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拼音怎么写
缺 quē (形声。
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
“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
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 缺,器破也。
——《说文》 / 入休乎缺甃之崖。——《庄子·秋水》 / 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汉书·艺文志》 /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诗·豳风·破斧》又如:墙缺了一块;缺落(破损剥落);缺啮(折角,破损);缺坏(破缺损坏);缺触(残缺剥蚀);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
一名兔唇);缺圮(残缺倒塌)缺 quē 短少;缺乏 / 缺王道之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 于此微缺然。
——清·袁枚《祭妹文》又如: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月缺,不圆的月亮);缺势(缺后角的一种坐垫);这本书缺两页该到未到。如:人都到齐了,一个不缺缺 quē 旧指官职的空额,后亦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如:补缺;缺位(职位空缺);缺项(缺门)空隙;缺口 / 锋口为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缺呀(缺口开张貌)亏缺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又如:缺月(不圆之月);缺蟾(缺月)缺陷。引申为遗憾 / 犹欲保残守缺。
——《文选·刘歆·移太常博士书》又如:缺事(工作上的缺失;感到缺憾的事);缺限(缺陷)常用词组缺三短四 - 缺乏 - 缺位 - 缺勤 - 缺医 - 缺口 - 缺嘴 - 缺失 - 缺如 - 缺少 - 缺席 - 缺德 - 缺心少肺 - 缺心眼儿 - 缺憾 - 缺斤短两 - 缺氧 - 缺水 - 缺漏 - 缺点 - 缺编 - 缺衣少食 - 缺课 - 缺货 - 缺货 - 缺门 - 缺陷 - 缺雨 - 缺额常用词组候缺 - 出缺 - 列缺 - 匮缺 - 奇缺 - 宁缺毋滥 - 实缺 - 悬缺 - 无缺 - 暂缺 - 欠缺 - 欠缺 - 残缺 - 瘦缺 - 短缺 - 稀缺 - 空缺 - 紧缺 - 肥缺 - 补缺 - 遗缺 - 金瓯无缺 - 顶缺。
2. 普通话缺少的读音,应该怎样用文字表示
不同语言系统的语音不能完全相同是正常的,比如反过来说,日语和英语的发音不能标记汉语发音啊。
用汉字读音来标记外语的词汇的情况,是有的,比如沙发,麦克风,这些叫做音译词。当然他们的发音不是准确的,只能是大概相像。
如果你是因为要学外语想要记外语的发音,那就应该用音标了。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标记其他语言的发音,所以这并不是汉语的“缺陷”,你说的国际化的需求,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们早已解决,那就是国际音标。
当然,如果你不想学国际音标,又想标记汉字不能标记的外语发音的话,我建议你用拼音。如果要求准确就只能用国际音标。
3. “少”字的拼音怎么拼
少{ shǎo} {shào} 少[shào] 年纪轻或年轻人 。
古代辅佐长官的副职。次级的 。
姓。组词:~年。
~女。~壮,~傅,~校。
造句: 垂柳的枝条随风飘摆,好像少女披散的秀发,花朵近乎鲜艳美丽,犹如披着彩衣的少女翩翩起舞。一个没有以少尉身份服兵役的人居然当了将军,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少[shǎo] 数量小的,与“多”相对 。缺,不够 。
不经常 。短时间。
丢,遗失 。轻视组词:~量,~许,缺~,减~,~等,~候。
造句: 这也就罢了,又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少两等等,反正无奸不商,无商不奸,令礼坏乐崩,使人只知利、不知义。接近100岁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超过100岁的却并不多。
因此,即使是在富裕的国家,人口平均寿命仍然只有两位数。
4. 繁复新巧的拼音怎么写
繁复新巧音律 繁、复、新、巧的读音是fán、fù、xīn、qiǎo, 声调为阳平、去声、阴平、上声。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
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一个音节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专门规定了声调符号。
声调符号是继承注音字母的标调方式,这四个调号比较直观地显示了汉语普通话四声的高低升降特征,有一定的优点。不过书写中要回笔,应用也不太方便,而且声调符号采用加符形式,但加符字母无法在计算机中正确显示和输入。
这种情况不适应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这些字符在已出版的汉语字典、词典中都只能靠人工造字,因为电脑中没有对应的编码。
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和大学教授中文的教师对汉语拼音更是苦恼,他们根本无法制作出合乎《方案》规定的汉语拼音电子教学材料,只能靠手写或自己造字,这非常不便于教学。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传统的音韵学术语, 非专业人员较少使用, 方案应采用大众习惯称说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给声调符号命名。
声调符号应加在音节后,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分别记作- / v \ (均为半角)。
5. 表示“缺少”的成语有哪些
表示“缺少”的成语有宁缺毋滥、不可缺少、缺一不可、缺衣少食。
1、宁缺毋滥
读音:[ nìng quē wú làn ]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 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造句:她一直坚持宁缺毋滥,相信最好的值得耐心等待。
2、不可缺少
读音:[ bù kě quē shǎo ] 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
造句: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3、缺一不可
读音:[ quē yī bù kě ] 少一样也不行。
造句:对学生来说,德、智、体、美应该全面发展,缺一不可。
4、缺衣少食
读音:[ quē yī shǎo shí ] 衣食不足。 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造句:现在这儿的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去那种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