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诗歌的教案怎麽写
一、教学目标:1、教会幼儿(幼儿食品)背诵儿歌《小雨点,沙沙沙》,2、激发幼儿诵读儿歌的兴趣。
3、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好奇心,教会他们认识汉字“小、雨、点”。4、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和尝试使用毛笔,认识和练习使用最基本的汉字笔画“、”(点)。
二、教学准备:1、“小、雨、点、下”等汉字卡片各一张。2、黑板下方画有花、草、鱼,上方留有空白,供教师添画雨点用。
5、每个幼儿一支毛笔,彩色墨水若干。7、花儿、鱼儿、苗儿的头饰若干(头饰图片附后)。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教师用示范表演的形式,一边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画“、”,一边欢快、有节奏(节奏标注在儿歌后)的念儿歌《小雨点,沙沙沙》,引起幼儿的兴趣。2、教师向全体幼儿提问,通过提问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该儿歌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对儿歌内容进行了解。
问题可以这样提:(1)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许多什么?可能答案:小雨点、下雨了;花儿、鱼儿、苗儿……(2)小雨点落在了什么地方呢?可能答案: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3)花儿、鱼儿、苗儿看见下雨了,他们都怎样呢?可能答案:非常高兴、乐了。(4)花儿乐得怎么样呢?可能答案:张开了嘴巴。
(5) 那鱼儿乐得怎么样呢?可能答案:摇尾巴、游来游去。(6) 苗儿乐得又怎么样呢?可能答案:向上拔、长高了。
(幼儿可能出现许多教师没有预想到的答案,教师可以给幼儿的创造性答案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2)主要过程1、诵读儿歌(1)引导幼儿看黑板上的图画记忆儿歌内容,教师一边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画点(、)。
念第一小节(花儿)的时候,就将点画在花儿的附近;念第二小节(鱼儿)的时候,就将点画在鱼儿的附近;念第三小节(苗儿)的时候,就将点画在苗儿的附近。(2)带领幼儿反复诵读几遍,发准每个字音。
(3)在幼儿较熟练诵读儿歌后,教师再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诵读儿歌(儿歌节奏标注在儿歌后)。(4)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儿歌节奏拍手配合,并鼓励幼儿跟老师一起和着节奏拍手,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2、识字(1)出示写有“小、雨、点”汉字的图片,启发幼儿将汉字与图画结合起来,告诉幼儿这几个字在儿歌里都出现过,鼓励幼儿猜想这几个汉字读什么。(2)让幼儿根据以前已经学过的“小”字,让幼儿结合刚才的儿歌,进行判断和猜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3)教师带领幼儿认读“小雨点”三个字,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敏感性。
(4)采用打乱顺序举卡片的形式,让幼儿复习巩固这几个汉字。3、认识笔画“、”(点)(1)出示毛笔,让幼儿观察毛笔的外部构造,使幼儿知道毛笔有毛笔的下端是尖的,(2) 告诉幼儿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
(3) 请个别幼儿上来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画点,(7) 提醒幼儿将毛笔的笔尖下笔身稍微躺下一点,轻轻的点一下。然后再请所有小朋友用自己的毛笔蘸彩色墨水在图画纸上画点。
(4) 让幼儿描述“、”的形状。(5) 告诉幼儿“、”是汉字中最小、最基本的笔画。
(6) 出示汉字“下、小、雨、点”的卡片,启发幼儿寻找“、”的笔画,让幼儿指出点在这几个汉字中所在的位置。(“下”有一个点,点在中间部位;“小”有两个点,分别在两侧;“雨”有四个点,分别两两上下排列在两侧;“点”有四个点,排成一排,放在最下面)。
(7)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缺少一个点或者两个点的汉字,让幼儿用毛笔蘸水来给汉字添上点。培养幼儿的书写兴趣。
(3)活动结束1、鼓励幼儿回家后在其他的字中发现笔画“、”。2、教师用幼儿喜欢的贴纸对幼儿进行表扬奖励。
3、让幼儿自己收拾自己的用品,并有序的放回原处。(4)活动延伸给幼儿戴上不同的头饰,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欢快的诵读儿歌,同时让幼儿根据自己所带的头饰在听到儿歌的内容后做游戏:带“花儿”头饰的幼儿在听见“花儿乐德张嘴巴”时合拢的双手做开花状;带“鱼儿”头饰的幼儿在听见“鱼儿乐得摇尾巴”时做小鱼游泳的动作;带“苗儿”头饰的幼儿在听见“苗儿乐得向上拔”时做小苗生长的动作。
(一遍儿歌后幼儿可以交换头饰游戏)儿歌: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
2. 中班散文诗教案怎么写
一、启发提问:1、你见过云儿吗?你见过的云儿象什么呢?2、天上的云儿怎么会这么有趣的?它是靠谁帮助忙的?天上的云儿是怎么帮助云儿的忙的?(老师用诗歌的句子小结)二、感受、于是解诗歌:1、第一遍欣赏:吹呀吹,云儿变成了什么?2、第二遍(第三遍)欣赏:云儿变成了胖娃娃(大狮子,小白船),怎么样?3、第四遍欣赏: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讲给小朋友听好吗?4、幼儿集体念诗歌。
三、想象仿编诗歌:1、吹呀吹,你的云儿会变成什么?它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2、幼儿仿编诗歌 四、给诗歌起名字。大班语言《云彩和风儿》(散文诗)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
1、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秋季的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彩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云朵什么,一会儿变成了什么。
2、收集集各种云彩图片、照片,并布置成“云彩世界”。 3、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课件。 课件画面1:天空及风吹动云彩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2:一艘竖起桅杆,扬起风帆的小船在飘动,并慢慢地飘到远处看不见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3:一头躬起身子、张开大口吼叫的大狮子;被吓得到处逃散的差羊群的动画画面。 课件画面4:一个头戴金帽子身穿白围嘴儿、跑来跑去的胖娃娃的动画画面。 4、为幼儿准备蓝色的纸和白颜料;棉花;画纸及画笔。 5、优美的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参观。 1、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1)谈话: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去玩,到了那里,如果你们多看、多想、多说,你们变得聪明、历害。 (2)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 设想:玩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听到诱导语言中“到好玩的‘云彩世界’去玩”时,幼儿就兴奋了;让幼儿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场,给幼儿自由自主,都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参观“云彩世界”。 幼儿自由观察、交流图片中、相片中的云彩像什么?云彩有趣吗?为什么有趣?教师个别指导。 设想: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多种互动形式及教师个别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提供多交流的机会。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诗歌《哪儿去了》
优秀教学设计 大班诗歌《哪儿去了》
大村镇中心幼儿园 薛明明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2、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完整的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中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四季的不同。
活动难点:
能根据提示朗诵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引导幼儿回忆四季的轮回变化,丰富幼儿对四季明显特征的认识。
2、物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分辨出春、夏、秋、冬,并说出四个季节的明显特征。
1、小朋友,请你观察一下大屏幕上的图片,说一说图片分别表示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2、教师总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二、观看课件,幼儿讨论交流,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四季家族最近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的东西不知道哪去了。
2、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分别丢了什么?
3、分组讨论:你觉得她们的东西哪去了?
4、每组一个小朋友代表讲述自己组的想法。教师小结:每个组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猜想。四季家族告诉我,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5、看图片,教师朗诵诗歌。提问:春姐姐、夏哥哥、秋姐姐、冬爷爷的东西到底哪去了?
6、为什么说春姐姐有花篮?为什么说秋姐姐把绿叶借去做地毯?为什么说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地毯?白被子是什么?
7、教师小结:春天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盛开了,所以春姐姐有一个大花篮。秋天来了,树叶变黄变红慢慢凋落,落在地上像大大的地毯,所以说秋姐姐把绿叶借去做地毯。冬天来了,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大地盖住了,所以说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地毯。
三、完整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四个季节的美。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诗歌。
2、提问:春天还有什么?你眼里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3、夏季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4、秋姐姐的地毯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秋天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的?
5、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6、教师小结:一年四季都有它不同的美丽。春天柳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开始播种了,夏天树叶茂盛,我们可以去捉蝉、游泳,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冬天雪花飘飘,我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四、出示课件,幼儿尝试在提示下完整的朗诵诗歌。
1、集体朗诵。
2、分组朗诵(如:女孩扮演春姐姐、秋姐姐,男孩扮演夏哥哥、冬爷爷,也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进行朗诵)
五、活动延伸:
四个季节有不同的美,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的时候,将你眼中的四季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表征出来。
4. 大班语音诗歌的教案怎样写
为你奉上一则例子,你可以根据这个例子安排你想要讲述的内容的顺序还有讲解程序。还有疑问请追问!
大班诗歌教案:摇篮
摘 要:《大班诗歌教案:摇篮》。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
相 关:◇ 小班语言教案:摇篮 >>;详细◇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诗歌教 >>;详细◇ 大班语言教育活动:摇篮 >>;详细◇ 大班仿编活动方案:诗歌《 >>;详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5. 幼儿园大班诗歌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2、尝试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利用诗歌句式创编诗歌
3、充分欣赏诗歌的美,在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雨景、各自有伞、诗歌图卡);配乐朗诵磁带;场景布置。
三、活动过程:
(一)、利用丰富的画面吸引幼儿
1、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仔细观察。
2、提问:请你说说,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
3、教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雨伞》。
(二)、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诗歌
1、在背景的提示下配乐朗诵诗歌。(注重幼儿的听)
2、你刚才都听到了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小朋友说的都很好,今天老师开动脑筋,把你们听到的诗歌制成了一幅图谱,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诗歌里都说有哪几种伞?(指图回答)
4、分句欣赏:
第一句:解释??撑??(幼儿用动作表示)
第二句:为什么说是羽毛伞?
小鸡为什么要躲到鸡妈妈的翅膀下?
第三句:为什么说是绿叶伞?
第四句:为什么蚂蚁喜欢去找喇叭花?
第五句:为什么说蘑菇撑着厚厚的伞。
5、幼儿看图学念诗歌。
6、幼儿表演、朗诵诗歌。
7、请幼儿描述诗歌在脑中产生的画面。
小结:这首诗歌告诉我们,在大自然的雨天里,我们只要开动脑筋,都能找到各自的伞。
(三)、学习创编诗歌
1、小朋友想一想,下雨了,在大自然里还有哪些小动物需要伞,需要的是什么伞?
2、分析句式结构:下雨啦,什么是谁的什么伞?
3、幼儿交流创编。
4、集体汇报,教师小结。
5、分组创编,表演诗歌。
四、附诗歌
下雨啦,
我撑起一把黑布伞。
下雨啦,
鸡妈妈的翅膀是小鸡的羽毛伞。
下雨啦,
大树是小羊的绿叶伞。
下雨啦,喇叭花是蚂蚁的小花伞。
雨停啦,
蘑菇呀蘑菇,
你还在为谁撑着厚厚的伞。
6. 小班教案怎么写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太阳和月亮,但是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月亮。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诗歌,于是,我尝试通过引导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音乐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
所以我选择了《太阳和月亮》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的诗歌,萌发孩子们对诗歌活动的兴趣,乐于参与集体教学活动。活动目标: 1、体验“热闹”与“安静”对比形成的意境,学习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3、感受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尝试根据已有经验仿编诗歌。活动准备:1、抽拉式大背景图一幅,小鸟、小花、小朋友、太阳和月亮的图片。
2、各种小动物图片。3、音乐:《公鸡叫声》、《快乐的早晨》、《雪之梦》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①听声音:(公鸡叫声)提问:听!什么声音? 公鸡叫是在告诉我们怎么了? 那天亮了谁会出来呢? 小朋友们真聪明,懂得这么多!快给自己放串鞭炮吧!二、分段配乐理解诗歌内容。
(一)、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1、出示图一,播放音乐②教师边操作教具边提问:师:咦!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引导幼儿说短句:幼:小鸟;小花;小朋友。
师:我们用好听的话说,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幼儿: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花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师: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他们会做一些什么事情呢?幼:刷牙洗脸、上幼儿园、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哦……他们会做那么多事情啊!白天真热闹呀!师: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把我们刚才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吧!音乐②,师幼一起和着音乐说诗歌第一段。 2、感受热闹的气氛,随音乐师生共舞。
师:太阳出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让我们来小动物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热闹一下吧!3、感受热闹的音乐:随《快乐的早晨》的音乐,师生共舞。(二)、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1、师:哎呀!太阳公公玩了一天累了,回家了,谁会出来呢?师:月亮出来了是什么时候呀?晚上的时候我们要干什么了?2、出示图二,播放音乐③教师边操作教具边提问:师:咦!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引导幼儿说短句:幼儿:月亮出来了,小鸟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引导幼儿做睡觉的动作。
停止在睡觉的样子,问:小朋友现在感觉怎么样?幼:很安静、没有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教师概括:哦!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对!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我们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说:静悄悄。
3、师幼一起小结:对了,静悄悄,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完整说诗歌第二段)师:夜晚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在《雪之梦》安静的音乐中做小花、鸟睡觉的动作。(三)配合音乐,整体感受白天和夜晚的不同。
1、师:小朋友们太棒了!那我们一起来把前边的也连起来说一说吧! 2、播放音乐④⑤,幼儿完整朗诵诗歌。三、创编诗歌 :1、深入提问,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回答。
师: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还有谁会醒来呢?幼: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草醒来了∕蝴蝶醒来了∕妈妈醒来了…………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草醒来了∕蝴蝶醒来了∕妈妈醒来了……白天真热闹。师:月亮出来了,还有睡着了? 幼: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2、幼儿集体把创编出来的诗歌朗诵一遍。四、完整欣赏诗歌。
1、幼儿欣赏诗歌。 师: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
2、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3、看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诗歌。五、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快乐的早晨》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小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睡着了》音乐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觉的动作。
7. 大班语音诗歌的教案怎样写
为你奉上一则例子,你可以根据这个例子安排你想要讲述的内容的顺序还有讲解程序。
还有疑问请追问! 大班诗歌教案:摇篮 摘 要:《大班诗歌教案:摇篮》。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 相 关:◇ 小班语言教案:摇篮 >>详细◇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诗歌教 >>详细◇ 大班语言教育活动:摇篮 >>详细◇ 大班仿编活动方案:诗歌《 >>详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8.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长大做什么》
大班语言教案:儿歌《长大做什么》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有重点地讲述图片主要内容和自己的美好愿望,用词较为准确。
2.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3.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图片三张(根据教学材料绘制)
2.练习册。
活动内容:
1.教师提问,引出话题,激发幼儿讲述的兴趣。
小朋友们越长越大,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美好的愿望。
2.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并讲述图片的内容。
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自己的愿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上是怎么说的。
(1)集体观察图一,讲述画面内容。
请你仔细看一看、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
乐乐喜欢干什么?他长大了想做什么?
为什么乐乐想做音乐家?音乐家可以做些什么呢?(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用词准确,同时请注意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朗诵诗歌作为总结。)
(2)迁移图片一的讲述经验,幼儿两两合作,自主观察、讲述图二、图三。
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喜欢做什么?长大想做什么?请你和放旁边的朋友一同来看一看、说一说。(教师在指导过程事注意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问为线索,迁移图一的讲述经验进行理解、讲述。)
(3)集体交流,进一步理解、讲述图二、图三画面。
(4)教师完整朗诵诗歌作为总结。
3.拓展话题,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美好愿望。
(1)提出讲述话题,激发幼儿讲述兴趣。
(2)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自己的美好的愿望。
(3)集体交流讲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