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颠张醉素草书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张指唐朝书法家张旭,素指唐朝书法家怀素。
张旭书法风格狂逸外还具有不逾规矩的特点。虽然张旭的狂草作品恢弘大气,任情肆意,但作品中的点画线条都有法度,先是做到了对笔法和草书章法的家学秉承,后是在熟练掌握传统技法表现语言的基础上以古法表达时代新意,从而使得其作品被世人认可。
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虽然狂放,但并没有为追求新奇而无视法度。相反,他的草书严谨,结字简练,体现独特的草书艺术风格。
颠指张旭书法的特点:激情勃发,甚至达到狂颠的程度。
醉指怀素书法的特点: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
扩展资料:
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於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
怀素与众多书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如圣母、食鱼、苦笋、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藏真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如小草千字文、圣母帖,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张旭草书追求“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的境界,追求一种疾势如飞、奇伟狂放的意趣——张旭在其作品中倾注了艺术家不可遏止的激情,又能使之气势连贯、自由畅达,时而低昂回翔,翻转奔逐;时而若狂风大作,万马奔腾;或如高山般稳实;或似流水般潺潺。
同时,张旭草书能将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个人对风雨雷霆等各种自然变幻现象的感受融入,极富字外之趣。此外,张旭草书更是升华到了用抽象的点画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境界,其笔迹伏如虎卧,起如龙舞,顿如山峙,挫如泉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颠张醉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怀素 (唐代书法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旭 (唐代书法家)
2. 连字的草书怎么写
一、连的草书写法:
二、连的释义:
1、连接。
2、连续;接续。
3、包括在内。
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
三、连的组词:
黄连、连襟、连词、赫连、连累
连坐、连枷、连锁、连同、毗连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连载[lián zǎi]
一个篇幅较长的作品在同一报纸或刊物上分若干次连续刊载。
2、流连[liú lián]
也作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
3、缀连[zhuì lián]
组合;连属。
4、一连[yī lián]
表示动作连续不断或情况连续发生。
5、颠连[diān lián]
困苦。
3. “的”字的草书怎么写
“的”字的草书写法如下图: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草书是笔画省略,结构简便的书体。二是,草书是以点画作为基本符号来代替偏旁和字的某个部分,是最具有符号化特征的书体。三是,草书的笔划之间字与字之间相互连带呼应,是便于快捷书写和便于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
扩展资料
的,是一个汉语常用字,普通话读音是de,dí,dì,dī。此字始见于篆文,原本作“旳”。隶书、楷书作从白、勺声,是“旳”所分化出来的字。“旳”字,《说文》解释为“明”,而日光明亮就白,故俗体字改成从白。在六书中属於形声。“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居所有汉字之首。
的读[de]时为助词: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ic,-ve…];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of,'s]。的读[dì]时为名词: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的读[dí]时为副词:确实;实在;必定;一定 。
4. 铭字草书怎么写
1、揭傒斯
善书。正、行书师晋人,苍古有力。书法名重当时,国家典册及功臣家传赐碑,遇其当笔,往往传诵于人。四方释老氏碑版,购其文若字,袤及殊域。存世书迹有《千字文》、《杂书卷》等。
2、康里子山
工书,善真、行、草书。楷书宗师虞世南,行草学钟繇、“二王”,旁及米芾。笔画遒娟清秀,转折圆劲流畅,神韵可爱,名重一时。评者以为赵孟頫以后,以书名者便是康里子山。
3、武则天
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留下来的书法资料不多,有《荐福寺碑》题额、为《崇福寺题额》,只有《升仙太子碑》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并书丹镌刻的碑刻。
4、陆居仁
工诗文,擅书法,书学二王父子,为松江书派的先导。元末明初,与杨维桢、钱惟善交游唱和,殁后被同葬于干山东麓,世人称他们的墓为"三高士墓"。
5、怀素
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草书
5. “曙”字用草书怎么写
1、于右任草书
2、硬笔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艺术之奇伟瑰丽,不在其表而在精神,需要心领神会,方入妙境。一般说来,我们对一幅草书(行书)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是这样的:最先“宏观”,欣赏全幅的整体气势,领略总的印象;然后“中观”,推敲全幅的结构美、章法美;最后“微观”,品味全幅用笔美、点划美、意境美。自远而近,由快渐慢,三者相辅相成,不宜或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