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黼黻怎么读
基本信息
fǔ fú
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于杼轴。”高诱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3.借指爵禄。
4.使华美。
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
6.指修饰文辞。
7.谓辅佐。
————————————————
1、原义:古代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
2、引申义:
a、代词,衣服或其他器皿上的花纹、纹路、色彩
b、形容词,文章写的好、有文采
c、形容词,某人有文学天赋、才华横溢
2. 黼黻怎么读
读音:fǔ fú1.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晏子春秋·谏下十五》:“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王采具焉。” 宋 叶适 《故宝谟阁赵公墓志铭》:“黼黻为章,宫徵成音,经综纬错,其行钦钦。”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2.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
《淮南子·说林训》:“黼黻之美,在於杼轴。” 高诱 注:“白与黑为黼,青与赤为黻,皆文衣也。”
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天子负黼黻,袭翠被。”
《后汉书·张衡传》:“士或解短褐而袭黼黻,或委臿筑而据文轩者,度德拜爵,量绩受禄也。”3.借指爵禄。
唐 崔湜 《故吏部侍郎元公碑》:“雅尚冲漠,脱落人事,鼎钟黼黻,罔汩其志。” 唐 钱起 《寄任山人》诗:“天阶崇黼黻,世路有趋竞。”
茗荪 《地方自治博议》:“天子无独断之力,民间有参政之权,衮冕黼黻,悉不足以炫燿。”4.使华美。
唐 柳宗元 《跋》:“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九月桃花记》:“桃李不借力於东风,而春色必叨荣於桃李,籍以增辉万物,黼黻河山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亦复黼黻河汉,藻饰川岳。”5.借指辞藻,华美的文辞。
《北齐书·文苑传序》:“其有帝资悬解,天纵多能,摛黼黻於生知,问珪璋於先觉。”6.指修饰文辞。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黼黻其辞,云蒸而电激。” 明 宋濂 《序》:“文学侍从之臣,亦皆博习经艺,彰露文彩,足以……摅其献替赞襄之益,致其黼黻藻会之盛。”
7.谓辅佐。 唐 柳宗元 《乞巧文》:“黼黻帝躬,以临下民。”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米芾 ﹞困於资格,不幸一旦死,不得润色帝猷,黼黻王度。”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黼黻承平时,无贤幸无奸。”
3. 柳庆传翻译~~~~~现在就要
北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柳庆传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柳庆字更兴。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
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毕,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自诬服。
庆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金。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
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与。
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好饮酒,闲于占对 闲:空闲 B.昔于公断狱无私 狱:监狱C.卿钥恒置何处 恒:长久 D.辟高门以待封 辟:开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①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②言毕,令笞杀之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④沙门乃真盗耳⑤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⑥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
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聪敏有器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2)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3)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参考答案】4.D 分析:A项闲:同“娴”,熟练、熟悉;B项狱:案件;C项恒:经常;5.D6.D 分析:匿名信为柳庆所写:“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也与原文不符。
7.(1)小时候就聪明灵活的气度,博览群书,不咬文嚼字,喜欢饮酒,擅长应对。(2)如果把我带上镣铐,难道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3)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
如果允许自首免罪,就愿意来告发。【译文】柳庆字更兴,小时候就聪明灵活有气度,博览群书,不咬文嚼字,喜欢饮酒,擅长应对。
在他十三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字多的文章来背诵,柳庆立即读三遍,就能背出来,一字不漏。大统十年,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是魏帝的至亲,他的外甥孟氏常常横行霸道。有人告他盗牛,柳庆查获实情,即刻下令把他关押起来。
孟氏一点也不害怕,竟对柳庆说:“如果把我带上镣铐,难道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元欣也派人来申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
柳庆就召集僚佐属吏,充分地揭露孟氏依仗权势欺压残害百姓的罪状。话一说定,就下令将他打死。
从此以后,权贵之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金子京城,寄居在别人家里。
他每次要外出,常自已拿着钥匙。不久。
锁还是好好的,金子却全部不见了。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窃。
郡县审讯拷问,房东被迫认了罪。柳庆对这个案子有怀疑,于是把商人叫来询问:“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里?”回答说:“常常自己带着。”
柳庆问:“你曾与人同住吗?”回答说:“没有。”又问:“曾与人一起饮酒吗?”回答说:“有一天曾经与一个和尚两次饮酒,喝醉后白天就睡了。”
柳庆说:“那和尚才是真正的盗贼啊。”立即派人捉拿和尚,那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了。
后来抓住和尚,追回了那些金子。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郡县官吏审问追查,没有人知道强盗藏身的地方,邻居被拘禁了许多人。
柳庆认为盗贼是乌合之众,可以通过诱骗来捕捉他们。于是他写了一些匿名信,贴在好些官府门上,信上说:“我等合伙抢劫胡家,同伴各种人都有,恐怕终究要泄露出来。
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如果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