情发生的时间 舆情的发生是由舆情因变事项所引起的。所谓舆情因变事项,是指能够引起民众关注,且会对形成民众政治态度产生影响的所有事项的集合。它既包括执政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指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等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同时还包括自然界、国家周边地区、甚至世界各国及宇宙间可能发生的一切能够对舆情产生刺激的事项。由于舆情因变事项一般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发生的,而舆情是伴随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而发生的,所以舆情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舆情发生的时间。
常用技巧之“分析舆情”——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分析舆情是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纷杂多变的舆情不进行深入分析,就不可能抓住舆情的本质,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舆情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进行舆情分析最关键的是要准确判断舆情变化的走势。
常用技巧之“整理舆情”——合理调整舆情写作的角度 整理、撰写舆情信息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工舆情信息“产品”的关键工序。写好舆情信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澡,舆情信息文稿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文稿可长可短,结构可松可紧。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舆情信息呢?实践证明,写好舆情信息关键在于选准角度,合理调整写作的切入点。
常用技巧之“报送舆情”——正确选择舆情报送的对象 舆情信息报送对象的选择,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舆情信息工作的任务是为决策服务、为领导服务。就一个地区的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其服务的对象有二个:一个是为上级党委和政府服务;一个是为同级党委和政府服务。比如,某市委宣传部的舆情信息工作部门,它的服务对象一方面是省和中央,另一方面就是本市市委和政府。对上服务和同级服务同样重要,决不可人为偏颇。
5. 急求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嘛。
你们不是有舆情监测软件了嘛,你看看它都有什么分析功能,照着他的分析表格简单把表格换成文字描述下就好了嘛。最后再加个小结什么的。
而且不同的舆情系统监测功能也是有差异的啊,就拿我们用的龙道明易的Media Insight来说吧,你写报告的时候,先设好关键词的情感分布情况,是分享呢?还是普通描述呢?或是投诉建议之类的,这还具体得看你们是啥产品。然后再看近期你们有没有啥活动啊,都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呀,分不分重点区域啊?就像龙道明易的这样先分情感分布,然后再看活动周期,再往下分析各不同渠道、媒体的投放效果、声量占比、回复/影响人群的反馈情况,同时别忘了分析下竞品近期动作及口碑,最后通过舆情监测系统整合下目标消费者对行业的情绪心态、相关的喜好及不满,来个总结概括,结尾再来段下阶段建议。
齐活。 写的够细、够具体了吧?给我采纳加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