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夏至的作文该怎么写
许多人都很喜欢小狗,我也不例外,刚好我姑姑家就养了只小狗,我便经常去看那只小狗。
小狗虽然只有一岁多,可长得又高又大,身长有五十多厘米呢,它是沙皮狗,又是只母狗,姑父就给它取名叫“沙沙”。沙沙的毛是金黄色的,短短的,很光亮;它的两只耳朵小小的,还会不停地扑扇;两只大眼睛水汪汪的,如紫葡萄一般;嘴巴张开时大得吓人;腮帮上面堆了一堆皮,又憨又笨,还长着几根白色的胡须;尾巴短短的,摸起来毛茸茸的;它爪子上的指甲前面弯弯的,特别尖,是为了跑步时抓地牢,跑得更快。
沙沙虽然胆子小了点,看门可是一绝。姑姑告诉我,沙沙如果听到门外有一点儿动静,立刻就冲过去大叫起来,如果进来的是它认识的人,它则会百依百顺地摇尾巴,表示喜欢来人。
沙沙睡觉的样子好像一个小孩子,憨厚老实的睡相蛮可爱的。沙沙很乖,随便摸摸它,它就会不声不响地靠在你身上。
沙沙对人很温顺,可一见到别的狗犹如一头母狮般边叫边冲过去,吓得姑姑赶紧抱上它就走,也让其他人吓了一跳,被沙沙追的那只狗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我很喜欢沙沙,真希望有一天我也有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狗。
2. 写夏至的作文
对于我个人来说,夏至是美好的。
在我记忆里,小学可能是我对夏至感受最深的时段了。还记得家乡的水,家乡的树,家乡的山,家乡的味道都是离乡几年来而未能企及的。
家乡的水是柔的,在山上,不知在何年何月,就有了一条小渠,三分米宽的样子,从山顶一直流到山脚,进了农田。不知是什么水那么清凉,我们虽从未尝过,因为水流过常年裸露在外的渠壁,流过渠底长满的深绿色的苔让我们知道不能喝,所以每到夏至,我们小孩便屁颠屁颠的跑上半山腰,脱了鞋和袜,踩进了渠中,渠中的水立即溅起了几朵白浪花,打在脚裸上,那种清凉的快意油然而生。
在夏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家乡的树永远是挺拔的,在家乡附近有一片松林,很小,但却很自然,每到夏至,几个小伙伴总是带上火柴,火腿肠等一些小吃去烧火,即使家长时时告戒我们说不要玩火,不要玩火。
但却总能从我们身上闻到一丝火焰的气息。看到一缕焦黄的头发。
夏天的我们总是很快乐,家乡的阳光总是灿烂的,照在梧桐树上,竟有一丝丝银白色的光泛起,显得异常美丽,在梧桐树下总有一个买爆米花的在双休日出现,每家每户提着一袋米在旁边排队,看到漆黑的摇筒“砰”一声之后,便拿出大口袋往里倒,一群小孩也欢呼着跑到袋子旁边,用手抓着,直到自己的口袋涨鼓为止,这一家分完后,另一家便也开始了同样的活动,并不时嚼着爆米花不时的评价哪家做的好,哪家的香。这种和谐的群体生活,我知道直到我离开的那年夏天也未停止。
到了中学后,功课增加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离开了幼时玩伴,我也变的很孤独,虽然我知道这就象是尼采所说的将无聊充孤独的一类人,但我还是相信这是孤独的,除了一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就再无他人关心于爱抚了,直至现在,我依旧认为初中的夏至是暗淡的,哪怕是晴空万里,也感到乌云密布,那时的夏至,我还未遇见韩寒,还未遇见尼采与他的哲学,还未遇见我所该遇见的一切人,于是,混沌中,我大喊:“我的女神为什么还不降临”。回答我的只有无尽的落幕与哀愁,就这样,初中三年逝去了,我却未能理解他的真正含义。
转眼间,高中时代到了,虽然现在,我连高一的一半都没走完,我却都品尝到了他的甜美。忽然间,我想起了那些夏至,却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夏至未至,也许,只有到了15岁,我才能品尝它的甜美吧。
高中时代,虽然有着初中时代的后遗症――对人很冷,但是仍感到了无尽的快乐,我知道有些形而上的事物连系着我,就算是独处,也会不自觉的哼起小调,走在撒满阳光的小道上。高中的夏至,有我与好友们的嬉笑,有我与乱认亲间的调侃,有篮球场上飞奔的我的哥哥。
高中的夏至,有着太多太多的回忆,让我总会把情不自禁抖落在纸上。不过,我对自己说,适可而止。
如今的我在夏至的开始里发呆,我正想着为我的夏至寻找另一方向呢。
3. 关于夏至的作文该怎么写
许多人都很喜欢小狗,我也不例外,刚好我姑姑家就养了只小狗,我便经常去看那只小狗。
小狗虽然只有一岁多,可长得又高又大,身长有五十多厘米呢,它是沙皮狗,又是只母狗,姑父就给它取名叫“沙沙”。沙沙的毛是金黄色的,短短的,很光亮;它的两只耳朵小小的,还会不停地扑扇;两只大眼睛水汪汪的,如紫葡萄一般;嘴巴张开时大得吓人;腮帮上面堆了一堆皮,又憨又笨,还长着几根白色的胡须;尾巴短短的,摸起来毛茸茸的;它爪子上的指甲前面弯弯的,特别尖,是为了跑步时抓地牢,跑得更快。
沙沙虽然胆子小了点,看门可是一绝。姑姑告诉我,沙沙如果听到门外有一点儿动静,立刻就冲过去大叫起来,如果进来的是它认识的人,它则会百依百顺地摇尾巴,表示喜欢来人。
沙沙睡觉的样子好像一个小孩子,憨厚老实的睡相蛮可爱的。沙沙很乖,随便摸摸它,它就会不声不响地靠在你身上。
沙沙对人很温顺,可一见到别的狗犹如一头母狮般边叫边冲过去,吓得姑姑赶紧抱上它就走,也让其他人吓了一跳,被沙沙追的那只狗更是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我很喜欢沙沙,真希望有一天我也有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狗。
4. 写夏至的作文
对于我个人来说,夏至是美好的。
在我记忆里,小学可能是我对夏至感受最深的时段了。
还记得家乡的水,家乡的树,家乡的山,家乡的味道都是离乡几年来而未能企及的。家乡的水是柔的,在山上,不知在何年何月,就有了一条小渠,三分米宽的样子,从山顶一直流到山脚,进了农田。不知是什么水那么清凉,我们虽从未尝过,因为水流过常年裸露在外的渠壁,流过渠底长满的深绿色的苔让我们知道不能喝,所以每到夏至,我们小孩便屁颠屁颠的跑上半山腰,脱了鞋和袜,踩进了渠中,渠中的水立即溅起了几朵白浪花,打在脚裸上,那种清凉的快意油然而生。在夏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色彩。
家乡的树永远是挺拔的,在家乡附近有一片松林,很小,但却很自然,每到夏至,几个小伙伴总是带上火柴,火腿肠等一些小吃去烧火,即使家长时时告戒我们说不要玩火,不要玩火。但却总能从我们身上闻到一丝火焰的气息。看到一缕焦黄的头发。
夏天的我们总是很快乐,家乡的阳光总是灿烂的,照在梧桐树上,竟有一丝丝银白色的光泛起,显得异常美丽,在梧桐树下总有一个买爆米花的在双休日出现,每家每户提着一袋米在旁边排队,看到漆黑的摇筒“砰”一声之后,便拿出大口袋往里倒,一群小孩也欢呼着跑到袋子旁边,用手抓着,直到自己的口袋涨鼓为止,这一家分完后,另一家便也开始了同样的活动,并不时嚼着爆米花不时的评价哪家做的好,哪家的香。这种和谐的群体生活,我知道直到我离开的那年夏天也未停止。
到了中学后,功课增加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离开了幼时玩伴,我也变的很孤独,虽然我知道这就象是尼采所说的将无聊充孤独的一类人,但我还是相信这是孤独的,除了一两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就再无他人关心于爱抚了,直至现在,我依旧认为初中的夏至是暗淡的,哪怕是晴空万里,也感到乌云密布,那时的夏至,我还未遇见韩寒,还未遇见尼采与他的哲学,还未遇见我所该遇见的一切人,于是,混沌中,我大喊:“我的女神为什么还不降临”。回答我的只有无尽的落幕与哀愁,就这样,初中三年逝去了,我却未能理解他的真正含义。
转眼间,高中时代到了,虽然现在,我连高一的一半都没走完,我却都品尝到了他的甜美。忽然间,我想起了那些夏至,却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夏至未至,也许,只有到了15岁,我才能品尝它的甜美吧。高中时代,虽然有着初中时代的后遗症――对人很冷,但是仍感到了无尽的快乐,我知道有些形而上的事物连系着我,就算是独处,也会不自觉的哼起小调,走在撒满阳光的小道上。高中的夏至,有我与好友们的嬉笑,有我与乱认亲间的调侃,有篮球场上飞奔的我的哥哥。高中的夏至,有着太多太多的回忆,让我总会把情不自禁抖落在纸上。不过,我对自己说,适可而止。
如今的我在夏至的开始里发呆,我正想着为我的夏至寻找另一方向呢!
5. 描写夏至的景色的作文
哪管是90年,还是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题记
夏至来了,带来了夏的炎热,蝉,又叫开了。
今年,蝉鸣得早。伴着日益炎热的天,蝉鸣得更知知不休,早晚不间断,让事忙的人听了,不觉心生厌烦。一日,与哥哥相约去河边捕蝉,收获不小。手中的小家伙,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默不作声。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么?那么小,却那么响亮,竟响彻整个夏天!
夜里,蝉依旧鸣着,仿佛不知何是疲倦。躺在床上,闻蝉鸣,竟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曾在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知晓,当它还是一只幼虫的时候,它不得不长眠于地下,等待着度过这漫长而缓慢的生长,或许是两三年,或许是更久的十七年。它渴望破土而出,它渴望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它渴望在自己的世界里放声歌唱,歌唱生命。当它终于实现自己的那个梦,它却只有短短的一个夏,短短的一个夏,怎能弥补得了它苦苦的等候?然而,它认为——值得。当那黄叶开始在空中翩翩起舞,当农民开始在田间劳作,当秋风开始用金色装扮这一个世界,又有谁会知道,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这样一个生命,正微笑着等待死亡,它已经没有力气再鸣叫了,它静静地伏在枝头,它依旧固执地认为,这一个夏天,值了。
在黑漆漆的地底下挖了十七年的土,只求在能在阳光下度过这短短的三个月,这就是蝉——默默忍受长期黑暗,只为短暂欢唱的一生。为了短暂而快乐的一个夏天生活,它竟能忍受漫长、黑暗、简朴而清苦的十七年地底岁月。想到它短暂的生命,实在不忍心再抱怨蝉儿的喧闹或咒它们旁若无人的欢歌。柔和的月光在空气中流淌,我起身,将一只只蝉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园中的老树上,蝉,又开始鸣了,那样动听,那样悦耳。顿时笑了,因为它们,因为这蝉鸣。
哦,这就是蝉生命的意义!如此简单,如此执著。
6. 夏末夏至作文200字
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
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
还有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 Lin k'>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
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 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7. 夏至作文
是否有一天, 那些关于夏日的回忆——带着桑味的蝉鸣,带着热气的夏至,会冷不丁地出现在你的睡梦里?就像阳光穿透树叶的瞬间,世界都被照亮。
第四个夏至。那时家里的冰箱神圣的像金字塔,因为里面时不时会有杯装的果冻或盒装的雪糕。
爸爸每次回家都把大袋的东西装进冰箱里,却只拿出一样递给在一旁虔诚地望着他的我,对我说:“一天只能吃一份儿,不然会肚子疼。” 那时冰箱那么高,我却那么矮。
我 在那年夏至许下的愿望是快快长高,长到同我家冰箱一样高。 第六个夏至,我似乎特别爱问“为什么”,这三个简单的音节带着稚气的恳求。
在黏稠的热浪里发酵出清凉。我喜欢倚在妈妈的怀里,跟她讲述入学的新奇和老师的教诲,爸爸是我们的司机,带着我们到处游玩,看着车窗外闪过的路牌或大厦上的标语,我不停地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些对话已经飘散在风里,但我们去过的那些地方,我一个都没有忘记。 第十二个夏至,时间变成了坐标轴的原点。
所有人都对我说,我不在是个小女孩了,喜欢耳朵里塞进耳机, 一个人穿过高低错落的树影,仿佛整个宇宙都是我的;我身上有了鲁莽的热血和锐气的骄傲,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审查周围的一切;喜欢每天在悠长的课堂上托着腮,看着窗外,肆无忌惮的在笔下描绘我的梦想。 那么多个夏至在时光里匆匆掠过,闪现出一张由幼稚慢慢变得成熟的脸庞,太多珍贵的记忆隐藏在风里,流向下一季的青涩年华。
现在,我要把回忆封存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等到下一个夏至来临的时候,再轻轻地起开它。 我想那时一定会飘香四溢吧。
8. 夏末夏至作文200字
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
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
还有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 Lin k'>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
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 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9. 有关于夏至的由来与习俗的作文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习俗
山东夏至习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冥_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岭南夏至习俗
狗肉本来是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后来有一个赵姓的皇帝属狗,才禁止吃狗肉,因为吃狗肉就是吃皇帝。清朝时期满洲人做皇帝,而满洲人不吃狗肉,想禁而没法禁。只是中国人后来吃狗肉的人慢慢地少了下来,因而吃狗肉从由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变成了肉类副食。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夏至食狗肉的风俗,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引起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当然,夏至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对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 ,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
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
现今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补凉汤、鲫鱼黑豆汤、药理排骨汤,葱花豆腐汤,冬瓜扁豆瘦肉汤等,煮红、绿豆沙、小米粥、西米粥、白果粥、凉粉、莲子羹、豆腐花、番薯汤等,饮银耳木瓜糖水、凉豆浆、甘蔗水、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调醋,少盐、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类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