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望天门山 这首古诗怎么写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
2. 望天门山这首诗怎么写
望天门山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县:"博望山,在县西三十五里,与和州对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阳县南七十里。两山相望如门,俗谓之天门山"。《方舆胜览》卷一五太平洲当涂:"天门山,东曰博望,西曰梁山。李白诗'天门中断……'"。
2.楚江:长江流经战国时楚国的一段,李白称其为为楚江。李白《天门山铭》:"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寔为吴津"。
3.至此回:一作直北回。长江流至当涂分为东西两脉,西脉流经梁山下,直赴东博望山而折向北流。回:此为转折意。
3. 古诗望天门山怎么改编成作文
改写《望天门山》
清晨,我走出了家门,想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好让自己精神些。我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边走边欣赏路边的花草树木,不知不觉就陶醉在其中了。突然,我发现自己不知走到了哪里,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到了风景如画的楚江边上了。
这时,一条小船正从我面前经过,于是我叫住了船夫,给了他几两银子,让他划着乘着我,到楚江中心看一看。
船缓缓的滑动了,我站在小船的尾部,看着平静的水面被船划出的一道道水纹。突然,水中倒映着的几块巨石进入了我的眼帘,我转过身去,看见了两座矗立在水中的大山。
可这巨大的山体,却承受不了多年江水的冲刷,硬是被江水冲开了一条巨大的裂缝。这条裂缝好像是两扇门,奔腾的江水从这里流过。
碧绿的江水只能从这条狭小的裂缝中流过。因为江水太多,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的江水能从这里流过。而大部分的江水只能在这里徘徊激荡,等候通过。
通过了这条裂缝,小船又向前行驶,因为这时水流很急,所以小船的速度提升了很多。这时青山像事先说好了一样,两座两座的相对着出现在眼前,看的我眼花缭乱。这时,太阳伯伯露出了笑脸,而我乘的小船却背对着太阳,一直向前驶去。
4. 望天门山古诗 全部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诗,全文原文如下: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白话文释义: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这首诗都用白描,紧扣题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见其构思高妙。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充分显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5. 古诗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的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描绘的是天门山的一带的雄奇阔远景象,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汹涌奔腾的长江冲击着天门山,把天门山从中间冲开,碧绿的江水流到这里,激起了一个又一个险恶的漩涡。我坐船顺流而下,两岸高高对峙的青山一对接着一对地扑面而来。太阳刚升出江面,远方,一艘帆船像是从太阳的旁边朝我驶来。
【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