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拼音怎么写的拼音
过
拼 音
guò guo guō
部 首 辶
笔 画 6
五 行 木
繁 体 过
五 笔 FP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uò ]
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 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来。~去。~河。~桥。~年。~节。日子越来越好~了。
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户。~账。
3.使经过(某种处理):~罗。~筛子。~滤。~淋。~磅。~秤。~油肉。~~数儿。
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了一遍。
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分。~期。~犹不及。树长得~了房。
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硫酸根(SO5-)。~氧化氢(H2O2)。
7.探望;拜访:~访。
8.去世:老太太~了好几天了。
9.过失(跟“功”相对):~错。记~。勇于改~。
10.传染:这个病~人。
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广场。把他送~了桥。
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一页。他回~头看了看。
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你。一匹马比得~两头驴。
[ guo ]
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了。
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北京。我们吃~亏,上~当,有了经验了。
[ guō ]
姓。
2. “来”的拼音怎么写
来”的拼音【lái】
1. 来的拼音【lái】 笔划 7 五笔【GOI】 部首 【木】
2. 来是指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3.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4.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5.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6. 做某个动作:胡来。
7.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9.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10.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1.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2.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3.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4. 姓。
出处: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来,至也。——《尔雅》。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回来的汉语拼音怎么写
拼音:huí lái
声母:h、l
韵母:ui、ai
声调bai:阳平、阳平
意思:
1、归来。
引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du“ 王冕正从母亲坟上拜扫回来。”
翻译:王冕正从母亲坟上回来。
2、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
引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舅太太年前忙忙地回家走了一回,料理毕了年事,便赶回来。”
翻译:舅太太年前忙乎地回家一趟办完了事,就回到这面来。
3、一会儿,过一zhi会儿。
引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二回:“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陪着老太太说说话儿,妈妈回来就来。”
翻译:妈妈叫我先过dao来请安,陪老太太说说会儿,她一会儿就过来。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归来 [ guī lái ] 回来。
引证:许地山《再会》:“回靠窗棂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答”
例句:旅游归来,老师让大蒙写一篇游记。
反义词:
离别 [ lí bié ]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引证:巴金《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例句:我们就要离别母校,升入中学了。
4. “来”的拼音怎么写
来”的拼音【lái】 来的拼音【lái】 笔划 7 五笔【GOI】 部首 【木】来是指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
来往。过来。
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
来日方长。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做某个动作:胡来。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表示语气,归去来兮!姓。
出处: 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
——《诗·周颂·思文》。 于皇来牟。
——《诗·周颂·臣工》。 来日方长。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来,至也。
——《尔雅》。 憧憧往来。
——《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
——唐·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蹦着跳着拼音怎么写
拼音:bèng zhe tiào zhe
造句:
1. 他象一头野鹿似的,蹦着跳着地向前逃命。
2. 他踢着一块石头,石头蹦着跳着地滚入水中。
3. 一群不同年龄的女孩子匆匆忙忙蹦着跳着地一溜小跑去上学,一张张被寒风吹得红红的脸,却抑制不住她们兴高采烈的激情。
4. 孩子们高兴得蹦着跳着。
5. 他蹦着跳着的离开岩石,想找出它原先所在的位置。
6. 我正在认真地写学期论文的时候,我的小妹妹蹦着跳着地上了楼。
7. 小猫头也不回,蹦着跳着地渐渐走远了。狐狸看着小猫的背影气呼呼地骂了起来。
8. 一群报童蹦着跳着地冲下台阶,吆喝着朝四面八方散去,呼扇呼扇地挥着白色报纸。
6. 搂着的拼音怎么写
搂着的拼音是lǒu zhe。
lǒu的声母是l,韵母是ou,声调是第三声。
zhe的声母是zh,韵母是e,声调是轻声。
搂是多音字,念作lōu第一声时,意思是用手或工具把东西聚集到自己面前;用手拢着提起来(指衣服);搜刮(财物),尽力赚(钱);向自己的方向拨;核算。
当念作lǒu第三声时,意思是搂抱;两臂合抱的量为一搂。
造句:
① 山和水互相依偎,水搂着山的肩膀,山牵着水的手,山和水永相伴,山没了水,就会枯萎,水没了山,就会孤单。520我爱你,我愿为山,愿你是水!
②妈妈伸出手搂着她,再用一只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作为回答。
扩展资料
搂的四字词语运用
①混抖搂酸 [ hùn dǒu lōu suān ]
【解释】:说话好用文言,卖弄渊博。
【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你四位可别觉着说你们都算 孔圣人 的徒孙儿了,照着素来懵我也似的那么懵他,合他混抖搂酸的,人家那肚子里比你们透亮远着的呢!”
②搂头盖脸 [ lōu tóu gài liǎn ]
【解释】:正对着头和脸。也说搂头盖顶。
【示例】:她抄起个碗对着那个人搂头盖脸扔过去。
7. 过的拼音怎么写
过 guò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 过 guo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2.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过 guō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