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傣族的语言文字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yinyedan 云南德宏傣语翻译…!一般词语,基本语言,是傣族嘀,给我吼起来。
【“一般谈话】”我喜欢你∶搞好类么、么如塔…你在哪里高如恩…我在家如恩嘿解…在家干嘛幕嘿降…不干什么么今毫奥…你吃饭了吗嗯帮今…还没有马今得恩嘟义啊…来我们家吃吧嗯嘎奥…不去了马义呀…来嘛拐高如恩哦…只有我在家嗯者博…不是吧跌跌啊…真的啊爹素咩素咧…你爸爸妈妈呢幕如恩…不在家毫嘎塔奥…他们去哪里了嘎嘿腊晃奥…去做事了哦塔严高将嘎…等一下我再去毫嘟属奥…我家的饭熟了踏高今勃降嘎引得么…等我吃饱再去找你玩晃么马今得嘟…叫你来我家吃去读书……嘎凹来、干活…咦腊荒、草…呀、砍甘蔗…更唉、田地…腊卵、想睡觉…好卵、怎么这样…冰粉乃额唉、烤火…凹废、冷…浪、鬼啊…披啊、天空…断发、太阳…连、星星…捞、月亮…愣、头痛…嗨窝、想吐…好压、心烦…遮容、伤心…埋遮、笑、桥、锄头都是同音…豁、泪水…浪搭、傻瓜…逼矛、疯子…逼吾、痛…狠、口水…捞来、听不懂…嗯团昨、听见吗……来引啊、过来这里…玛太、去哪…嘎它、一起走…窝敢嘎、好的…磊的、高兴…日老/总设[br/【]生活用品翻译】…!设…衣服,滚…裤子,帽窝…帽子,蛮搭腊:护肤品,当…凳子量昂…灯挽…碗兔…筷子跳根…勺子结…卫生纸通…袋子贾丁…鞋子怕/米…大刀子古怕…床量丁…自行车,嘎…车,量明…飞机、啦塔…火车、【食物类】;玛…水果毫…米饭毫形…米线毫甩…饵丝玛拎../洋日…土豆唾…豆子怕白…白菜玛鹤。
2. 怎么写介绍傣族风俗习惯的作文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
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
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
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
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高兴异常,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孔雀舞,傣语叫“戛洛涌”、“烦洛涌”或“戛楠洛”。这是傣族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舞蹈,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富饶美丽的傣乡,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过去每当晨曦微明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姿态旖旎的孔雀翩翩起舞,因此,孔雀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吉祥、幸福、美丽、善良的象征。每逢佳节,傣族人民都要云集一堂,观看由民间艺人表演的根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编成的孔雀舞及表现孔雀习性的舞蹈。
象脚鼓舞,傣语叫“戛光”或“烦光”(傣语称鼓为“光”,跳舞为“戛”)。“戛光”是傣族地区流行最广的男子舞蹈。
每当栽秧后和丰收时节,就跳起象脚鼓舞以示欢庆。象脚鼓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伴奏其他舞蹈的主要乐器。
傣族人民娱乐时,有舞必有鼓,有鼓必有舞,只有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舞蹈才能跳得有声有色、酣畅尽兴。 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数不高,是自家酿制的,味香甜。
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叶茶。喝时只在火上略炒至焦,冲泡而饮略带糊味。
嚼食槟榔,拌以烟草、石灰,终日不断。由于长期嚼食唇齿皆黑,口液如血,人以为美。
烧陶业较发达,大部分饮餐用具多由妇女烧制。傣族禁忌很多。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祭龙时,外族人不能参加祭典;参加祭典者不能抽烟,不得讲外族话,不得作农活,不得带一枝一叶进村寨。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
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时须脱鞋,不许摸小和尚的头。进傣家时,忌到楼口不脱鞋;进屋后,忌用脚跺地板。
忌在家中剪指甲、吹口哨和玩响乐器,以为口哨及乐器声可唤鬼入室。佩挂刀时,忌刀口向内,否则,认为居心不良,。
3.
傣族概况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也有部份傣居住。人口为84万余人。傣族自称“傣雅“傣仂”、“傣那”、“傣绷”等不同称谓。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方言分德宏方言、西双版纳方言和金平方言三种,傣族文字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而傣族文字却分傣仂、傣那、傣绷和金平四种,现在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傣族是一个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并且有很多独具特点的体育活动,民间的所有文体活动都体现了傣族悠久历史的特点。 过去傣族村寨里必有三个特殊的人。一个是佛爷,一个是驯马师,再一个就是武术师。三人分工明确具体。佛爷负责主持宗教活动,驯马师负责训练赛马,武术师负责指导本寨男子习武。所以直至1956年以前,在傣族民间赛马活十分动盛行。赛马有三个项目:大跑、小跑、中跑。“大跑”即长跑;“小跑”即短跑;“中跑”即中长跑。每逢庆典,遇农闲,寨与寨之间,勐与勐之间逐马旷野,马蹄声碎,观者如云,场面激烈、壮观,现已不多见。 近些年来,由于傣族独特的节日——泼水节,闻名于世,而伴随泼水节的划龙舟是傣族在节日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