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丧事怎样排祭奠单
丧事的部署和安排是从确定总管开始的。
总管一般由熟悉丧事套路的、具有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的人担任。总管是丧事的总指挥,在充分征求事主(事主是丧事的主家)意见的基础上,总管按照事主的想法,全程指挥丧事的办理。
总管至少一人,有时二人以上,直至若干人。因此,压魂后,首先确定总管的人选,商议好总管人选后,就去请总管。
一般由正孝子去给总管磕头,恳请总管去给自己帮忙。在平定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只要孝子磕了头,就不好推辞,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去帮忙办理丧事。
总管到场后,首先要和事主一道确定,事情怎么办。包括:①亲戚通知到什么范围来吊唁(平定人把红白喜事通知亲戚称为“答亲戚”或者“答知亲戚”),几福(平定人称嫡系的辈份为“福)以内?即,嫡系几辈以内出嫁的闺女的婆家(包括女儿、侄女、姑姑、老姑的婆家和晚辈的孙女、曾孙女的婆家等;嫁来的媳妇的娘家(包括儿子媳妇、侄儿媳妇的娘家以及婶子、伯母的娘家、孙儿、曾孙媳妇的娘家等)。
还有儿女的朋友等,都根据平时处事的惯例和关系的疏密确定。②过事(平定人办红白喜事称为“过事”)准备怎么招待客人?(吃几顿?每顿饭吃什么?给帮忙的散什么牌的烟?)③请几个吹手?(乐队),④破不破生?怎么破?(平定人把办白事披戴白布、穿白孝衫、系麻绳叫披麻戴孝,把披戴的窄条白布叫做“生”,把裁剪白布的过程称为“破生”),等等。
事主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经济实力确定事情办到多大,把意图告知总管。平定人常说“有钱是埋钱嘞,没钱是埋人嘞。”
就是说,有钱的人家,往往是把事情办的很大,以显示家庭的地位,炫耀家族的荣光。 接下来,总管根据事情的大小,确定丧事用人的多少,用谁来做,一般选择平时和死者家庭关系近的人帮忙,丧事中的有些行当还要花钱聘用。
丧事所用的人称为执事人,写着具体和项目和人名的单子称为“执事单”。 下面就平定丧事中的执事项目及其职责作一介绍 总 管 负责组织指挥丧事的总体运行。
阴 阳 白事往往阴阳要到场,除择吉外,指挥一些忌讳的仪式,如灵柩设置,出丧的仪式,和涉及凶吉的东西;帮助剪裁(平定人称铰剪)纸折,如吊挂、引魂幡、岁数纸条等。 账房和实房 账房有执笔的,至少二人,一人负责写花圈挽联(用毛笔),一人负责写账,白事的账很复杂,亲朋来吊孝,不但要上礼——平定人称丧事的赙仪称为“礼”,把记载赙仪的账本称为“礼账”,还要有贡品,花圈等物品,都需要记在账本上。
有时候,儿子们多,每个儿子都有自己的账本。还有记“包头”,平定人称,孝子中女儿和媳妇的朋友给她们直接上的礼为“包头”,上礼的行为称为“挂包头”。
因此,如果账本多,吊唁的人多,必须设好几本账,需要好几个执笔的记。有收款的,至少一人,根据吊唁的情况,有时多设;有收实物的,多由家里成年的多名妇女完成。
实物包括亲友拿来的贡品和铺垫,铺垫包括褥子(给死者盖的或者铺的,平定讲究“铺儿盖女”)、覆面(有时也写成福面,就是亲戚给死者盖的布料),实物收了以后,不能全部留下,还要剩一部分给人家拿回去(平定人把返还实物的过程称为“揶”),这工作也由管实物的人完成。管实物的人被称为实房家。
其实,账房实房是一个整体。一般情况,从死者去世,接到通知后,这些人就到场,礼账就设起了。
丧 房 丧房一般设在死者所在屋内或者附近的屋子。由一些年长的懂乡俗的妇女完成。
主要职责是给孝子和前来吊孝的亲属,拉生(平定人把裁剪白布叫“拉生”)、逢孝衫、绷白鞋。人数三四人不等。
土 工 到坟里开挖墓葬的和抬灵柩(擎材)下葬的人,有时两者分开来做。平定人把开挖墓葬称为“打墓”,把抬棺称为“擎材”。
如果,上棺罩,就是抬罩。“打墓”一般需要死人,擎材的需要16个人。
现在,许多地方花钱雇人。 接 戚人 平定方言称客人为“戚人”,前来吊孝的客人来的时候,一般都拿有贡品、花圈之类,需要安排专人到大门外,帮客人把物品拿进来,放在账房,记账后,交给管实物的处理。
接切人的需要三、四人。 花 圈 来吊唁的客人,有拿来花圈的,需要有人管理,负责摆放,起丧时,需要把花圈装在车上,或者安排专人来举。
丧事期间需要有部分人来做。通常和放炮的共兼。
厨 房 在很久以前,亲人去世,家里就开了灶,有钱的人家常招待讨饭的、逃难的人来吃,叫“放饭”,没有钱的,要必须招待前来帮忙的人。平定有谚“死人不张嘴,一天二斗米”,说的就是这个。
现在一般为“天半事”,即,从出丧的前一个下午开始,到出丧下午结束。厨房需要聘用厨师来做饭。
一般从前一天中午开始,到出丧晚上结束。厨师人数根据客人多少确定。
端 盘 就餐时,需要给客人用条盘把饭菜端到桌上。人数视情况而定 看 切 人 也叫看席的或安桌的。
客人就餐时,每个桌需要有人招待。 看 灵 棚 出丧前一日,要在院内设置灵棚,灵棚内设置贡桌上,桌上摆放死者牌位和照片,摆放女儿家或者嫡系亲属的贡品。
前面设置贡桌纸盆,供前来吊孝的人,吊孝,烧纸。管理灵棚和指挥吊孝的一工作,通常由一个年长者来做。
。
2. 婚嫁双方的礼贴怎样写
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
新式的用彩车乐队,行鞠躬礼;旧式的用花轿鼓乐执事,行跪拜礼。 此其大略也。
今就我所记亿的汉族旧式婚礼记述如下: 一、放定 放定是订婚的一种仪式,也叫下定礼。当时男女婚事通过自由恋爱结合的还不多,一般仍是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民智已开,结婚双方本人也都有了发言权。因此在媒人(媒人有大媒、小媒之分。
大媒是双方亲友,小媒是媒婆子)的撮合下,由父母将情况转告子女,带有对方像片,如双方全有意,即可提出当面相看。 面相是由媒人选定合适地点,使双方见见面,也只是偷看两眼而已。
经过面相,如未发现本人有大的缺残,就必须放定。 放定时需择专日通过媒人,将男方交给女方的信物转送女方,并更换双方的庚帖。
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镯或小型金玉如意等,为男方认为贵重之物庚帖是书写男女双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一般使用纸店印好的龙凤帖。
龙风帖一份摺子两个;颜色不同,一红一绿。红色的属男方,绿色的属女方,上面印有黄色的龙凤花纹,帖内正中并排分写“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
庚帖例由男方备办;请人书写。写庚帖人要求是“全福人”,又不是“四眼人”。
所谓“全福人”是配偶健在的人,有子女者更好,但其妻如已怀孕,那便成了“四眼人”,就不合格了。 在男方庚帖和信物送交女方的同时,媒人将女方庚帖带回,便完成放定手续。
放定仪式也可以由男女双方共同商定选一家饭庄宴请大媒,双方当面办理,一并选定结婚吉期,再办理过礼手续。 二、过礼 过礼是男方将双方商定的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并将新娘在结婚当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饰送交女方。
另外备有送给女方的礼品。 礼品有鹅酒(双鹅双酒或单鹅单酒);鲜鱼、猪腿、羊腿、糕点等。
(糕点一般是龙风饼、状元饼、水晶糕)鹅、酒、鱼各占一拍。衣服、首饰也可用高拾抬去(高抬是用一张长方形桌子,桌面四周围以小栏杆,桌面下穿两条棍,由两人抬着)。
其它食品则用食盒(长方形双层大木盒,盒子置于木架之上,中穿一棍,二人抬着)。 上述物品由二位大媒(一位男媒,一位女媒,全由官客担任)押送。
事后,女方应将猪腿、羊腿各一只送给两位大媒,以示谢意。 三、过嫁妆 过嫁妆是在喜期的前一两天,女方将陪送给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
当时女方备办的物品、一般有座钟、簟瓶、帽镜、茶叶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连同箱笼、衣服、被褥、首饰,个别家还暗送木器家俱。另外,还有一盏长命灯,也就是一盏铜或锡制的点灯草的灯台。
运送工具有用高拾的,也有用“窝脖”(即用肩扛的雇工)的。用高抬的可分为三十二抬、二十四抬、十六抬。
这要看女方的经济条件。少于十六抬的,就找搬运工搬运。
押送人员除两位大媒外,女方还需男客二或四人陪同前往。嫁妆送到男家后,男方将物品妥善安置在新房,并请送妆官客过目。
个别家还找来吹鼓手,在新房外吹打,谓之“响房”。 四、婚礼: 结婚当天按当时习俗执行的礼仪,就是婚礼。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我国历来把娶亲办喜事当成人生的一大乐事。
为此男方主婚人都要出帖大请亲友,注明为第几男或第几孙“授室”。 迎娶新娘用的是红缎绣花八人抬的大轿。
轿前有成对座伞成对筛镜,二十四名或三十二名吹鼓手(包括八面大鼓),外加清音。再前有各种旗帜,肃静回避牌、对扇,若干对金灯以及金瓜、钺斧、朝天凳等,最前为一对开道锣。
如新郎亲迎,则另加绿段绣花八人抬大轿一座,新郎端坐其中,行于红轿之前。至于随行人员,有大媒、伴郎、娶亲的、赞礼的等乘车随后,前往女方迎娶新娘。
娶亲行列到女方后,举凡新郎拜见女方主婚人和请新娘上轿等,全由赞礼人边唱贺诗,边赞礼。如请新娘上轿,则赞“请新贵人登宝轿,请……”三请之后,老蛮扶新娘上矫。
新娘盘腿坐,落轿帘。新郎仍乘绿轿前导。
新郎例穿民族所定的常礼服——蓝色长袍、青马褂,头戴小礼帽,足穿青缎粉底官靴。迎亲去时单披红,到女方后,女方又请老年长亲,为新郎再披一道红,成为双披红;帽上插金花,来往全由伴郎陪伴。
迎亲回到男方,新郎由伴郎照顾下轿,入内休息。 新娘所乘花轿直抬到礼堂前落轿,抽去轿杆。
这时礼堂中央花烛高照,上面供着天地牌位,已由所请的“老寿星”(男方的老年长辈)上好香。供桌和花轿之间,左右各设两把椅子,靠桌坐着两位伴嫂,挨着坐的是两位伴姑。
这时老蛮端过一个茶盘,内装糖茶五杯。伴嫂伴姑每人一怀,余一杯由老蛮端着,掀开轿帘从轿内一过,算是奉给新娘的,如后再逐一将茶杯取回。
伴嫂伴姑只接茶在手,并不饮用。送茶后,赞礼人赞:“请新郎入华堂。
请……”三请后,伴郎伴新郎进入堂中。赞礼人随赞:“向上打躬”,“向轿打躬”。
新郎行礼后退出。这时赞礼人再唱诗赞,请新娘下轿。
新娘便由老蛮扶持下轿,站在供桌的左前方向供桌,撤轿。再请新郎入堂拜天地,行三叩首礼。
礼毕起立。这时赞礼人赞:“请老寿星祝寿,请……”三请后,老寿星登堂。
由赞礼人递过一个用红纸包裹上插喜。