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写作的角度上说一下。郭襄是《神雕侠侣》16年后段落的核心叙事者,在这个阶段,视点基本上是围绕她展开的。这是中国传统口头文学、小说的一个基本手法,十分有效。为了成功的描写杨过,金庸不惜更换视点,创建了郭襄的形象。他花费大量篇幅,写了《风陵渡口》这一章在一堆人讲述神雕大侠事迹的俗套故事,做足了铺垫之后,杨过才重新登场。实际上,这是对小说结构的一种破坏,但是为了重建杨过的新形象,这是值得的,效果也不错。郭襄就是这面镜子,她支撑起了重建杨过形象的艰巨任务。去泥沼寻找灵狐、过生日许愿等等,都是借郭襄的眼睛,去观察、评价、赞美杨过。郭襄是小说的支点。当然,等读者渐渐接受了杨过的新形象、视点又自然回到了杨过的身上。郭襄聪慧美好,既符合中国传统男性的审美,又有现代意识,很多人喜欢她。但在金庸的写作中,郭襄存在的最初的、最有价值的作用,是一个支点、一件道具。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神雕侠侣》中人物郭襄的塑造是为了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