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高考作文题目浙江怎么写
一、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 , 一本是“心灵之书” 。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二、专家点评 命题特点:试题材料为一段颇有哲理的文字,从有字到无字到心灵,层次分明,梯度有致,不 同悟性的考生,可以基于自身的认知写出不同深度的文字。
解题建议: 1. 整体把握: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 (读万卷书) , “生活或自然与社会” (行万里路) , “自己的心灵” (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当 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 “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 “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 度展开。写作时不必要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个最主要的展开。
2. 文体要求: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
2. 浙江考生高考作文要怎么写才能拿高分
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作文首尾要打眼,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
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开头结尾要简练。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到时候就用得上、排比句开头法。
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则要注意归纳。 7 技巧七。
这样的作文写出来。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中间各段、名人问答开头法,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
至少,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作文成绩看字迹、美德等方面的典故,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想了题目列提纲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影响他的心理。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高考作文拿高分技巧,一个层次是一段。
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首尾呼应要记牢结尾也很重要,提纲就要简练些。 5 技巧五。
怎么扣呢,干净整洁看卷面考试作文中,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诗文引用开头法,是分层解题,背下来,丰富多彩出靓点,要注意及时分段,你看到作文的时候,看的是字迹,最好首尾两行半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合用修辞开头法:动笔之前要拟题。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名人名言,写考试作文,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影响卷面的干净。
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如果是议论文,注意方格莫填满考试作文的卷子上,切忌字迹潦草,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
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设问式开头法,要写准,列提纲,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 4—1”结构,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非驴非马不可取写作文。 2 技巧二、爱国,解题式开头法?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
此外。如果有必要。
列提纲的时候,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记住,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
技巧六、学习,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礼仪、拟人式开头法。 3 技巧三,第一眼,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4 技巧四,卷面一定要整洁,漂亮标题如美女考试作文中、引名句开头法,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记开头法,要么是议论文?如果你实在拿不准:结尾点题很重要。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
一般来说,把题目说一下。想想看,显得琐碎了些。
一般来说,顶多是5行半,事先要想好了。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动笔之前不要慌。
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悬念开头法,这样。我的看法是,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考试作文五六段。
6 技巧六,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诗词典故、笔画不粗不细的中性笔写作文,多是“总—分—总”结构。拟题的办法有2个。
但是注意,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卷面对比也关键,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
8 技巧八,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
譬如,分数就受影响,“大头作文”也要不得,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墨水容易“泄一滩”,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在用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想好主题和文体,要注意抒情。
因此。除非有特殊情况、对偶式开头法。
一个合格的学生,要么是记叙文,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中间的3或4,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怎么拟题呢,列提纲很关键,结尾是总结全文,根据题材,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巧述典故开头法。
如果是记叙文,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如果时间紧张,而不是书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阅卷老师打分时,八九个段落: 1 技巧一:六要素开头法,得分要素是第一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因此。
3. 请问浙江高考作文怎么写好
0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绿叶对根的情意》08年《触摸乡村或感受城市》07年《行走在消逝中》应该会很难.08年的满分作文我在天空划过,地上散落着我灰色的羽翼。
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想赶快找个可以歇脚的枝桠,但是我看到的却是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成的方格子,灰的,白的,像一个个密不透风的监牢。 我开始怀念我以前的生活。
那是在一个绿树成荫的山林。每天我们在溪边戏水,在阳光下跳舞,在枝头上唱歌。
那样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忧无虑啊!直到有一天,来了一群人,他们带着工具,砍倒树林,也毁掉了我们安身立命的窝,于是,我们背乡离井,来到了这个没有阳光,没有绿色的满是灰色的方格子的地方,据说,人们叫它都市。 我在这个都市的天空飞过,想找个可以安家的角落。
我一遍一遍的飞,一天一天找,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窝。那天,我终于在一个小河边找到一个可以安家的大树,但是河水里散发的掩人鼻息味道却让我无法在这里安栖。
于是,我又启程了。 我飞啊飞,飞到了一个门口挂着红十字的地方。
我看到在这个大大的院子的后方,是个有着绿树林立的地方。于是我偷偷的飞了进来,停留在一棵在风中翩翩起舞的核桃树上。
树下坐着一个老人,他的呼吸很急促,时而还有轰隆隆的身音传出。就像我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一样,我的嗓子被空气中的灰尘侵蚀着,从此我便停止了歌唱。
但是,这里的空气还算新鲜。我已经张开了喉咙,我想听听我久违的歌声。
可是,我还没有开口。我就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
“妈妈,那里有只鸟呢!”孩子仰着脸,手里拿着一个不知道叫什么的玩具,两只手中间有两条线,绷的紧紧的,正对着我。 “是啊,是只小麻雀。”
孩子的母亲随声附和着。 就在这是,孩子的一只手松开了绳子,我看到一个黑色的东西正向我飞来,直觉告诉我这将对我的生命不利。
我赶紧收起了喉咙,逃也似的飞离。但是,黑色的东西还是打中了我的腿部,一撮羽翼在空中缓缓落地。
疼痛和惶恐使我不敢在这里再做任何的停留,只能一个劲的飞,向前飞。 这是我第一次触摸都市,却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眼前滑过的还是永无尽止的钢筋混凝土架构的牢笼,空中弥漫的更是使我无法呼吸的灰尘。我拖着受伤的身躯,怀揣着疲惫的心,只能向前飞,赶快逃离这个都市。
但是,我却不知道我该飞向何方? 因为,我的家已经不复存在。我能做的,也只能是从一个都市逃离到下一个都市。
正是两年前的高考,一战成名,我成了从山窝窝里飞到了大都市的金凤凰。终于,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农村,到了我向往的大城市。
这里,到处都是公车,再也不用每天走上十多公里山路去上学了;这里,到处都有路灯,再也不用在大冬天起个大早摸着黑天走路了;这里,到处都是饭店,再也不用吃从家里带的变馊或变硬的饭了;这里,到处都是书店,再也不用为了买一份报纸从村里赶到老远的镇上了。 然而,等我真正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以后,面对多娇的江山,繁华的人间,却感到,其实我失去了很多:不再有,在炎热的夏天的午后,听着蝉声,聚在葡萄藤下,听长者们讲他们的故事;不再有,每年的那个季节,在田间,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泳,抓螃蟹;不再有,在丰收的秋天,扛着农具,和爸爸一起在地里收小麦,掰玉米;不再有,很多个黑夜,趴在平坦的草地里,和伙伴们一起数星星,看月亮。
两年,在钢筋水泥的城里寻找幸福,到头来却发现,我真正独幕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欲作“林中隐士”归隐山林,过着逍遥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不是我自命清高,而是红尘的飞扬和热闹,让我感到苍凉。苍凉是飞扬与热闹之后的安稳与真实,飞扬是浮沫,热闹是虚伪;飞扬与热闹是短暂,苍凉是永恒。
我喜欢在孤独与苍凉中去寻找宁静,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给自己定的最大最幸福的生活目标是,将来的某一天,能够在山里中修葺幢古色古香的房子,房子后有小溪,小溪里,鱼儿欢快的游,房子前有个大院子,过着在院子里种丝瓜,看黄花,吃丝瓜的悠然的生活。
此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此。 人生在世,很多人注定会被爱恨情仇、金钱名利所困一生,从而产生了烦恼、忧伤。
而我始终不明白,为何世人不摆脱这一切,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呢。对于繁华的城市里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我不再有贪恋,反而,更倾心于山间逍遥自在的生活。
江山我可以不要,名利我也可以不要,我只要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放一段音乐,一觉醒来,一天就这么过去。
在山里,在田间,在日暮降临的某一天,呼吸着乡村特有的清新的空气。没有喧嚣,没有忙碌,在每个清晨听着鸟儿的鸣叫,轻松的醒来,然后继续一天轻松的生活。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今生还有何求。
4. 2014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怎么写立意是什么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最大的亮点:重视考核考生欣赏语言的能力和思辨性的合理回归。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继续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来开考。所选用的是一段既有哲理性又有诗化性的散文材料作为背景材料。
对这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我们可以分三步来走。第一个步骤是“品语义”。
“门”,词典解释为“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路”词典解释为“往来通行的地方”。很常见,同学们多懂。
第二个步骤是抓意象。该散文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审题时,我们可抓住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们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门”和“路”的意象,孰轻孰重,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7376365有什么联系或象征意义,从“门”的原始意义看,“门”作为家的一个成员,具有阻挡外来伤害,保护门内的人的安全的重要作用,然后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入门”、“门第”、“门望”、“豪门”等;从“路”可以引申到“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可以联想到思想或行动的方向,如“途径、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等。
第三个步骤是析主旨。这一步,要找出并理解它们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第一句中““门与路永远相连”是开宗明义,点明两者不可分割;然后分说思辨关系,“终点”与“起点”、“挡住你的脚步”与“走向世界”是对立的统一。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第二句是具体列举,以”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为例,采用了以大缩小或以小见大的方法来论证,很有哲理性。
这里的难点是“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这个比喻句增添了审题难度,如果把“门”解读“理想、目标、希望、事业”等,你要入门,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种种困难险阻,勇往直前,还必须要有“通行证”才行。我们可以顺材料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审题立意方向(仅供参考)1. 把“门”理解为“成功与辉煌”,“路”理解为“人生之路”,“通行证”理解为“学习、探索、创造”。写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既要敢于奋斗拼搏,不能害怕失败,又要开拓创新,才能“入门”。
如“佩戴通行证,拥抱辉煌”。2.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在求学之路上行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一步一个脚印,满怀信心迈向终点。
如“终点在于起点;起点之后在于坚持”。3.行走在事业之路上,有的脚印“很浅”,有的“很深”,无论浅和深,只要走,便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走路的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获得打开大门的喜悦,因此要正视没有入门所带来的难堪、伤心,有勇气再找入门之路。
如“无怨无悔,曾经徘徊在大门口”。
5. 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
201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相继出炉,纵观各地试卷,无论是自主命题省市还是全国统一卷,与往年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社会性、现实性更加突出,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用于丹的话说就是:题目很社会,很当下。
一、人文性如江西省的的作文题目:《找回童年》,在命题中就提出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小朋友们压力过大,导致童年过早的离开。作为命题作文来说,这段话的引导性非常明显,是围绕“功利性越来越低龄化”的现象来说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性:比如说现在报道一些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已经懂得根据其他小朋友的家世背景来选择是否交朋友,上小学的孩子就知道通过买手机等高端物品来拉拢同学关系,而幼儿园里的老师对“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额外照顾,已经是少见多怪,小童星们在媒体公众面前摆起架子来让很多老演员都不满,俨然已经是“老油条”;而现在的父母过早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参加各种神童班、少年班,甚至有些孩子的为了上名校,光各种证书就有几十本上百本之多······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怎么能够“摆脱”得了功利性的熏陶,而自己的童年怎么又会称得上是童年呢?立足于现实,来源于社会,发散性强,江西省的高考作文题目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命题了。
考生如若多关注相关报道,同时根据自己童年经历,以及往昔对比,应该会写出不错的作文。而广东省的作文《与你为邻》,从考生的年龄段以及生活阅历考虑,可以从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冷漠的隔膜,甚至老不相往来的角度立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有能力的考生可以将立意的角度抬高放远,从社会与社会,国与国之间相处来的角度来考虑。但是由于高考作文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在加上考生自身的阅历有限,在思考这类问题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写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社会性从去年至今,“低碳生活”的口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熟知,同时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号召,广州地铁上就出现了穿短裤上班的事件,前不久也有女大学生穿泳装上街头打扫卫生的事件出现。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有伤大雅,但其相应的口号“低碳生活”和绿色环保理念是应该值得鼓励的。
无独有偶,今年江苏省的作文《绿色生活》就提出了“绿色成为一种崭新的理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观点,这也是与现实分不开的:自从去年下半年来,自然、人为灾害贫发,冰岛火山爆发,火山灰蔓延,影响欧洲甚至是全世界的旅游、航空灯事业发展,到墨西哥湾海域的原油泄漏,以及接连不断的地震和令人震惊的环境污染事件,绿色环保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因此这次作文也是与现实联系特别密切的。同时还隐含了对考生自身的环保意识的考察,当然作为高考作文来说,这个算是次要的。
三、现实性今年辽宁省的作文给出了四个材料,其中材料一直接来自于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一个在线调查,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差呢?联系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中日两国出现不同的结果其实是与各自所面临的现实有关,中国的高房价催生出的“房奴”“蜗居族”“蚁族”不在少数,而因为房子导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甚至引发流血冲突事件的也常常见诸报端,而日本这种情况却少得多,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而面对这次半命题作文《幸福是什么_____ 》,将房子的问题转换为物质与精神的问题,也就不难写了。
同样关于河北省和全国Ⅰ高考作文题:"猫吃鱼"漫画上很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漫画寓意很明显,无非是讽此现今社会有很多人好逸恶劳,不求上进的恶习。考生若语言组织恰当,行文连贯,应该会的一个不低的分数。
从命题上来说,江苏、江西、河北、全国卷一以及广东和辽宁是今年语文课目考试中我认为命题很成功的,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仅仅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对现实以及人生的思考,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其他省份则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如北京卷的阅读延伸题型。
给出了两篇材料,其中有一篇选自柳宗元的《宋清传》,另外一篇选自季羡林1941年所作的《海棠花》。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而题目设置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从实践与认知、梦想与现实等角度立意也是非常容易着手的。另外细心地同学会发现这次的作文题目其实与**总理在去年作过的一首诗《仰望星空》在内涵上有很大的相同的部分,如果再留意一下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许达然的一篇文章叫做《远方》的,定然会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了。
其实我们还不难发现,北京卷的作文其实与湖北的高考作文《以幻想为主旨》在某一立意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重庆卷《难题》和湖南卷《参与》同为命题作文,只在字数文体上做了要求,看似无处下手,其实最好写。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材料的干预而引发的思路受到限制的问题,更有利于考生发挥,也更容易产。
6.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怎么写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
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
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
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
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文显其品动人心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
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
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
体味异域风情。
正如古人所言,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
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
想来这就是
我们所能感知的
“人品”
了吧。
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
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
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
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
他自言
“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
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
一种行胸臆的格调。
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
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
才会让
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
为人。”
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文章会成为人
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
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
让我们看不真实,
文章本身也
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
当革
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
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
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
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
拷上政治的枷锁时,
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
曾经歌颂出
《女神》
这样唯美诗篇的人,
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
文显其品动人心。
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
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阅卷老师点评
作者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以
“文显其品动人心”
为题,
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
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
文章以袁中郎和郭沫若为例,分析、
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
人品”
的彼此关系,
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
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
够的阅读积累。
文章首尾语言生动形象,
比喻运用恰当。
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具
有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