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树怎么写
路边的树
它静静地伫立在一条平敞的小路上,历尽坎坷;它总是被人忽略,却总保持“开朗”的性格。它总是为人们默默地无私的奉献。孩子们在它的怀抱下尽情的玩耍,老人们在它的树阴下健身运动……它是谁?是的,它是路边的一棵平凡的树。
春天,它枝繁叶茂,粗大的树枝上长了许多鲜嫩的嫩芽。可是过往的人们只是偶尔抬头望望那高大的树。也有些人还会埋怨,这棵树栽在这里有什么用?还挡着过往的路,真是的!可这棵树不管别人怎么责怪,或谩骂,它都不会放在心上,永远的体现出心胸博大。
夏天,天气炎热,许多街坊邻居,和过往的人们都跑来这儿乘凉,它默默的奉献,却都没有叫过一声“苦”,也许只有夏天,人们才会理会这一棵树吧。
秋天,这棵树的树叶都变黄了,无数的树叶飘落,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可环卫工人觉得这些飘落的树叶还要一片一片的扫,很麻烦,面对人们的指责,大树显然有些失落,可又无能为力。
冬天,所有的树叶都凋落了,只有那几棵干枯的树枝在那风雪交加的天气里伫立着。它更加显得自信了。
路边的树,虽然经常被别人责怪、忽略,但一直都那么无私奉献,坚强乐观。
2. 什么树写作文最好
红枫树写作文最好啦,网上就有很多,摘录几段供你参考欣赏。
春天到了,红枫树长出了红色的小花苞,点缀在光秃秃的树枝上,给红枫树增添了许多光彩。这些含苞未放的花苞,上面呈粉红色,而根的部分是翠绿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过了几天,小花蕾长成了树叶。树叶红彤彤的,在绿色的草地上显得非常的显眼,从道路上远远望过来,第一眼看见的就是我家那棵像着了火似的红枫树。近看,叶子密密麻麻,地上只留下细碎的日影。如果夏天在下面乘凉,一定不会感到炎热。可是它最大的缺点是太矮了,在下面就一定得坐着或躺着。躺在下面抬头望,那一片片叶子就像是一棵棵小火苗,随着微风在那里摇曳。树叶落下时,叶子随风舞动,就像一只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
望着漫山的红枫,远远望去就像红色的海洋,那种红色鲜艳夺目。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捧起一把枫叶。哇,它好美!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
古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以什么的树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你好!
高大的杨树
我喜欢高大的杨树,它在我们学校操场的西南角.
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杨树有两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三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姑娘飞回来了,绵绵的春雨细如牛毛滋润了大地.杨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远远望去满眼新绿,使人非常舒服.
夏天,杨树枝叶繁茂,深绿色的叶子非常好看.在强烈的阳光下可以为我们遮挡阳光,我们在树下活动感觉非常凉爽.下小雨的时候还可以为我们挡雨.一棵棵杨树像一把把撑开的绿绒大伞,又像一排排站得整整齐齐的战士在守卫着我们美丽的校园.
秋天,杨树的叶子由绿变黄.一阵风吹过,一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非常漂亮.落在地上的叶子越来越多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地毯.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树下活动,有的收集树叶做书签,做标本,拼图案.
冬天,杨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站在那里,迎着凛冽的寒风,冒着鹅毛般的大雪.雪下完后,杨树就像披上了一件洁白的棉袄.同学们欢呼着,奔跑着来到树旁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玩得都很开心.
我爱这高大的杨树
如果满意请点击右上角好评并“采纳为满意回答”,你的采纳是我服务的动力。
4. 如何描写树
怎样描写大树
如果我们写一棵树、两棵或者几棵树,这是在写树本身;如果写的是一片树这就是写森林了。写树与写林是不同的,而写林又离不开对单个树的描写。
说说写大树。
一是把树放在静态中写,即在一个季节或假设在一天、甚至一个时刻去写树,比如刚发新叶的树,绿叶满枝的树,或者冬日雪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树。这样的树,要根据人们视觉习惯,由远及近、自下而上地写或自上而下地写,其难处不在于树的主干和叶子的描写,而在于对树的支干、次支干、枝条的描写。
二是把树放在动态中写,如,雨中的树,风中的树,雪中的树,最典型的是四季变化中的树。“四季树”是写树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树在一年四季当中是不同的,抓住了季节特征,即使写作水平不很高的学生也能写出较好的文章来。
写单个的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不同的树种比较着写。
先说大树的静态描写。
我们练习静态写树的目的,比如写大杨树,是要在对大杨树的具体描写中,刻画它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和勇敢坚定的意志,从而对大杨树有所感悟(在这方面,语文课本中的矛盾的《白杨礼赞》是不错的典范)。并且要通过“树状结构”描写的练习,培养作文写作的“树状思维”。我们知道大树是这样的:一个主干——若干枝干——更多的次枝干——更多更多的枝条——更多更多更多的叶子,这就是我所说的“树状结构”,而大树的这种形态典型地形象化地展示了各种事物“由总到分”、“由概括到具体”的结构规律,所以,我们掌握了大树的描写规律,有利于其他作文的思维。
一棵大树的静态描写是很有难度的。我们以大杨树为例说说具体写法。
题目:感悟大杨树
作文开头的时候就要确定这是一棵真实的大树,是有地点的,或者在校园里、校门外,或者在小区里、家门前,或者在其他的地方。还要设定季节。如果不是具体的树,而是抽象的树,会给后面的描写带来困难。
开了头之后,要先写远看这棵大杨树的视觉感觉,相当于人的肖像描写的“大肖像(高矮、胖瘦|衣着等)”。写这棵大杨树的高大,要用比较的方法,用蓝天白云、楼房等等背景物来烘托和渲染;写这棵大杨树的绿色色彩要进行想象,比如想象成冲天燃烧的绿色的火苗,还要注意写出阳光下的感觉,朝阳的绿色和被阳光的绿色是不同的,也可利用想象来写;写好树梢树枝在风中的动感。这是远看,是不可细写叶子的,写的只是这棵大杨树的大致轮廓。
再往下就是有规律地写近看的视觉感,要自下而上地写。
先写树干。粗细,要用“合抱”来写,不能写直径多少公分(因为你不可能量过),之后写树干的高度(就是第一个枝干一下的部分);树干表皮的描写,注意色彩,从下而上是变化的,光滑程度也是变化的。还有感悟,通过树干的粗壮、表皮、根部,你感受到了什么(坚强,风雨,成长,根深才能叶茂)。
枝干及树枝的描写。枝干是有序而分层的,一层层,色彩,光滑程度,对枝干的感悟,向上,奔向阳光,大力士的臂膀,枝干与枝叶的关系;树枝的密密麻麻,粗细,色彩,表皮,生长方向,等等。
枝叶的描写。枝与叶的关系,叶在枝上的分布,叶的形状、大小、色彩。
上面这些写完之后,混和写枝繁叶茂的感觉。多选一些视角角度,如,站在树下仰脸看,离得稍远一点看,看一个局部,仔细看某一个点,看树下的人们,等等。
结尾的时候,你已经“欣赏”完了这棵大杨树,当然心里有一些感觉。把这些感觉写出来就是了。这里说一句,写夏天的大杨树,不仅仅写它的美,更要感悟它雄伟的外貌、雄浑的魂魄、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感受体现在前面的描写里,也体现在现在的结尾中。这样,这个大杨树的形和神就在我们的笔下脱然而出了。
5. 怎么写树的作文
清晨,阳光缓缓从地平线上升起,透过窗子,不经意间发现,一缕光芒淘气地透过林立高楼的缝隙照在教室窗外的核桃树上,那些核桃树悄悄地伫立,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带着亘古不变的倔强。透过树缝,点点轻柔的光晕在早晨潮湿的空气里弥散开来,不觉神色为之一振。
记得初来时,核桃树密密簇簇的叶子在九月的阳光中显得那么亲近,如今在光阴顺理成章的流转中,枝匝斑驳的树影在缓缓减少,一阵凉风吹过,已是落叶满地,在风的悲歌中,飞舞的落叶在跳它人生最后的舞曲,抬头望望,简简朴单的枝枝匝匝,透着露骨的真诚。
那些树就那麽简朴地站着,简朴里流淌着复杂,繁琐里镌刻着明了。简朴,是生命留给世界幸福的形式;复杂,是生命无法打捞的苍凉。核桃缉发光菏叱孤癸酞含喀树大概也有它的心情吧。
突然想起初三教室前的那些合欢树,我们都喜欢合欢开的花,粉嫩且浓香怡人,那些合欢记载了我在初中的过往:每当考试失利或遇上烦恼,朋友都会拉我在合欢树下散步。合欢不开花时,我们就望着叶子祈祷;合欢开花时,花朵落得满地,我们就寻找一瓣最好看的插在对方的头上,或者当心翼翼的夹进日记本里,连同青春的琐事和美梦一块锁好。
记得初三那年春天,老师指着楼前的合欢说:“合欢花开的时分,你们就要离开了。”我们都笑指老师太煽情,可是心里都湿湿的……第一批合欢花开的时分,我们都开始互送留念,彼此祝愿。那些花,开了,又落了。我们揣着花一样的梦想开始编织新的征途。
其实,无论是合欢还是核桃树,都蕴藏着我们幸福的过往和憧憬,包含着一些青春的忧伤和恬淡的梦境。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些树,陪我们一起成长,带来四季变迁的感受和心得,扩大感情和想象的容量,见证生命的真实与尊严……
6. 关于树的作文怎么写
树的随想
我习惯于把树想象成一个缄默而内心丰富的人,它站在时空的地平线上,在天空和大地之间以孑然的身影演绎着生命的四季。
从第一片绿叶的萌芽到最后叶子的凋零,循环往复,树经历着生命的茂盛至衰败的轮回.当绿叶覆盖着树冠,树的身上流淌着绿色的液汁.这是青春的液汁.它使树充满了年轻的梦想.当我在三月的阳光下经过一刻树,翠绿的叶片上淡淡的绒毛使我想起春天少女般青春的面孔.我于是闻到了树湿润的,幽缢的,充满了绿意的芬芳,它满身的绿泼墨一样洒在我的心上,.此刻的树,多像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将明亮的思想诉诸于枝头的绿叶。
在我的感觉里,烈日炙烤下的树是焦灼不安的,枝头蝉鸣倾诉了它长长的烦闷,在炎热的夏季,树仿佛是一个被各种思绪纷扰,躁动的灵魂等待一片清凉的年轻人。
没有比枝头沉甸甸的果实更能展示树的辉煌了.我之所以用辉煌这两个字,是因为树以时光做浆,抵达了黄金一样的彼岸.然后是秋风将叶子一片一片的带往秋天的尽头,秋风中的树是伤感的,落寞的,空空的枝丫是它握不住秋天最后一抹黄金的手.它在寂静中默默的低语,像一个用尽青春为时光着色而鬓发染霜的中年人,诉说着内心的苍凉。
在西风中站立的树比以往显得枯瘦,有着灰蒙蒙的颜色.当雪在枝干上,树就像一个行将进入生命极限的白发老人,在一片纯净的白色中回顾生命最初的单纯。
与人短暂而脆弱的生命相比,树更久远而坚强,生命空间也更为广阔.树有两个天空,一个是树叶迎迓的上方,一个是根须伸展的足下.天地合一,树因此而具备了某中无限.但树不会行走,这注定了树习惯于停留,而人永远在漂泊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