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法精字 怎么写
一、“精”字的书法 1、楷书书法 2、行书书法 3、草书书法 二、“精”的字源解说 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好看的、漂亮的。
精,金文=(米,稻粟)+(青,“倩”,漂亮),表示特别好看的大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精”是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粗”是未经筛糠去碎的糙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造字本义:名词,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粒长而均匀、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 扩展资料 “精”的组词 一、精彩 [ jīng cǎi ] (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晚会的节目很~。
在大会上,很多代表做了~的发言。 二、精湛 [ jīng zhàn ] 精深:技术~。
~的艺术。 三、笔精墨妙 [ bǐ jīng mò miào ] 笔触精到,着墨巧妙。
四、心精手巧 [ xīn jīng shǒu qiǎo ] 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五、玲珑精致 [ líng lóng jīng zhì ] 娇小灵活、精巧细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 (汉字)。
2. 篆书的写法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
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种写法,给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
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行”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苍天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
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而创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园匀,字呈竖势。
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造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其传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记得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
字体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
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
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传为丞相李斯所书,小篆。
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
其石久佚。现所见均为后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
秦诏版为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劲遒,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3. 英字篆书怎么写
一、英字篆书写法如下:
二、释义:
1、花:落~缤纷。
2、才能或智慧过人的人:~豪。科技群~。
3、姓。
4、指英国:~尺。~镑。离~回国。
三、相关组词:
精英 英明 英国 英雄 英俊 英武 英勇
英尺 英名 英年 群英 英两 英才 英杰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映”的省略,表示映照、辉映。英,篆文
(艹,植物)
(央,“映”,映照、辉映),表示草木之中高光高亮的部分,即辉映绿丛的黄色花蕊。
为了吸引鸟类蜂蝶与昆虫采集和传播花粉,广泛繁殖,花蕊进化出鲜亮的颜色,通常为眩目的黄色,使花蕊在万绿丛中一目了然,引蝶入胜。造字本义:名词,鲜黄鲜亮、辉映草木、吸引蜂蝶的花蕊。
文言版《说文解字》:英,艹荣而不实者。一曰黄英。从艹,央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英,开花而不结果的草。一种说法认为“英”是黄色的花蕊。字形采用“艹”作边旁,采用“央”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英年[yīng nián]
英气焕发的年龄,多指青壮年时期:正当~。~早逝。
2、群英[qún yīng]
指许多有才干的人,也指许多英雄人物:~会。~欢聚。
3、英两[yīng liǎng]
英美制重量单位的旧译。1977年7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计量局通知,淘汰“英两”,改用“盎司”。
4、英才[yīng cái]
才智出众的人:一代~。科技~。
5、英亩[yīng mǔ]
英美制地积单位,1英亩等于4840平方码,合4046.86平方米。旧也作。
4. 鹏字的篆书书法图片
篆书——杨沂孙
擅书法,尤爱“篆籀之学”,初学邓石如,后吸取金文、石鼓文、汉碑篆书等书体笔法,久而有独到之处,为清代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辞官返里后,篆书名重一时,兼工篆刻。有《管子今编》、《庄子近读》、《观濠居士集》、《文学说解问譌》、《在昔篇》等。
扩展资料:
鹏字的其他书法展示
1、草书——王羲之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2、行书——柳公权
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3、楷书——颜真卿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