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控制措施怎么写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一.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1.任务范围2.施工方法3.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4.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5.可能出现的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6.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7.成品保护要求等。
技术交底应围绕施工材料、机具、工艺、工法、施工环境和具体的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应明确具体的步骤、方法、要求和完成的时间等。技术交底的形式有:书面、口头、会议、挂牌、样板、示范操作等。
二.测量控制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设置的测量控制点线妥善保护,不准擅自移动。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施工测量复核工作。测量复核包括:1.工业建筑测量复核:厂房控制网测量、桩基础施工测量、柱模轴线与高程检测、厂房结构安装定位检测、设备基础与预埋螺栓定位检测等。
2.民用建筑的测量复核:建筑物定位测量、基础施工测量、墙体皮数杆检测、楼层轴线检测、楼层间高程传递检测等。3.高层建筑测量复核:建筑场地控制测量、基础以上的平面与高程控制、建筑物中垂准检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观测等。
4.管线测量复核;管网或输配电线路定位测量、地下管线施工检测、架空管线施工检测、多管线交汇点高程检测等。三.计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计量工作,包括施工生产时的投料计量、施工测量、监测计量以及对项目、产品或过程的测试、检验、分析计量等。
其主要任务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传递,保证量值统一。计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是:建立计量管理部门和配置计量人员;建立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有效控制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检验;监督计量过程的实施,保证计量的准确。
2. 期末在家监督孩子复习家长意见和解决措施怎么写
做得好这样写: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希望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有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是好样的.
我们为作为你的父母而骄傲。你一定会超越我们的期望的。继续努力吧!
做得不理想这样写:
不要批评指责。对孩子说:这一定是偶然的。大概是粗心造成的。你会做好的。
不要督促。鼓励和信任孩子会做好,孩子就会做好的。要让孩子知道读好书是他的责任不是家长的责任。前途和生活是属于孩子自己的。父母如何爱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告诉他读书好和不好的人将来到社会上的等级差别。告诉他你对他百分百有信心只要他努力一点一定有优异成绩。不要具体督促让他自己安排如果你具体督促就喧宾夺主了。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你的事。即使是在你督促下做了但是是认为为你学习而不是为他自己学习.那么一旦失去你的督促他就不学习了.你能督促他一辈子吗?
对于小孩子必须鼓励他们才会进步才
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3. 纠正预防措施怎么写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4. 纠正措施怎么写
以下仅供参考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
以下仅供参考 1.目的 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验证。
3.职责 3.1办公室是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 3.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
4.1.1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 f.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g.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2发现不合格原因 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1.3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a.对某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交责任部门负责改进。 b.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问题,由办公室请示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有关部门召开质量问题专题分析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落实责任部门,由办公室根据专题会议的决定,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责任部门处理、改进。
4.2预防措施 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2.1识别潜在不合格 办公室要及时分析如下记录: a.供方供货、服务质量情况;公司对顾客满意程度调查情况;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记录等; d.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
通过以上记录分析,及时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服务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消除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应有效处理顾客报怨和产品不合格。 4.2.2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由办公室、生产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和确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实施进度,予以实施并作好记录。
4.3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 4.3.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3.2办公室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检查、实施控制,保证有效,并作好记录,由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
4.6对有效果的纠正/预防措施若涉及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经审批后纳入 质量体系文件。 4.7对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办公室应对此进行调查,查明未能完成的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报告,责任部门无正当理由,应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4.8对重要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及有关信息应提交下次管理评审输入资料之一。 5.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2《内部审核程序》 6.记录 6.1《不合格原因分析报告》 6.2《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单》。
5. 工程质量措施怎么写
可以这样写:(节选,可以选择整理,这是我的手写版,正式报审的方案使用)2.2、技术措施 项目经理部收到工程设计图纸后,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仔细阅读,了解和熟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设计图纸与工程有关的各种施工及验收规范。
然后会同业主、设计人员、监理工程师一起会审,透彻了解建设、设计和监理对本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则要求和特殊要求,接受设计交底,明确设计意图、技术和质量检验标准。坚持技术交底制度,各工序开工前,由质检工程师负责向有关施工人员交待质量控制措施,提出质量控制要求。
坚持质量评定与总结制度,定期对本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和总结,对工程质量评定优良的项目进行经验总结并及时推广,对质量未能评为优良的项目进行分析和改进,找出原因,并具体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在评定与总结中提高。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测量放样,不得随意换人,贯彻导线控制网点及水准点定期复核制度。
认真填写各类质量控制报表,报审签字齐全后收集装订成册,作为竣工资料归档。2.3、质量控制措施 为确保工程质量优良,所有用于本工程有关的材料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具有材质证明或试验证明材料,并于材料使用前报监理工程师同意并备案。
本工程在现场设置试验室,对工程所用石灰、砂、碎石、水泥等各类建筑材料及施工过程进行现场跟踪检查,保证材料符合施工过程受控要求。工程用的石灰、石屑、水泥等须经过质检站检验后方可进场施工。
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检查,经合格的材料才能使用,认真对混合料集料级配、压实度、砂的细度模数、碎石料粒径情况及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检查控制,保证供给合格材料。2.4、质量管理制度1、技术交底制度:每个作业面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对作业的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的操作要求、技术规范、质量标准等;作业段的负责人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与该工序施工班组质量员对上道工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在自检单上签字。
2、取样制度:施工现场设专职取样员和专职试验检测员,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包括单层随机抽样法,整体随机抽样法。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客观取样,使样品更具代表性,更能反映客观事实。
3、自检制度:每个作业班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由作业班组的质量员进行检查,合格后交与下道工序施工班组的质量员,下道工序施工班组质量员对上道工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在自检单上签字。4、专检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由作业段的质量负责人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对该道工序进行验收,在隐蔽工程验收单上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抽检制度:由项目部质量员、本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的关键工序进行不定期、不定点的抽查,对特别重要部位的工程质量,由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进行旁站检查,确保每道工序尤其是重要隐蔽部位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6、材料管理制度:进入工地的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监督,专职材料员具体实施操作,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必须合格,应有出厂质量格证或试验单,水泥必须有28天补强报告单,钢材实行双控,在有出厂质量证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外观检查并分批取样复验,各种规格,批量至少有一张试验报告单。
砂、石等地方材料必须预先经监理取样后,回公司试验室,做出试验报告书并征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认可方可进入工地,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一律不得进入工地。6、内业资料制度:每道工序完成后,每个作业班组的质量员应及时填写工序自检单交到项目经理部质量员,项目经理部的质量员即及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并按每个分部工程汇集自检单、隐蔽工程检验单、原材料质保单、复试单、土工试验报告等,整个单位工程完成后,项目经理的质量员将齐全的资料交到项目管理部的质量员进行归档、保管。
7、质量事故的处理制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发生质量事故或质量事故隐患,必须上报项目管理部,并配合项目管理部进行事故或隐患的处理,事故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不放过,当事人受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放过)进行处理。项目管理部经理召开全体项目成员及各作业班组成员对事故的发生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8、质量数据收集制度 根据需要分类收集,数据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客观性,要真实、准确、可靠,一般应从原始记录或实测、实量获得。对进场的原材料要按不同厂家、型号、规格、批量采用随机取样检验而获得数据;对进场的成品、半成品采用随机抽样进行检验而获得数据;对抗压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等采取试验而获得数据;对中线位置、标高应全面检测而获得数据。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描绘施工中的质量变化曲线图,从而找出容易发生质量隐患的工序部位的时间、空间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质量控制措施。9、质量责任制度 开工前,公司与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施工队签订工程质量责任状,明确质量目标、管理职责及奖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