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会给自己写什么样的墓志铭
“我活着的时候你怎么不来看我!”
1
“我将思想奉献给了人类,将身体奉献给了大地,我没有走,这就是我的全
部!”
----------
墓志铭
2
上面的就是我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3
人生一世,寻得是
价值,探的是智慧。在二十岁写下自己几十年后的墓志铭,也许太早,因为人
生起起伏伏,每一段经历都会给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有人说,人生苦难重重,
但我说,人生无畏苦难,既然来了,怎么可以轻易回去呢?有人活了一百岁,
无人问津,有人活了二十岁,流芳百世。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时间可以衡量的。
4
多年后,也许回忆起自己现在写的这样一篇文章,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让我
细数这二十年来我的经历,学着鲁迅先生“朝花朝拾”。从我出生那天,自己
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人生,小时候,伴着家人的教导,自己便渐渐懂事,
渐渐有能力照顾自己,懂得喜怒哀乐与人世百态。青春最多的时间是花费在学
校的。学习,是一个年轻人的标志,如果一个年轻人不学习,长辈会吃惊,会
鄙夷,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要一个人学习好,爱学习,这个孩子肯定有
出息。当初的大学生可是响当当的名号!
5
我,二十岁,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
但我回顾自己的曾经,心里有苦有甜,有喜有悲。多数的荣耀都是在校园里获
得的,校园给了每一个孩子展现的机会,有些人讨厌上学,但是没有学校,怎
么会有你展示的舞台?当初的我很胆小,很内向,是需要别人照顾的。然而越
来越多的经历让我明白,自己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我试着独立,试着与别人
交流,争取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努力展现给大家看。我说过了,想过了,也
做到了。在全国中学生语文作文竞赛中,我拿到了省一等奖;在江苏省三好学
生的评选中,我选上了;在化学竞赛中,我获奖了。获奖,证书,一系列衡量
你付出的东西摆在你面前,有些人会迷失。但是在我的价值观里,我觉得这些
只不过是身外之物,缘来缘去罢了,真正有价值的是证书背后的人所有的心血。
6
《执虚如盈》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恭肃的心,充
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
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物质上
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这是人生意境,懂得了这样的意境,才能让心不再受
世俗控制,可以自由驰骋。而你的精神,你的付出,你的奉献是你唯一能留下
来的东西,超出一切有形之物,打破时间的限制,只一瞬,便是永恒。
7
有奉
献的人将成为崇高的天使,无奉献的人便成为地狱下的小丑。
2. 给自己写墓志铭600字作文初二
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太长;挥不去的,是雾一样的忧伤;挽不住的,是清晨一样的时光;能把这一切记住的惟有笔,和一颗无限的心,满含期待的眼睛,热泪盈眶。
爱,是人生最大的宝藏! 这将是经过某年之后人们看到的一则特殊的墓志铭--我的。 我现在还很年轻,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失去呼吸,停止心跳。
所以我必须拟好我自己的墓志铭。我素日不喜欢麻烦别人,总是提前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向往死亡,但我现在还不想过早地去实践死亡。我还有着美好的青春和爱我的人以及我爱的人。
我不想过早的让他们为我悲伤。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令我万分留恋。
再说了,生命只有此一次,世间有很多的美景我还没有欣赏,很多的美食我还没有品尝,幸福生活还没有享受,若是过早的夭折了,岂不是有点糟蹋了这大好年华了吗? “欢乐总是太短,寂寞总是太长。”欢乐总是在我毫无准备的时候到来,令我措手不及,来不及享受,当我期望欢乐,追寻欢乐时,它已经驾着金马车从我身边悄悄地驶过。
于是,从梦中醒来的我发现了欢乐走后留下的痕迹。我捡起地上欢乐留下的金羽毛,只好长叹一声。
我恍然大悟:哦,欢乐已经来过了。于是我又时时刻刻等待欢乐的重临,手中晃着金羽毛翘首以待,望穿秋水,只等到时间在不经意见留下的痕迹。
寂寞在漫漫等待中袭来。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的,只好慢慢地再等待。
其实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我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是无法预料的。
我只好任风雨杀人,只管在寂寞中静静等待,等待欢乐的重临,尽管心境是寂寞的,忧愁的。 “挥不去的,是雾一样的忧伤;挽不住的,是清晨一样的时光。”
雾是飘渺的,它总是在清晨时出现,笼罩着睡眼朦胧匆匆而过前行的人们。有时,有写事情总像雾一样笼罩着我的心头,占据着我的心间,使我无法释放自己的人生主题和思想内涵。
思想也总是围绕忧伤转动,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整日昏昏沉沉不知所作所为。恍然间才发觉一天的时光就这样的消逝了,不免又感叹时不待我。
其实一天最好的时光是清晨。清晨有着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和一群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的先行者,因此做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极少出现偏差。
但很少有人能这样认识,也很少有人能的到。大部分人的美好时光都被赖床和杂事所占用。
早睡早起这句话被先人实践成至理名言终于流传了下来。但有些人只是思想大于行动,不愿意早睡早起也不愿调整好自己的时间,更不愿意离开那诱人的被窝和柔软的大床,不愿意离开那纷杂的事物。
于是一天最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清晨稍纵即逝,是等不得懒人来受益。
清晨 是供先行人享受的。可我却每天只能在一天的大好时光里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向学校匆匆奔去,无暇享受清晨的清爽,即被杂乱无章的读书浪潮声淹没。
“能把这一切记住的惟有笔,和一颗无限的心,满含期待的眼睛,热泪盈眶。”我喜欢胡乱涂鸦,将来想弄个作家的头衔当当。
其实这个想法在我还没有上学时就已经蠢蠢欲动了,只是那时的想法极其幼稚,就是想写学龄前儿童的书。你问我为什么没上学就会认字读书?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虽然我八岁时才上学,但我在三岁时就已经熟练地从1数到100了,还会5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大小多少日月水火等字。
那时看哥哥的书也只能认识这些字,知识极其贫乏。因此我就想写一本只有这些字的书,专供学龄前儿童读。
那时我们那儿还没有幼儿园,这些都是我的父亲和哥哥教的,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他们当时教我读书写字的情景,将会永远储藏在我的大脑中不被我删除。现在为了纪念正好复制一遍以视怀恋。
我的心总是被记忆塞得满满的。我喜欢独自想心事。
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想到伤心处我的眼眶会一片湿润 ,但我不会流下鳄鱼的眼泪。
男而有泪不轻弹并不代表男儿没有眼泪,只是未到流泪时罢了。 “爱,是人生最大的宝藏!”爱,是人间永恒的话题。
爱,遍布世间;爱,是人间最大的宝藏,不仅仅是因为它丰富了人生,更因为它是人生的源泉。爱,不仅存在于父母子女之间,更存在于师生之间,情侣之间・・・・・・因为人世间有爱,所以才有家。
爱由心生,是不会抛弃每个有思想的人的。 我的早恋其实已经不早了--15岁便开始了。
那时我即将小学毕业。我向我心仪已久的女孩表白了我了。
她也接受了。从此我的眼里便有了她,心里便有了爱。
尽管那时还处于朦胧的年代。从那以后我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她。
原来我和她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志趣。我们很快成了知音,成了真正的形影不离了。
就像众多小说中描写的爱情一样让人神往,对方的缺点也是一种优点。我包容她、宠她,任她撒娇任她闹,我那如白纸般的 爱情也被她涂地五彩斑斓。
后来我们都上了中学。我在县三中,她在县四中;我在城西,她在城东。
虽然我给她写过几封信(写信可是我专长),但不知为什么那些长信一去不复回,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来由于我迷上了上网,也懒得写了。
在小学毕业前我们之间发生了一次误会(具体经过保密),不知道是不是那次误会的延续。直到现在我们都快初中。
3. 如果可以选择在你死后,你的墓铭志写点什么
墓志铭是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悼念性文体、一般简介死者生平和主要业绩。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
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墓志铭一般是铭主死后由别人撰写,偶有铭主本人生前撰写的。
我搜集了几份有趣的墓志铭。
1、启功先生的墓志铭:启功先生是蛮声中外的书法大师。1978年,正值66岁盛年的启功先生给自己撰写过一篇《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2、普希金的墓志铭:普希金死后,人们把他16岁那年写的一首诗《我的墓志铭》刻在他的墓碑上:“这里会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还有爱情和懒惰,共同度过愉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好事,可就心地来说,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3、牛顿的墓志铭是:“起初,自然和自然法则在黑夜中隐藏:神说,要有牛顿——于是,一切就都被光芒照亮。”
4、科学家富兰克林自己写的墓铭志:”印刷业者杰明富兰克林的身体(你一本旧书皮,内容已经撕破,书面的印字和烫金也剥掉了)长眠于此,作为蛆虫的食物。然而,作品本身绝不致泯灭,因为它深信它将重新出版经过作者加以校正和修饰,成为一种簇新的更美丽的版本。”
4. 墓铭志是什么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再说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6年第6期《墓志铭写作摭谈》)
墓志铭为在坟墓中或坟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迹所写的一份简介,尤其对于伟大或值得纪念的人其墓经常有墓志铭,在中国和西方都有这种习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国已不流行写墓志铭。
墓志铭是给过世的人写的。在古代,墓志主要是把死者的简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进墓穴里,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铭,以求得人死留名。
在现代,主要是记述一生的重要事件,然后对人做一个综合的评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写自己的墓铭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