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萍字怎么写好看
【萍】签名可使用行书或者草书。
【行书】给人轻松与活泼的感觉。
【草书】给人豪放与潇洒的感觉。
【萍行书简体写法】
【萍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萍叶根友签名体写法】
2. "萍"字的行书怎么写
一、"萍"字的行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浮萍。
2、红萍,水生蕨类植物。即满江红。浮生于水面,叶绿色,秋季转红色。全草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又可作绿肥。
三、萍的部首:艹
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五、造字法:形声;从氵、苹声
六、相关组词:
浮萍、绿萍、萍踪、枯萍、萍水、萍浮、云萍
转萍、萍实、漂萍、萍身、萍虀、泛萍、白萍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造字本义:名词,在水面漂浮生长的水草,叶子扁平,表面浅绿,背面紫红,生有须根,开白花,俗称“浮萍”,亦称“漂子”。
文言版《说文解字》:萍,苹也。水艹也。从水、苹,苹亦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萍,苹草。一种水草。字形采用“水、苹”会义,“苹”也是声旁。
二、词组释义:
1、萍寄[píng jì]
浮萍寄迹水面。比喻行止无定,不能安居。
2、萍身[píng shēn]
谓身若浮萍,行踪不定。
3、萍剑[píng jiàn]
即青萍剑。青萍,古之名剑。后用作宝剑的代称。
4、萍虀[píng jī]
即韮蓱韲。
5、萍流[píng liú]
犹漂流。
3. 什么植物可以用 萍 来表示
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泊。~踪。~水相逢。
四叶萍 学名 Marsilea quadrifolia L。
属 萍科多年生水生杂草。
别名四叶、田字草、田字萍、夜爬三、夜里船。
广布长江以南,河北、陕西、河南等省。黑龙江、广东也有分布。主要为害水稻和英白等水生作物。
形态特征 株高5—20cm,匍匐根茎细长,埋于地下或伏地横生,根茎上具节,节上生出不定根和叶1至数个,节下生须根数条,繁殖极快。叶柄细长,有4个小叶成倒三角形,排列成十字,叶表具较厚蜡质层有光泽。叶柄基部生出具柄的孢子囊2—3个,孢子囊椭圆形,囊内具大、小孢子,成熟时孢子囊裂开,散出孢子。靠根茎和孢子繁殖。
生态特点 上海一带3月下旬一4月上旬从根茎处长出新叶,5—9月继续扩展或形成新的根芽和根茎,9—10月产生孢子囊,11—12月孢子成熟,喜欢生于池塘、水田、沟边,是稻田常见杂草。
还是幸运的四叶草哦~~~
4. 青萍起于微末是什么意思
青萍起于微末(应该是风起于青苹之末),原意描绘的是风的生成以至强大的过程。风从地上产生出来,开始的时候先在小草尖上轻轻飞旋,最后会形成强劲猛烈的大风,也就是说大风是从小风发展而来。后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源发。
出处:战国末期文学家宋玉《风赋》。
原文: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飓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译文:风在大地上生成的,从青翠小草尖上兴起,逐渐扩展到山谷,在大山洞口怒吼,沿着大山坳,在松柏林下狂舞。疾风往来不定,形成撞击物体的声音;风势迅疾飘扬,犹如怒火飞腾,风声如雷,风势交错相杂。飞砂走石,大风摧树折木,冲击森林原野。
等蓟风势逐渐平息下来,风力微弱,四面散开,只能透进小孔,摇动门栓了。风定尘息之后,景物显得鲜明灿烂,微风渐渐向四面飘散。所以使人感到清凉舒畅的雄风,就飘动升降,凌越高高的城墙,进入深深的王宫。
它吹动着花草,散发着香气,在桂树和椒树之间来回盘旋,在疾流的水徊上缓缓飞翔。于是风吹拂水上的荷花,掠过蕙草,分开秦蘅,吹平新夷,覆盖在初生的草木之上,它急剧回旋冲击山陵,致使各种芳草香花凋零殆尽。
然后风就在院子里徘徊,向北吹进宫室里,上升到丝织的帷帐里,进入深邃的内室,这才成为大王的风了。所以那种风吹到人身上,其情状简直凄凉、寒冷得很,清凉的冷风使人为之感叹。清清凉凉的,既能治病,又能解酒,让人耳聪目明,身心安宁,这就是所说的唯大王所有的雄风呀。
扩展资料:
风起于青苹之末中的“青苹”二字在在实际使用中五花八门,让人莫衷一是。至少可以见到三种不同的写法:不少人写作“青苹”,更多的人写作“青萍”,也有人写作“青苹”。
1、宋玉的原文用的是“青苹”,这个“苹”是繁体字,按照《简化字总表》,“苹”应简化为“苹”,于是“青苹”理所当然地成了“青苹”。“苹”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苹,萍也。无根,浮水而生者。”原来,“苹”是“萍”的本字。
从造字来说,“苹”是个形声字:上面的草头,表明这是一种植物;下面的“平”字,标示读音为píng,同时,“平”兼有表义作用,形容浮萍贴于水面的平展的形状。
2、萍者,浮萍也。这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凡是到过水乡的人,总见识过浮萍的真面目,卵形的叶子平铺在水面上,颇有观赏价值;叶下虽有须根,但并无固定作用,故名为浮萍。
在汉语词语中,“萍”的这种特点有着充分体现。比如四处流浪的人,人称“萍踪不定”;不相识的人偶然碰到一起,人称“萍水相逢”。浮萍的叶子紧贴于水,重心很低,一般的小风是吹不动的。“风起于青萍之末”,不符合人们的生活常识。“青萍”和“青苹”相比,只是貌似合理,其实同样经不起推敲。
3、青苹,这是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蕨类草本植物。茎横生于泥中,长长的叶柄伸出水面。叶柄顶端有四片小叶,形如汉字“田”字,故又称田字草、四叶菜。只要水面上有风,青苹便会像测风仪一样轻轻晃动。
“风起于青苹之末”,这是多么精细的观察,多么生动的描绘。元人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中有两句唱词:“青苹一点微微发,万树千枝和根拔。”风起于青苹之末时,只是微微一点,极尽轻柔,但转眼之间便狂风大作,树倒根拔,大自然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风赋
百度百科-风起于青萍之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