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葬礼礼金信封上怎么写
竖着写
最右侧:公元-----年 月 日
今逢______(什么日子,比如年祭,或者活祭 ,活祭就是死者生日,等等)谨记冥洋 谨封
中间写死者称呼,是什么时间去世的,一年内的写新逝,过一年的写故逝,然后你怎么称呼他,写实际的称呼,后面紧跟逝者性别,难得写显考,女的写显妣,后面跟姓(逝者)最后面写之灵位 收用。
例:故逝祖父显考刘氏之灵位 收用
左侧:署名,加入是自己的曾祖父辈的,写曾孙XXX,假如兄弟众多,则在前面写上姓氏,后面一一署名,例:曾孙刘 一一
二二
三三
玄孙:刘 小一
小二
叩送(就是磕头送上的意思)
一定要竖着写,这是轩辕黄帝故里的习俗,适用于京城及全国大多数的地域。里面装的纸钱多少你就随意了,这个不讲究。
2. 葬礼礼金信封上怎么写
葬礼礼金信封上写法: 一般写“奠仪”。
后边写上签名,要写“阳上”,加与死者生前的关系。如:阳上友李明。
大多数都以旧式中文书写法写,竖写、从右至左,左边第一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开始写,“痛悼(哀悼)世伯(父亲)大人x x x先生千古”;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近乎相当写上,“永垂不朽(英灵永存或与天地长存等)”;末行从纸面底部估计空余两个字位置,写上“世侄(儿或世友)x x x敬挽。即可。
从纸面看,三行是从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 葬礼(白事)的礼金注意事项: 白事送礼数额要单数,不能封双数的红包。
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庆封包,市场上的那种现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专用封包,千万不要用恭喜发财、双喜、贺等封包。
现成的白事专用封包不需要致辞,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XXX敬”;那种无致辞的空白封包,则在正面顶部居中竖排写上“牛眠之敬”,在左下角具名即可。
3. 丧事随礼怎么写 白事红包怎么写
一、丧事随礼写法
丧事礼金信封按照古代的书写习惯,一定要竖着写,这是汉民族的习俗,适用于全国大多数的地域,大多数都以旧式中文书写法来写。其要点如下,
1、竖写;
2、从右至左,左边第一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位置开始写。痛悼(哀悼)**大人,***先生千古。
3、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几乎相当写上。写上“永垂不朽”等敬语。
4、末行,从纸面的底部约空余两个字位置。写上*****敬挽即可。
注意,从纸面看,三行是从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
二、白事红包写法
白事礼包一般不具名和致辞,把礼包送给相关司仪人员即可。但是为避免发生因为忙漏登记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名,
具体做法是,现成的白事专用封包不需要致辞,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敬即可,那种无致辞的空白封包则在正面顶部居中竖排写上“牛眠之敬”,在左下角具名即可。
扩展资料:
丧事礼金随礼原则
一、根据民间说法礼金单数比较好
比如100、300、500、等等,避免偶数是因为“双”与“伤”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830是谐音,有伤心的意思。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并无此忌讳,所以不完全局限于此。
二、尾数加1
如 101、301等一方面寓意依依不舍的意思,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另一方面因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
亲友参加丧礼都会收到由亡者家属送出的内含一元硬币及糖果的吉仪,一旦亲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数,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尾数变为九,导致丧事长长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别在帛金内加入1元,以便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后不会以九字作结。
4. 参加葬礼送钱注意什么
出席葬礼要慎言慎行。
以下这几点规矩可要谨记:参加葬礼或吊唁活动时,男女均应穿黑、蓝等深色服装,男士可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女士不应涂抹口红,不戴鲜艳的围巾,尽量避免佩戴饰物,如需要可考虑白珍珠或素色饰品,避免佩戴黄金;关怀及安慰对于亡者的亲属很必要,一些过当的举动例如嚎啕大哭应避免,在措辞上也应注意,作为慰问语一般可以说,“这次事情真令我悲痛,请节哀顺便。”“这次事情太突然了,衷心表示哀悼,请保重身体。”
丧事时忌讳使用“死”、“惨”等使人联想到不幸的词汇;葬礼会场是肃穆的,吊唁者言辞应收敛,高谈阔论、嬉笑打闹都是对亡者及家属的不敬,说话压低声音,举止轻缓稳重,才能显出您的诚意和风度。 针对不同民族 不同地区 风俗习惯的差别很大 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
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
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
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
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含”。
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
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
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
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
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
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
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
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
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
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
《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
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5. 丧事礼金信封怎么写
白事礼金信封写法: 按照古代的书写习惯,一定要竖着写,才能保持传统的风格。
这是汉民族的习俗,适用于全国大多数的地域。大多数都以旧式中文书写法来写,其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43661要点如下: 1、竖写。
2、从右至左,左边第一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开始写,“痛悼(哀悼)世伯(父亲)大人x x x先生千古”。 3、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近乎相当写上,写上“永垂不朽(英灵永存或与天地长存等)”等敬语。
4、末行从纸面底部估计空余两个字位置,写上“世侄(儿或世友)x x x敬挽。即可。
注意:从纸面看,三行是从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白事封包注意事项: 喜事我们都知道要图吉利,送礼的数目不能带不吉利的数字,其实,丧事也是要趋吉避害的,主人家也要图吉利,因此,送礼的时候要注意数额,不能带在人们习俗里认为不吉利的数字,否则会得罪人。
1、白事送礼数额要单数,不能封双数的礼包。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了。
很多人习惯送礼包就封个大额的整数了事,可能不经意间就得罪人。一般封丧事的礼包都带尾数,常用1做尾数,比如501、511等,此外,有些地方也可以用3、6、9等代表单数,一般不用5、7,为了稳妥起见,建议都用1。
2、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没有写封包的习惯了,一般都是购买现成的商业封包直接送礼包,因此,一些年轻人就容易误用封包,尤其是一些不懂人情世故和礼节的人,抓到一个就用,一旦用错,很容易得罪人。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庆封包,市场上的那种现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专用封包,千万不要用恭喜发财、双喜、贺等封包。
3、白事礼包一般不具名和致辞,把礼包送给相关司礼人员即可。有些人家亲友多,司礼登记往往忙不过来,那就很可能会漏记收礼,送礼往往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如果你送礼了,主人家却没有登记,主人家可能会怪你,这样是付出了没好报,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具名,具体做法是:现成的白事专用封包不需要致辞,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XXX敬”;那种无致辞的空白封包,则在正面顶部居中竖排写上“牛眠之敬”,在左下角具名即可。
4、办丧事的时候,主人家收到礼包时,很多地方的习俗是需要回礼的,也就是送一个小礼包给送礼者,这种礼包一般就是一块钱左右,象征着送礼者大吉利是。这种回赠礼包,送礼者是要收下的,不能拒收。
5、丧事送礼包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亲人去世后,主人家一般都会派专人去给亲友报丧,白事礼包一般就是在使者报丧的时候送出去,让使者代收,这个使者往往也是兼任司礼人员,收到礼包后会登记在人情簿,然后回礼。
6、对于一些亲友去世,有的人可能由于关系比较特殊,还要给逝者送花圈或是挽联,一般也是交代主人家代办了,在使者报丧的时候一并把这个代办款交给使者,注意,要交待清楚代物款和礼包数目,避免使者弄混出丑。代物款不需要进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