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字旁的有什么字
“一”,共找到 45 个字,点击要查看的汉字,显示解释!
笔划 汉字 拼音 笔划 汉字 拼音
1 一 yī 2 丁 dīng,zhēng
2 七 qī 2 丂 kǎo
2 丆 mo ye o ne 2 丄 shàng
2 丅 xià 3 万 mǒ,wàn
3 三 sān 3 上 shàng,shǎng
3 下 xià 3 与 yú,yù,yǔ
3 丈 zhàng 3 丌 qí
2 yǒu 3 兀 wù
4 无 mó,wú 4 不 bù
4 丑 chǒu 4 丐 gài
4 丏 miǎn 4 专 zhuān
4 丒 chǒu 5 业 yè
5 丙 bǐng 5 东 dōng
5 且 jū,qiě 5 丕 pī
5 世 shì 5 丗 shì
5 丛 cóng 5 丝 sī
6 襾 yà 6 丢 diū
6 両 liǎng 6 丠 qiū
6 丞 chéng 7 两 liǎng
7 严 yán 7 丣 yǒu
7 丽 lí,lì 8 丧 sàng,sāng
8 两 liǎng 8 并 bìng
8 表 biǎo
2. 旁边的旁字怎么写
笔顺: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点、横、横折钩、撇
旁:[páng] [bàng]
笔划:10
部首:方
结构:上中下结构
释义
[ páng ] 1.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2.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3.广,广泛:~征博引。 4.邪、偏:~门左道。 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 bàng ] 古同“傍”,靠。
旁[ páng ] 组词:旁边、旁听、旁门
旁 [ bàng ] 组词:旁午、旁午构扇、旁午走急
旁边 pángbiān:靠近的地方。近侧;在一个中心或分界线的一方的部分(如地方或物体)
旁听 pángtīng:1.列席会议。 2. 非正式地随班听课
旁门 pángmén:1.构筑物的侧门或主要大门旁边的门。 2. 间接或不明显的入口
旁午 bàng wǔ:1.纵横交错。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使者旁午。」颜师古.注:「一从一横为旁午,犹言交横也。」2.比喻事物繁杂。如:「军事旁午」。
旁午构扇 bàng wǔ gòu shān:形容相互构陷、煽惑。
旁午走急 bàng wǔ zǒu jí:纵横交错,往来奔赴。
3. 冫字旁的字有哪些
冫字旁的字如下:准、冷、冰、冲、凉、冻、净、决、次、减、凛、况、冶、凑、冯、凌、凄、凋、凅、冴、凊、冯、凓、冸、凎、冻、凒、冮、冼、凐、凂、凕、飡、冿、凙、冱、冺、凁、凔、净、凚、凗、凛、凟、凃。
一、准
拼音:zhǔn,部首:冫,笔画 10,繁体:准,五笔: UWYG。
zhǔn:声母:zh,韵母:un,声调:第三声。
释义:
1、准许。
2、标准。
3、依据;依照。
4、准确。
5、一定。
6、前缀,表示程度上虽不完全够,但可以作为某类事物看待的。
7、姓。
组词:瞄准、准许、准备、准确、标准、准头、恩准、特准、批准、准儿。
二、冷
拼音:lěng,部首: 冫,笔画:7,繁体:冷,五笔:UWYC。
lěng:声母:l,韵母:eng,声调:第三声。
释义:
1、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
2、使冷(多指食物)。
3、不热情;不温和。
4、寂静;不热闹。
5、生僻;少见的。
6、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
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
8、比喻灰心或失望。
9、姓。
组词:冷酷、冷冻、冷淡、冷热、冷暖、冷风、冷面、冷笑、冷门、冷气。
三、冰
拼音:bīng,笔画:6,繁体:冰,五笔:UIY。
bīng:声母:b,韵母:ing,声调:第一声。
释义:
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
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
4、像冰的东西。
5、姓。
组词:冰凉、冰霜、冰雪、冰冷、结冰、冰冻、滑冰、冰鞋、冰茶、冰炭。
笔顺
四、凉
拼音:liáng、liàng,部首:冫,笔画:10, 繁体:凉,五笔:UYIY。
liáng:声母:l,介母:i,韵母:ang,声调:第二声。
liàng:声母:l,介母:i,韵母:ang,声调:第四声。
释义:
[ liáng ]
1、温度低;冷(指天气时,比“冷”的程度浅)。
2、比喻灰心或失望。
3、悲伤;愁苦。
4、冷落;不热闹。
5、姓。
[ liàng ]
把热的东西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
组词:凉席、冰凉、凉气、凉风、凉水、凉快、冲凉、清凉、凉爽、荒凉。
五、决
拼音:jué,部首:冫,笔画:6,繁体:决,五笔:UNWY。
jué:声母:j,韵母:ue,声调:第二声。
释义:
1、水冲破堤岸;开口子。
2、确定;拿定主意。
3、确定最后胜负。
4、副词。一定。
5、处(chǔ)死。
组词:解决、决定、决心、决胜、决眦、表决、公决、议决、决口。
4. 月字旁的字
总笔画数10:
脍 朗 脒 脑 能 脓 朒 胼 脐 脎 胯 胶 胵 脆 胴 胹 胳 胱 胲 胻 脊 胺 朔 胁 胷 脋 脠 脀 胿 脄脌 胮 脁 脃 脉 朓 脡 胸 脩 胭 胰 脏 朕 脂 脇
总笔画数11:
脶 脢 脲 脬 脤 脦 脱 脘 脟 脸 脖 脭 脞 脰 脯 脝 脚 朘 望 脧 脷 脳 脮 脴 脱 脕 脙 脜 朖 脥唇 胫 脗 朙 脪 脨 脵 朚
总笔画数12:
期 腔 腆 腕 腋 腴 腙 胀 脾 腊 腒 腌 朝 腚 腓 腑 腘 腱 腈 腖 肾 脶 腀 腉 腇 腁 朞 脽 朜 朠脼 腃 脻 腗 脿 腄 腏 脺 腅 腍 腂
总笔画数13:
腾 腯 腿 腽 腺 腥 腰 腧 腮 腻 腩 腼 腹 腭 腠 腷 腤 膇 脚 腣 朡 腪 腛 腲 腨 膄 腬 腢 腝 腜肠 肿 脑 腟 腶 腞 腵
5. 怎样区分教学衣字旁和示字旁
1、示字旁的写法
示字旁是“示”的变形:示字的第一横变成了示字旁的点,第二横和左边的撇变成了横撇,竖钩变成了竖,最后加上右边的一点。
2、衣字旁的写法
衣字旁则是“衣”的变形:第一笔点还是点,横和撇变成了横撇,竖提变成了竖,一撇一捺变成了两点。我们还可以这样想象:把衣字旁的两点想象成衣服的两只袖子。如果你把衣字旁写成了一点,那你的漂亮衣服就少了个袖子了。
3、在写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两个部首相对应的汉字。比如,写示字旁时,心里可以想着示字的写法,第一横变成了点,第二横和左边的撇变成了横撇,竖钩变成了竖,最后加上右边的一点。
知识延展:
1、衣字旁的意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衣字旁是“衣服”的“衣”的变形,那么衣字旁的字自然与衣服有密切的关系了,比如:裙、褂、裤、袄等等。
2、了解“初”字的意义
细心的、爱动脑筋的同学会发现,我们常用的“最初”的“初”字也是衣字旁,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甲骨文的“初”字是这样写的 :左边是“衣”的象形字,右边是一把刀,它的意思就是用刀裁衣服。而裁衣是做衣服的第一步,所以“初”最早是为“作衣之初”的意思。后来才引申为一切事情的开始都是“初”。
3、示字旁的意义
甲骨文的“示”字写成“T”,形似古人用来祭祀的祭台,所以示字旁的字多与祭祀或礼仪有关。比如:礼、祀、神等等。
4、弄清楚了这两个部首的写法和意义之后,我们就能正确地书写和使用它们了。
6. 【中国汉字的书写顺序有什么规律】
汉字书写规律方块汉字真美丽,书写规律在变笔。
捺在左内缩成点,左边底横要变提,月字当底撇变竖,左竖弯钩变竖提,西四当头不拐弯,雨字当头短而齐,小可几羽在上钩收起。要想举一能反三,请把规律记心理。
只有熟练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字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想一笔,写一笔",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汉字的书写规律较适用于小学生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笔画的书写规律。
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8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
在笔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 ⑴运笔的规律。
楷书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⑵变化的规律。
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在"月"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千"字中就要写成短撇。这些笔画在不同汉字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反、禾、后"等字;而在字的左上部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失、朱"等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 2、结构的处理规律。
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以下是三条正楷字结构的处理规律: ⑴横平竖直。
汉字中,横画和竖画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写得正,写得稳。正和稳的具体表现就是横要平,竖要直。
这里所讲的"横平",不是绝对的水平,而是视觉上的平稳,书写时略呈左低右高的斜势。竖直有两种基本要求:只有单一的竖画,要求正且直;有对称的两竖画,是短竖的,可以呈上开下合之势,是长竖的,可以基本并行。
⑵间距匀称。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是连续平等排列的,一画与一画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如"曹"字,有七个横画,横画间隔的空隙就要均匀。
⑶主次有别。这一规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笔。
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和垂中线。
突出了这一笔,字就显得平稳,富有神采。如"鱼"字,最后一横是主笔,书写时就要写得长一点。
二是突出主体。一个字由两个或几个部分并合的,其中有一部分处于主导部位,其它部分则要收缩、容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稳定字形。
如"眼"字,"艮"是全字的主体,而"目"旁就要写得紧缩。 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十分重视写字教育,如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要达到这些目标,我想,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书写的运笔、笔顺、间架的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一、基本笔画运笔规律点(ヽ ):从左向右下方,约45度,由轻到重顿笔写成。
横( 一 ):下笔轻轻一点(顿一下),顺势向右轻轻运笔,收笔向右下方稍按(短横不必顿挫)。竖(丨):下笔倾斜一点,顺势向下,由重到轻,缓缓运笔,收笔轻轻提起(垂露竖末笔顿笔)。
撇(ノ):下笔轻轻一点,顺势向下,略带弧度,轻轻撇出,轻轻提笔。捺( ):起笔轻,逐渐用力,到捺脚处按顿,然后将笔轻轻提起。
提( ):下笔向右下方一点,然后向右上方轻轻挑出。折( ):起笔一点,向右略向上横行运笔,折角处上抬按顿向下。
二、基本笔画异体规律1、点。侧点或斜点(ヽ)。
凡在字的上方或字中间的单点,一般都写作侧点,如“主、文、字、宇、州、义、叉”等;两点或三点并列时,首点为侧点,如“平、兴、益、来”等(“添、小”除外)。垂点( )。
凡“ 冖 、宀 、”左边的点均为垂点;四点并列时,打头的点为垂点,如“点、热、烈、照”等。点 撇( )。
一般两点或三点横列时,收尾的点为点撇,如“半、来、善、学”等字右边的点(“添、小”除外)。提点( )。
凡“ 冫 、氵 ”收尾的点为提点,“水”的演变体“ ”左边的第二点亦为提点。长点( )。
凡与撇交叉的点均为长点,如“风、网、杀、丸”等。2、横。
分长横( )和短横( )。两横并列时,一般上横是短横,如“二、半、平、来”等;三横并列时,一二两横是短横,如:“三、主、寿”等。
3、竖。分垂露竖( )和悬针竖( )。
在字旁的长竖一般是垂露竖,如“界、悟、外、收”等;在字中的长竖一般是悬针竖,如“半、中、丰、巾”等。4、撇。
斜撇(ノ)。凡单人旁(亻)、双人旁(彳),几撇相连或与捺及长点交叉、对称时,写作斜撇,如“仁、行、六、网、合、彩”等。
平撇( )。凡独体字或上下结构的合体字,其顶部首笔是撇时,一般为平撇,如“千、乏、兵、系、秀”等字的首笔画;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