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丧事死者各怎么称呼
丧事专用称呼 白事(丧事专用称呼) 基本知识: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000叩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0 公00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000叩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000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000叩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0 公讳00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000叩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 故继7a686964616f31333363366261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2. 做白事过世的人各怎么称呼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键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财女子将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
失怙: 是自言父亲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
失恃: 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赖。 《诗经》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殉:称有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乱殉国: 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殉道: 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孟子。·尽心》“天下
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节: 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 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 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 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 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推音黎)
藏难: 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 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如因飞机失事和车祸死的)
田径: 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
就义: 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
逝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 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 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 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 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3. 丧事随礼怎么写 白事红包怎么写
一、丧事随礼写法
丧事礼金信封按照古代的书写习惯,一定要竖着写,这是汉民族的习俗,适用于全国大多数的地域,大多数都以旧式中文书写法来写。其要点如下,
1、竖写;
2、从右至左,左边第一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位置开始写。痛悼(哀悼)**大人,***先生千古。
3、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几乎相当写上。写上“永垂不朽”等敬语。
4、末行,从纸面的底部约空余两个字位置。写上*****敬挽即可。
注意,从纸面看,三行是从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
二、白事红包写法
白事礼包一般不具名和致辞,把礼包送给相关司仪人员即可。但是为避免发生因为忙漏登记的情况下也可以具名,
具体做法是,现成的白事专用封包不需要致辞,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敬即可,那种无致辞的空白封包则在正面顶部居中竖排写上“牛眠之敬”,在左下角具名即可。
扩展资料:
丧事礼金随礼原则
一、根据民间说法礼金单数比较好
比如100、300、500、等等,避免偶数是因为“双”与“伤”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830是谐音,有伤心的意思。当然有些地方可能并无此忌讳,所以不完全局限于此。
二、尾数加1
如 101、301等一方面寓意依依不舍的意思,表达对逝者的悼念之情;另一方面因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
亲友参加丧礼都会收到由亡者家属送出的内含一元硬币及糖果的吉仪,一旦亲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数,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尾数变为九,导致丧事长长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别在帛金内加入1元,以便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后不会以九字作结。
4. 期单怎样写白事
后面一一署名,比如年祭,或者活祭 ,是什么时间去世的,这是轩辕黄帝故里的习俗,写实际的称呼。里面装的纸钱多少你就随意了:公元-----年 月 日
今逢______(什么日子,则在前面写上姓氏,例,等等)谨记冥洋 谨封
中间写死者称呼,假如兄弟众多,然后你怎么称呼他,女的写显妣,适用于京城及全国大多数的地域。 例,一年内的写新逝,写曾孙XXX:刘 小一 小二
叩送(就是磕头送上的意思) 一定要竖着写,后面跟姓(逝者)最后面写之灵位 收用,过一年的写故逝:故逝祖父显考刘氏之灵位 收用 左侧:曾孙刘 一一
二二 三三 玄孙,后面紧跟逝者性别,加入是自己的曾祖父辈的,难得写显考:署名,活祭就是死者生日竖着写
最。白事礼金,或现金都可以.节哀奠仪之敬,表示对丧事的敬意。请您节哀。
5. 丧事白包怎么写
常规的写法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最左侧写时间: ** 年 ** 月 ** 日中间写:男的写显考,女的写显妣,死者称呼,然后你怎么称呼他,写实际的称呼,后面跟姓(逝者)最后面写之灵位 收用。
最右写:今逢______(什么日子,比如年祭、中元、或者活祭 ,活祭就是死者生日,等等)谨记冥洋 谨封,最后接写的人名字,一般为** 孝男或是孝女。注:各地的风俗不同,写法也略有不同。
拓展资料:解放以后,国家为了节约土地,杜绝疾病蔓延,规定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其余一律采用火葬。人死后,被送往殡仪馆停放,尸体赤裸冰冻存放。
为了延长保存时间,殡葬人员会在死者脚板底扎一个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尸体送到殡仪馆后,一般三天内举殡,举殡分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两部分。
遗体告别仪式时设置“灵堂”,灵堂四周排满花圈,花圈上挂满亲朋戚友的挽联。告别仪式开始先播放一段哀乐,悼念者默哀三分钟,之后向死者三鞠躬,最后绕遗体一周,瞻仰死者遗容。
长子手捧死者遗照领悼念者去小礼堂开追悼会。追悼会主要是表彰死者生前功迹,因过于形式及劳民伤财,现已基本取消。
遗照一般不用彩色,且用“炭烧瓷相”,以示永久存。举殡后“灵车”--现称“专用车”把遗体送到火葬场--俗称“大烟囱”,经大火焚烧后尸体化为灰。
亲人可根据情况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保留,也可把骨灰撒入大海、植树等。参考资料:丧葬习俗-百度百科。
6. 白事封包写法
白事礼金信封写法:按照古代的书写习惯,一定要竖着写,才能保持传统的风格。
这是汉民族的习俗,适用于全国大多数的地域。大多数都以旧式中文书写法来写,其要点如下:1、竖写;2、从右至左,左边第一行与纸面顶部空两个字开始写,“痛悼(哀悼)世伯(父亲)大人x x x先生千古”;3、正中行纸面上下空格近乎相当写上,写上“永垂不朽(英灵永存或与天地长存等)”等敬语;4、末行从纸面底部估计空余两个字位置,写上“世侄(儿或世友)x x x敬挽。
即可。注意:从纸面看,三行是从右至左,右中左一行比一行位置低。
白事封包注意事项:喜事我们都知道要图吉利,送礼的数目不能带不吉利的数字,其实,丧事也是要趋吉避害的,主人家也要图吉利,因此,送礼的时候要注意数额,不能带在人们习俗里认为不吉利的数字,否则会得罪人。1、白事送礼数额要单数,不能封双数的礼包。
单数表示不好的事情只此一回,如果是双数,则寓意祸不单行,就会得罪主人家了。很多人习惯送礼包就封个大额的整数了事,可能不经意间就得罪人。
一般封丧事的礼包都带尾数,常用1做尾数,比如501、511等,此外,有些地方也可以用3、6、9等代表单数,一般不用5、7,为了稳妥起见,建议都用1。2、现在一些年轻人都没有写封包的习惯了,一般都是购买现成的商业封包直接送礼包,因此,一些年轻人就容易误用封包,尤其是一些不懂人情世故和礼节的人,抓到一个就用,一旦用错,很容易得罪人。
白事封包不能用喜事的喜庆封包,市场上的那种现成封包,只能用大吉大利或是白事专用封包,千万不要用恭喜发财、双喜、贺等封包。3、白事礼包一般不具名和致辞,把礼包送给相关司礼人员即可。
有些人家亲友多,司礼登记往往忙不过来,那就很可能会漏记收礼,送礼往往讲究的是礼尚往来,如果你送礼了,主人家却没有登记,主人家可能会怪你,这样是付出了没好报,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可以具名,具体做法是:现成的白事专用封包不需要致辞,只在封包正面左下角具名“XXX敬”;那种无致辞的空白封包,则在正面顶部居中竖排写上“牛眠之敬”,在左下角具名即可。4、办丧事的时候,主人家收到礼包时,很多地方的习俗是需要回礼的,也就是送一个小礼包给送礼者,这种礼包一般就是一块钱左右,象征着送礼者大吉利是。
这种回赠礼包,送礼者是要收下的,不能拒收。5、丧事送礼包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
亲人去世后,主人家一般都会派专人去给亲友报丧,白事礼包一般就是在使者报丧的时候送出去,让使者代收,这个使者往往也是兼任司礼人员,收到礼包后会登记在人情簿,然后回礼。6、对于一些亲友去世,有的人可能由于关系比较特殊,还要给逝者送花圈或是挽联,一般也是交代主人家代办了,在使者报丧的时候一并把这个代办款交给使者,注意,要交待清楚代物款和礼包数目,避免使者弄混出丑。
代物款不需要进礼包。拓展资料:帛金,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亲友家里发丧,出席丧礼的都会送些数目为单的钱,帮补一下亲友办丧事支出,除了是对死去的人聊表心意,也实实际际地帮助一下在生的人。
这笔放在白信封入面的钱是为“帛金”。“帛”是丝织品的总称,丝织品在古时是贵重物,“财帛”之意就泛指金钱。
丧礼时送上帛金的金额,通常是在整数以外加上零丁的一元,以零一作结,例如101元,这与中国人的“长长久久”观念有关。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亲友参加丧礼都会收到由亡者家属送出、内含一元硬币及糖果的吉仪。
一旦亲友送出的帛金是整数,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尾数便为九,导致丧事“长长久久”不吉利之意。因此,便要特别在帛金内加入一元,以便扣除吉仪内的一元后,不会以九字作结。
此外尾数一元也可取其单数,免得“坏事成双”。避免偶数是因为“双”与“伤”是谐音,有“伤心”的意思。
尾数一元也可能是取其广东话的谐音,“一单过”即没有下次的意思。也有说法是取其普通话“一”的偕音,与“依靠”的“依”相似,意喻使伤心的亲友有所依(一)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帛金。
7. 期单怎样写白事
后面一一署名,比如年祭,或者活祭 ,是什么时间去世的,这是轩辕黄帝故里的习俗,写实际的称呼。
里面装的纸钱多少你就随意了:公元-----年 月 日 今逢______(什么日子,则在前面写上姓氏,例,等等)谨记冥洋 谨封 中间写死者称呼,假如兄弟众多,然后你怎么称呼他,女的写显妣,适用于京城及全国大多数的地域。 例,一年内的写新逝,写曾孙XXX:刘 小一 小二 叩送(就是磕头送上的意思) 一定要竖着写,后面跟姓(逝者)最后面写之灵位 收用,过一年的写故逝:故逝祖父显考刘氏之灵位 收用 左侧:曾孙刘 一一 二二 三三 玄孙,后面紧跟逝者性别,加入是自己的曾祖父辈的,难得写显考:署名,活祭就是死者生日竖着写 最。
白事礼金,或现金都可以.节哀奠仪之敬,表示对丧事的敬意。请您节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